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认真读完哈耶克的《价格与生产》(这本书确实很难读)之后,我就理解了为什么预测到两次大危机的都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我认识到,由米塞斯最初提出、哈耶克发展的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对经济危机的解释最有说服力。简单地说,经济和金融危机不是市场的失败,而是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必然恶果。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低于正常水平,误导了企业家决策,使得企业家过度投资,消费者过度消费,人为地扭曲了生产结构,导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的泡沫,但由于这种扩张性政策不可持续,最后一定出现危机。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政策短期内也许能缓解危机,但长期看会导致更大的危机。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09年初,我发表了“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的演讲,对四万亿的刺激政策提出了批评。当然,尽管之后发生的事情证明我的批评是对的,但当时认同者寥寥,因为了解米塞斯-哈耶克商业周期理论的人凤毛麟角。哈耶克因为其创造性的商业周期理论荣获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很少有主流经济学家熟悉他的商业周期理论,这确实令人惊讶!
从2009年起,我开始对主流经济学进行系统反思。2010年之后,我曾在几个场合发表了“反思经济学”和“经济学的转型”的演讲。我的基本观点是,至目前为止,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是最好的市场理论,因为它研究的是真实的市场,它从现实的人的行为出发理解市场如何运行,它把市场理解为一个不断发现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它把企业家精神放在中心地位,它把经济增长理解为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它能正确地预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会事与愿违,它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统一起来,能对经济危机提出逻辑自洽又与事实相符的解释。
相比之下,新古典经济学不是一个好的市场理论,因为它研究的是经济学家脑子里想象的市场,不是真实的市场;它把市场理解为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发现和竞争的过程;它虽然假定了人的自利(这是真实的),但没有关注人的无知和理念的重要性;它忽略企业家精神,不能告诉我们经济增长的真实原因;它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割裂开来,不能解释经济危机,但又想开出解决危机的药方;它号称已经严格证明了完全竞争市场是帕累托有效的,实际上是为政府无限制地干预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自由竞争的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竞争”。
新古典经济学把“完全竞争”当作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衡量市场效率的标杆。根据定义,所谓的“完全竞争”,是指无穷多个小企业以相同的技术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以相同的价格出售。任何了解现实市场运行的人都知道,这样定义的“完全竞争”实际上是没有竞争,更谈不上是一个社会应该追求的理想市场,因为它与创新和技术进步不相容!试图将现实世界塑造成“完全竞争市场”的干预政策只能带来一系列的灾难。这就类似,如果你把猴子当成理想的美人,所有男女都得接受痛苦的整容手术才能变成“美人”。遗憾的是,米塞斯和哈耶克等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批评丝毫没有撼动主流经济学家对“完全竞争”范式的信念。
2016年下半年,我和林毅夫教授就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展开了一场争论,这场争论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新古典经济学是多么容易使人误入歧途。我们两人有关产业政策的分歧,其实是有关市场理论的两个不同范式的分歧。林毅夫信奉的是“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我信奉的是“米塞斯-哈耶克范式”。林毅夫的所有论点都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为基础的。但所谓的“市场失灵”,其实是新古典经济学市场理论的失灵,不是真实市场的失灵。为了证明市场的有效性,新古典经济学做出一些非常强但不现实的假设(包括完全竞争、完全信息和经济活动没有外部性)。一个很自然的逻辑推论是,因为这些假设在现实中不满足,就必然出现所谓的“市场失灵”。事实上,市场的有效运行根本不依赖于新古典经济学的那些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