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神舟五号飞船在
2003
年发射升空至今,我们已经进入载人航天时代
20
多年时间了,先后有很多航天员都乘坐飞船到太空执行过飞行任务。
特别是在
2021
年
4
月,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发射升空后,我们载人飞行任务的频率越来越高了,现在每年会发射
2
艘神舟载人飞船,每艘飞船将
3
名航天员送上中国空间站去执行为期几个月的飞行任务。
在现阶段,我们每次载人飞行任务最长达到了
6
个月,中国空间站最多的时候有
6
名航天员同时在轨生活、工作。在这期间,也已经有一些航天员是第二次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飞行任务了。
虽然载人飞船发射次数越来越多了、发射频率越来越高了,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是有
3
名老航天员执行过太空飞行任务,但没有进入到中国空间站执行飞行任务,而有一些细节暗示,这
3
位老航天员可能无缘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
这
3
位执行过太空飞行任务但还没进入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分别是
杨利伟、张晓光、刘旺
。从飞行经验、飞行技术、身体素质等方面来看,这
3
名航天员其实都是具备出征太空的条件,甚至都具有担任飞行任务指令长的能力、条件的。
由于他们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还没进入过中国空间站,所以很多网友都期待这
3
位航天员能够有机会到中国空间站执行一次飞行任务。虽然大家都期待,但是在今年他们可能不会出征太空。
因为参与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早就因选定了,在入选后,这些航天员就会进入训练阶段,在这期间一般都不会公开亮相的,在发射前一天才会参加记者见面会。而这
3
位老航天员在今年就曾经多次公开亮相了。
例如,在
5
月
20
日,天津市宝坻区周良街道“周恩来班”全体师生赴中国航天员中心开展“逐梦寰宇问苍穹”主题参观学习。航天员张晓光和“周恩来班”全体师生进行了合影,并给予亲切勉励。
在前段时间,杨利伟、王亚平、邓清明亮相中国科技馆举办“齐心奋进新时代”科技馆奇妙夜活动,杨利伟、王亚平、邓清明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在今年
2
月
22
日,航天员刘旺回访了母校平遥中学,参观了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等,还参加了座谈会。
这
3
名老航天员在近期都公开亮相,可能意味着他们没有参与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所以没有参加相关的训练。当然这只是猜测,实际的可能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所以仅供参考。
神舟十八号返航时间确定
当前,在中国空间站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是神舟十八号的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在这
3
名航天员中,叶光富担任指令长,这是他第二次进入中国空间站,而李聪、李广苏则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在这次载人飞行任务中,
3
名航天员需要完成很多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中一项就是出舱给中国空间站安装舱外防护装置。在
5
月
28
日,他们进行了第一次出舱活动,在长达
8.5
小时的舱外作业中,完成了梦天实验舱舱外电缆防护装置的安装。
随后在
7
月
3
日,他们再次出舱,在这次出舱任务中,航天员李聪登上机械臂,在机械臂的帮助下转移到了设备接点。叶光富、李聪两位航天员在舱外完成了问天舱线缆和天和舱管路防护装置的安装,而航天员李广苏则留在天和核心舱内负责监控机械臂并提供必要的辅助操作。
在这两次出舱活动中,航天员的舱外工作重点都集中在防护装置的安装方面,是为了提高空间站应对潜在的空间碎片、空间
小颗粒撞击的风险。
这其实是很必要的操作,因为在前期的检查中,我们发现天和号核心舱的太阳翼就曾经遭到了空间小颗粒的撞击,导致太阳翼受损,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们在进行出舱活动时,专门进行了舱外修复。
这是没法避免的,并不是我们的技术不行,在国际空间站上一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外太空存在无数小碎片、小颗粒,这些小碎片、小颗粒尺寸可能很小,但是它们的飞行速度很快,与空间站、飞船组合体发生碰撞的话,可能会导致航天器受损。如果是尺寸比较大的碎片撞击航天器,甚至可能会导致航天器报废、变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