专栏名称: 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创刊于1952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报章。关注港澳暨海峡两岸,聚焦环宇财经风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水仙还没开败,就到了玫瑰要涨价的日子 ·  8 小时前  
FT中文网  ·  FT中文网出版人荐书 | ... ·  8 小时前  
马靖昊说会计  ·  揭秘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照妖镜” ·  昨天  
哈佛商业评论  ·  无论处在人生哪一站,成为自己永远来得及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商报

外卖“从天而降”!香港将推低空经济试点↓

香港商报  · 公众号  ·  · 2024-10-20 10:08

正文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自上周三(16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后,连日来马不停蹄出席多个场合,向社会各界阐述有关措施详情。


施政报告中提出发展低空经济,李家超昨日(19日)表示,要订立发展低空经济的远景,而深圳发展低空经济成熟,能与香港互联互通。


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当天亦跟进相关话题指,政府会推行低空经济试点项目,首阶段预计以空中监测和无人机载货为主,包括运送外卖,以及信件、药物等较轻货物,今年年底接受业界申请参与项目。


李家超昨日(19日)出席电台节目接受访问。政府新闻处


李家超昨日(19日)出席电台节目时指出,过往香港没有发展低空经济,没有建立相关法例,无人机飞行亦有法规限制,因此需要修改法例。他表示,现时香港发展低空经济在起步时要向远景走,除了物流外,亦会发展低空飞行器载人旅游等。内地在低空的物流及交通发展方面有优势,他希望香港能利用好优势,与深圳互联互通,推动物流及旅游等方面的低空经济发展。


亿航智能的低空飞行器在进行飞行表演。新华社



冀“一签多行”扩至广东全省


至于向中央争取恢复“一签多行”,李家超则期望可逐步扩展至其他大湾区城市,甚至整个广东省,而由于香港与深圳距离最近,首先要争取恢复深圳“一签多行”。他说,香港旅游业面对旅客消费结构改变,但相信业界已经摆脱以往“有怨言但无行动”的阶段,积极作出改变,例如有食肆在国庆黄金周提供优惠等。同时,他不认为内地城市会因担心消费力外流而不能成事,指内地不同城市的政府都同意要与香港互惠共赢,强调双向流通才有乘数效益。


李家超提到,施政报告很多重点章节都提到文化体育及旅游局,而文体旅局是在2022年才成立,需要处理大量工作,市民对它的要求亦很高。他说,制订政策时看到部分新的事宜,需要汇聚内部及社会力量,因此成立以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担任组长领导的“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负责统筹。工作组将会收集18区及社会民间意见,发展代表香港的“必去”旅游景点。



低空经济试点项目年底接受申请


黄伟纶昨日(19日)在记者会讲解施政报告相关措施时指,行政长官早前宣布政府会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工作组会制订发展策略和跨部门行动计划,协调政策局和部门的工作,并会审批试点项目的申请,研究和规划发展低空基础建设。工作组由黄伟纶担任组长,并会争取下月内召开首次会议。


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昨日阐述施政报告有关发展低空经济的措施。记者 崔俊良摄


黄伟纶表示,就试点项目今年底会接受业界申请参与项目,希望明年年初起就试点项目陆续推行“监管沙盒”,按风险为本的原则,为试点项目定优次,并陆续推行不同项目。政府也希望项目的试点和路线可覆盖香港不同地形、地貌和发展密度的地区,可考虑地区包括科学园、数码港、离岛、北部都会区等。


一架丰翼科技无人机在深圳人才公园飞行。新华社


另外,黄伟纶表示,运输及物流局和民航处会先在现行《小型无人机令》框架下,与业界研究如何放宽超视距飞行,以拓展无人机应用,这方面不需要修改法例。工作组也会研究并制订适用于25公斤以上无人机的法规,让无人机载货能有更多应用场景。黄伟纶说,政府目前的想法是于明年上半年将相关法例修订草案提交立法会,并争取在本届立法会内通过修订。



北都河套会考虑相关配套需求


黄伟纶续指,政府也会推动和加强与内地的技术对接,与内地相关单位商讨共同建设跨境航线、出入境及清关程序安排,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等。长远而言,低空活动的蓬勃发展须依靠一套高效智能化和数字化的低空基础设施系统,以实时管理低空活动网络和相关活动带来的管理和安全事宜。工作组希望明年上半年起陆续展开技术研究。


同时,政府在推动北部都会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新发展区项目时,也会考虑低空经济所需要的土地、基建需求配套等。






特首:
改革要走出舒适圈


据统计,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日前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提及“改革”41次。他昨日(19日)出席电台节目时表示,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的改革有急切性,有些由零变有,有些要拨乱反正,有些则要持续优化提升等,要实实在在、用不同方法进行,不能一刀切,而是要顾及系统关系。



避免兴一利生一弊


李家超以“拿走大厦基石所出现的影响”为喻,指不少人给意见,只能道出改革的好处,未必考虑到背后引伸的问题。所以,政府的角色就是要决定处理问题的方法,避免“兴一利、生一弊”,挑战在于作出平衡和取舍。


李家超续指,政府近年推动改革,例如提出“全政府动员”机制,不论起到多大作用,起码社会看到政府全动员处理问题,也会对政府有信心。他说,香港不是孤岛,周边地方进步很快,加上地缘政治复杂,海外有人实施针对国家和香港的措施,因此要改革应对风险。


李家超承认改革有压力,最大挑战是可能会令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受损或再分配,但强调社会改革要走出舒适圈。他以“简朴房”为例,指以“简朴房”的标准处理累积多年的㓥房问题,涉及既得利益再分配,挑战会很多。但整个社会已经有共识,政府亦务实听取所有意见,才推出新制度。



有条件打造“留学香港”品牌


对于施政报告提出打造“留学香港”品牌。李家超表示,本港有5间世界百强大学,香港的教育质素很好,有条件打造“留学香港”品牌。


被问到本港生活成本高昂,或影响外国留学生来港的意欲,李家超回应称,香港面积虽然不及其他大城市,但仍有很多吸引之处,强调香港有活力、自由、多元文化,而公共交通网络的方便性及可靠性亦是世界排名第一。至于会否增加共建“一带一路”学生奖学金,他指政府责任是做好资源配置,强调会量力而为。

陈国基料港人才技工仍缺18万

施政报告提出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由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主持,成员包括相关政策局局长等,聚焦对准国家发展大局。陈国基昨日(19日)接受电台节目访问时表示,虽然教育、科技及人才已有相关政策局,但三项范畴环环相扣,若各自发展未必能够达到最大协同效应,他会依据行政长官的施政理念,协调各政策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