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搞艺术一横
“同行免入,面斥不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旅游岛商报  ·  0比1,遭绝杀!U20国足止步亚洲杯八强 ·  8 小时前  
温州晚报  ·  巨头宣布:永不合作! ·  14 小时前  
天都新闻  ·  祝贺!中国男篮主场100:58战胜日本男篮 ... ·  2 天前  
天都新闻  ·  祝贺!中国男篮主场100:58战胜日本男篮 ... ·  2 天前  
体坛周报  ·  话题 | 尤文出局,莫塔全责 ·  2 天前  
体坛周报  ·  话题 | 尤文出局,莫塔全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搞艺术一横

关于vintage,我实打实地花了几十万

搞艺术一横  · 公众号  ·  · 2018-04-05 12:12

正文

点击上方“搞艺术一横”可以订阅我



最近几天,我都被Chanel这件外套弄得心烦意乱。来来回回点击add to bag按钮,每天都看一眼生怕它被别人买走,但真的到了购物车里又舍不得按下下单的确认键。


先要聊不可错过的理由:这并不是一件普通的vintage Chanel jacket,事实上如果它真的是上个世纪出品,目前的公价应该在人民币5000-8000元左右。


真正使它脱颖而出的,是它本身是一件高级定制。所以尽管内衬干干净净,一件洗标商标都没有,年代久远,并且也没有能够标定Chanel夹克身价的琉璃扣,但卖家仍然骄傲地宣称它永不会打折。


在Chanel无数个源远流长的故事中,有关夹克的那些无疑最能代表品牌精神。据说每一件Haute Couture jacket都需要花费130个小时来制作,这还不包括不远万里的两次fitting之旅,而价格更是能将本已是奢侈品座上宾的富人阶层们重新划分,有能力进入这个门槛的人们,自然也不会将标签贴满全身。


我看上的这件夹克就能很好地说明一切,它甚至没有任何Chanel logo或者标志性的符号在上面。说是返璞归真也好,说是刻意为之的低调也好。反正它一路辗转,到了今天的二手网站上,也是能让人在一眼之间认出它被细心打磨过的美。



至于不买的理由,也是可以聊聊的。


前段时间为了激励自己跑步,特意选了理想主义的代表作《Newsroom》来当锻炼的背景音。


第二遍看,我才意识到剧中的Leona Leasing是由Jane Fonda扮演的。


导演是这样渲染她的出场的:整整一集里,她都是一场辩论,或者说是一场质询的旁听者,是空旷会议室里另外一头的剪影。你顺着主角的目光遥遥看过去,会发现她在听,所以主角虽然从头至尾都在抱怨对话毫无意义,却迫于压力不得不说下去。好了,两三个镜头就把Leona Leasing的身份交代清楚了——她是真正的话事人,是能够生杀予夺的权利集中者。


到了这集的末尾,Leona Leasing有了第一个正面的镜头,看到她的一瞬间我脑子里“嗡”了一下,毫无疑问她身穿的是一件白色Chanel tweed jackeg,米色丝质衬衫,配合一条很chunky的珍珠项链。没有任何一件单品不符合她的人设,但当它们被老去的Jane Fonda所穿戴的时候,我发现Chanel jacket对我来说就显得过于逾矩了。


逾矩,在这个时代其实是一件很没有压力的事情。因为我们时刻都面临着诱惑,而且正巧我们对穿衣着装也没有什么分寸感。但如果能意识到这个潜规则之中的阶层标准的话,那么人们就难免会对这种有着太强社会属性的单品感到“心慌慌”。


所以我今年为自己定下的一条标准,就是尽力买适合自己身份的东西,而不是所有梦想能拥有的东西。


只是具体到这一件Chanel外套上,我又开始挣扎犹豫,因为觉察到它的难得。而我对vintage单品则另有标准:尽力买收藏品。



今年到现在为止买过的所有包之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只Chanel 2.55 XXL。它来自我刚刚对奢侈品有一点了解的年代,当时看到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会这么大”,第二反应则是“小小一只Chanel皮包都那么贵了,这么大的该多少钱啊?”


与此同时却很难将视线从海报上移开,因为这种不合常理没有逻辑的尺寸实在是太荒谬了,荒谬到让人觉得品牌是在煞有其事地写了个段子,不为什么,就是想任性地开个玩笑。



这肯定不是Chanel第一次和顾客开玩笑了,它们后来不仅让模特举着呼啦圈走秀,还让原版的尺寸投入了生产。卡戴珊家的Kris Jenner在门店亲身试背,为这场自嘲划上了完美句号。



老实说如果现在能在二手网站上看到这只呼啦圈的话,我会欣然买下来。因为在我目前的规划中,普普通通的vintage已经无法牵动我的心了,我更倾向于收藏这些稀有的、曾经处于热议中心的单品。


现在人们聊到vintage,总是将它与affordable联系在一起,营造出消费升级的场景。比如xx苦于没有一只名牌包撑场面,在朋友的介绍下发掘了vintage宝库,用买Kate Spade的钱拿下了经典款Louis Vuitton。


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当然没错,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我却认为对于真正的爱好者来说,vintage和消费者的关系远非如此。


有一次我发现了一个二手网站取名为“a second chance”,觉得这个形容很妙。往日不可追,但擦肩而过的却并非没有重聚的可能,至少vintage就能给予到人们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就像这只Prada的肖像包,来自2014年春夏。我当时审美和如今是不大相同的,怎么都看不明白Prada,更别说有勇气消费它了。



但上个月在微信的二手卖家那儿看到,却在一秒内就决定买下来。那种微妙的欣喜,像是与故人的久别重逢。



这种回过头来的巧遇在我的二手单品购物史上也不是第一次。经过时间沉淀之后,我不仅能欣赏到它们的美了,还能以非常划算的价格买下来,这是附加之喜,但不是追逐的原动力。


事实上,稍微对vintage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有一些难得一见的孤品,是能正儿八经当投资品的。


