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旅行
不一样的梦想,不一样的旅行,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梦想中的旅行或许不一样,但是我们都热爱生活。(每天为大家奉献旅游指南、世界风光、旅游见闻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日报  ·  粉了!限时!福州这里上新! ·  2 天前  
福州日报  ·  粉了!限时!福州这里上新! ·  2 天前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资讯 | ... ·  2 天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旅居云南丨超治愈!DeepSeek眼中的“旅 ... ·  3 天前  
昌吉日报  ·  价格大跳水!网友直呼:心动,拿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旅行

四年,他用金子将2000多件破碎器物修复成艺术品,被修复的还有人心

环球旅行  · 公众号  · 旅游  · 2017-02-25 21:36

正文

中国第一旅行微刊  专注旅行攻略故事分享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环球旅行


有些修补是将就,有些修补是升华,而他给予了破碎器物第二次生命,因为太美,有些人甚至想故意把东西摔碎了,拿给他修。


他就是中国金缮第一人------ 邓彬。



精诚所至,金缮尽美


金缮与字面意思相同,即用金修缮的意思,用大漆作为粘合剂和塑型剂,把破损的器物重组完成,再将金粉或者金箔贴于表面,稍做设计,使之与其器物本身的气质相符合。甚至达到原物没有的绝美。



这门手艺的出现源自于人们对贵重瓷器的疼惜,以及对残缺表象的一种崇拜。




邓彬说:‘用金,其实是一种态度。残缺的东西常常带来破败,阴暗的感觉,面对残缺,应该用世界上最正大光明的物质,最像太阳的光芒,也就是黄金,这样一种至阳的东西去修补至阴’。



所有的残缺的器物,在他手里,都将得到另一种转换,这是 重生之美。



在邓彬眼里一个个破碎的器物像是受了重伤的病人,而他的任务就是不仅将它们治好,还要比之前更加充满活力。



“浅浅水,长悠悠,来无尽,去无休”,紫砂壶上蜿蜒的金线,犹如壶中的茶水不慎漏出,肆意流淌。



“疏枝横玉瘦,不怕雪埋藏”,高台面的定窑盏托上的裂痕,犹如雪地里盛开的梅花,暗香疏影。



从不拒绝遗憾,只向美的事物低头


每一个破碎,都藏着一段往事,每一件器物的成功问世,都饱含作者的心血。



先辈们的情趣和智慧,总是让邓彬着迷,痴迷于传统文化的他,在做金缮之前,做了八年的古家具修复,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金缮,便开始查询资料,自己学习,专研。



正当学习金缮让他生活充满乐趣,也有所成果的时候,他遇到了最大的困难,大漆过敏。




漆树数汁是皮肤过敏的根源,即使避免了皮肤直接接触,但呼吸,毛孔等也是传播的途径,大漆把他的皮肤变得伤痕累累,三年的时间里,大漆过敏反复发作,但邓彬最终还是认定要 “把这条路趟过去”。



大漆过敏终究被内心对艺术的渴望打败,而三年的时间里,大漆也在邓彬的手里也变得越来越听话,他继续用金缮工艺创造着不完美的另一种完美。



唯有不辜负,方能归初心


把破碎的器物还原,甚至恢复到比破碎之前更漂亮,更有味道的状态,背后是邓彬不断的努力,还有不变的初心。



从接触金缮一直到现在,邓彬不断的学习,反复的尝试。


就拿金缮贴金的时机来说,需要非常精准的把握。 要选在金胶漆将干未干的时候,完成这重要的一步,因为没有经验,就只能从书上,网上查资料,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计算。



勾勒金线决定着金缮之后器物的外观,需要与器物本身的气质相符合,因此邓彬在描金线时总是花费着许多的心思。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相脸两边开”,每一件器物都在邓彬这里回归本真, 而邓彬自己也一直守护着自己的初心。



他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传统的匠人。事实上,年轻的时候,他喜欢过摇滚,也画过版画,因为对新事物的热情和好奇心,才让他和金缮结缘。



但也正因为这份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才成就了他成为后来我们口中的中国金缮第一人,虽然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