比如Chanel如今季季都在出亚克力手包,镶满全钻闪闪发光的机器人或者火箭,但我相信你让藏家来选,大家肯定会买那只俄罗斯套娃。在最新的拍卖记录里,这只手拿包的价值为€18500,可能是原始售价的3-4倍。


Métiers d’Art Paris-Moscow Fall 2009


因为它来自最能体现Chanel工坊技艺的Métiers d’Art系列,自带艺术价值。


在常规系列中,也有一些单品意外地被追捧,比如我个人很喜欢往年的一只编织草包——在草包中露出classic flap的一角,每一处细节都被装饰得异常精致。但偏偏又是一只草编包,这就多了点幽默感了。



与它同系列的草编包个个都是限量,有一只在Christie's最近的拍卖中,价格升至$5000,比寻常的Classic Flap或者2.55身价高太多了。



可见大家沉迷于vintage,还在于你的个人趣味可以不断得到市场验证。在脱离了原始发售价格这个衡量标准之后,买卖双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重新标定它的价值。


当然,能将vintage发展成收藏爱好的买家还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vintage的好处在于那些寻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款式,而且并不一定是奢侈品的手笔。


比如我上个月在Plum收了一只中古帽,拿到手后着实惊叹了好一阵子。因为我在英国多年横扫vintage shop,见过的中古帽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大多品质不好,帽檐和内衬都被磨出脏兮兮的痕迹。像这样一顶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形变的帽子,也是真的少见。



我身上这件Jil Sander连衣裙以及中古耳夹都是好几年前的产物。因为穿得时间太久了,所以觉得有些缺乏新鲜感,如果不是这顶帽子,它们可能就要永远待在衣柜里无法重见天日(卖肯定是不舍得卖的,我心目中有一些绝对不能放它走的timeless piece。


还有一类二手单品,也是万分实用的。如果说以前我的二手淘货重点主要是放在包和一些配饰之上,那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也敢于下手那些自己很了解的设计师品牌了。


最满意的应该是这件二手的Chanel jacket,它拥有所有我梦寐以求的Chanel元素:配色细致内敛的花呢,镂空且被烙印了小小双C标的纽扣,在我看来可以超越店里所有的当季款式。



其次就是我支持多年的Dries Van Noten以及新近爱上的Prada,对于前者,购买更接近于一场查缺补漏:数数自己错过了哪些经典的showpiece,再从二手渠道那儿将它们一一找回来。



最新收到的Dries Van Noten宝石罩衫似乎来自南卡罗来纳州某间买手店的特别订制,我由此发现了这间成立于1978年的高级女装店,再顺藤摸瓜地找到网站与instagram。而探索它累积40年的服装品位,也带给我了远超这件衣服本身的乐趣。


喜欢RTW Charleston这种老阿姨的时髦口味


同样地,我发现国内的二手平台上也越来越多这种设计师单品出现。原因也很简单,当你有一件真正有价值的衣物闲置时,你并不愿意把它放在闲鱼这种鱼龙混杂的平台,因为随时都会有人来压价压到你吐血,所以放在更加小众精品的Plum寄卖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我用非常公道地价格买到了一双Maison Margiela平底鞋,以及Sacai半裙。



这两样都崭新到让我怀疑人生,鞋底干干净净,完全是收到货就没有打开过鞋盒的成色。



老款的Maison Margiela雕花镂空鞋是惊喜,首先颜色上不落俗套,其次它还比我其他Margiela鞋子都要更好穿!Sacai的半裙更像是生来就属于我的衣柜。


好吧,此时我不得不承认,买这些确实让我省下了一大笔新款置装费,而且日后如果不喜欢了再转卖出去也不愁销路。



vintage或者second-hand consignment对我来说之所以意义重大,还在于它把我和那些“有钱也买不到”的单品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有钱买不到,在这个地方可能特指的是Hermes,如今总结下来,我最喜欢的Hermes材质是麂皮和帆布,我对那些鳄鱼鸵鸟蜥蜴等等稀有材质都能做到无感,但偏偏看到麂皮或者皮拼帆布款式就眼睛发亮。



我能奉献给Hermes的真金白银太少,所以自然没有资格零配货拿包,更没有资格订我心目中的理想材质理想大小。只有二手市场,才能让它显得那么地唾手可得。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二手领域,这当然是正向的,极具鼓励性的。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无法规避的假货问题。


我曾读到过一篇文章,是一位专注于Hermes收藏流转三十年的女士的报道,她形容自己是mini Sherlock Holmes,对Hermes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如今她提供专门的鉴定服务,为那些从二手市场上交易的女士们提供服务。


她提供的两个数字让我非常震惊,其中一个是寄给她鉴定的喜马拉雅鳄鱼包中,有超过60%都是假货——这意味着至少有60%的人,付出了正品的价格,但收到的却是A货。另外一个数字是如今最大的假货交易平台,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淘宝,而是instagram——这意味着从国外ebay上买东西也有很高的风险系数了,毕竟大量的假货都在透过社交平台流往海外。


这篇文章读下来,我坚定了无论如何都避免与私人卖家直接交易,尽量从提供鉴定服务的正规二手平台上购物。




就国内而言,目前在二手领域最为专业靠谱的平台,还是Plum。它们提供的并不是二手或者vintage这么简单,本质上,Plum是那种在日本等中古业发达的国家里也必不可少的寄卖店,既有高端奢侈品,也有普通的设计师品牌的闲置。年代和成色都区分得很细致,不存在鱼龙混珠的现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