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砍柴网
国内知名科技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佛商业评论  ·  聪明、努力,为什么无缘升迁? ·  19 小时前  
新乡日报  ·  胖东来郑州店位置确认!记者实地探访 ·  昨天  
FT中文网  ·  英伦传统出版业能否突围经济周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砍柴网

暴跌166亿,关店3860家,惨到被地摊货狂虐,中国鞋王到底咋了?

砍柴网  · 公众号  ·  · 2019-04-05 22:04

正文



来源 | 金错刀(ijincuodao)

作者 | 蔡文姬


“我买了双达芙妮的高跟鞋,被男朋友嫌弃品味差!”


在微博上,有网友吐槽因为穿了达芙妮的鞋子,而被男朋友嫌弃。


眼熟不眼熟?上一次,码农穿特步去相亲,也被女方嫌弃过品味太差。


就这样,特步成了运动鞋鄙视链的最底层,达芙妮成了高跟鞋鄙视链的最底层,谁也不服谁。


实际上,达芙妮不仅仅被男人嫌弃,连女人们也快搞不定了。


最近,达芙妮交出了一份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的年报:2018年达芙妮营业额同比下跌了20.8%,继续亏损高达近10亿港元。 鼎盛时170亿市值如今跌的只剩4亿 ,蒸发了166亿港元,达芙妮仅仅只用了4年。


比市值暴跌更可怕的是,达芙妮的鞋无人问津。从2015年开始,四年的时间,达芙妮一共关了3860家门店,日均关店2.6家。


曾拥有“大众鞋王”美誉的达芙妮再难称王。


1


生于大众


“如果能重来,我可能还会多做十年再退休。”界面采访达芙妮创始人陈贤民时,他讲话铿锵有力,却多少带着遗憾的语气。


现在,退休的陈贤民回到中国台湾,每天写书,四处演讲,颐养天年。


1987年,陈贤民和他大舅哥张文仪创立了“永恩国际”公司,起点很高,做出口生意,生产销售鞋子出口到美国。


1990年,陈贤民看到中国市场女鞋消费的潜力庞大,陈贤民和大舅子张文仪、连襟陈明源创立自己的品牌——达芙妮。


陈贤民想的很通透,他将达芙妮生产的鞋子分成两个系列——“D28”和“D18”,分别对标知性女性和少女。


为了给两个系列的鞋子做广告,陈贤民眼光独到地选择了SHE和奶茶刘若英。


那个时候,SHE跟TFBOYS一样,当红小鲜肉,陈贤民请SHE给达芙妮代言,并打出“爱上S.H.E,爱上达芙妮”的宣传语,至此,达芙妮一炮而红。



而当年的刘若英则是中国直男们的女神级偶像,她的作品至今都在KTV金曲榜单前十,知性、温柔的外在,也与达芙妮“D28”系列十分契合。



陈贤民眼光独到,不仅仅体现在选代言人上,更体现在门店的选择上。


陈贤民找准了两条线, 第一,注重选址 ,当时,以百丽为首的女鞋在商场铺专柜,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小镇,几乎每一家商场一层女鞋专柜,都被百丽旗下的子品牌大包大揽。


这个时候,达芙妮挤进去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陈贤民直接将门店开在了商场外的底商街边店,与百丽错开战场,让消费者没进商场之前,先去达芙妮看看。


第二, 快速开店。 达芙妮采用加盟模式,在速度最快的时候,从2008年至2012年,每年都有近800多家达芙妮在各种城市开张,从一线深入到城镇,仅仅花了5年时间。


在渠道为王的那几年,这种加盟模式的优势几乎100%转化为市场占有率,到2012年,达芙妮拥有7000多家门店。规模有多大?跟今天的名创优品一样,走到哪个城市都会不经意间看到。



第三, 产品好才是硬道理。 女孩是善变的,因此,个性化的流行元素也是达芙妮成功的先决条件。作为一家台资企业,当年的达芙妮跟内地品牌的设计风格完全不一样,百丽设计的鞋子更加保守,通常情况下,只有黑白棕三个主色系。


而达芙妮就不一样了,从东南亚飘过来的设计风格,不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样式的设计,都更加大胆,让消费者眼前一亮。



最巅峰的时刻,达芙妮有这么一组数据: “中国女性的鞋柜里,平均五双品牌女鞋中,就有一双来自达芙妮。”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众鞋王”。


2


毁于大众


谁也没料到,“大众鞋王”达芙妮走下坡路,竟也是因为产品太大众了。


知乎上有一条提问说:“你为什么不再买达芙妮的鞋子?”被顶到最高的回答,打了个并不恰当的比方——



掉队,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


2012年,成为了达芙妮转折期的关键年份,这一年,也是达芙妮最辉煌的一年,营收首次突破100亿港元。


看似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暗藏危机, 达芙妮知道,这100多亿的营收,是靠自降身价换来的。


相关数据显示,达芙妮在2012年加大了品牌促销力度,核心品牌平均售价下降3.9%。


3.9%并不是很多,但是,在这之后,达芙妮在降价的路上一去不回头,在门店的橱窗上,买一送一,买一送二,低至99元起的促销标语十分显眼。



时间往前推三年,达芙妮的鞋子,客单价平均不会低于300块。


打折促销成为惯性之后,达芙妮业绩开始呈现负增长,2013年,达芙妮营收下滑了0.78%,下滑的不多,但股东们不高兴了,因为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跌65.56%。


当时达芙妮为了安抚股东,也总结了业绩下滑的原因:


“天气环境恶劣及异常寒冷的春季,影响了店铺人流,令销售表现进一步受压。由于集团的销售网络以街边店为主,持续不利的天气情况对集团造成的影响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达芙妮还在依靠打折促销来提振业绩,但是打折打太狠,消费者也并不想买帐了。


“以前觉得达芙妮是高端优雅的代表,但频繁折扣使得其沦为廉价品,同时,达芙妮女鞋基本上不是纯皮材质,穿上之后多处磨脚,就开始慢慢不再购买了。”


这种常态化的折扣也使达芙妮品牌大打折扣。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中国电商开始发力,淘品牌越来越多,都市女性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店铺频繁的上新,让女孩们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新鲜选择,在设计上,一些品牌效仿ZARA模式,让消费者用亲民的价格,也能买到一线大牌的款式。比如,国民女孩心中的亲民典范小ck,去年双十一,排在品类前三。


而此时达芙妮在做什么呢?买一送一。



事实上,成名之后的“大众鞋王”陷入了懒惰期,款式三年一成不变,在买一送一的店里,前些年流行的松糕鞋、坡跟鞋,还摆在显眼的位置上。


刀哥调查了100个女生对于高跟鞋的看法,其中,有70%以上的人认为,在穿高跟鞋的场景中,一般都是重要场合,平时是不会穿的,因此,很多女性十分在意高跟鞋的舒适度和个性化。


在高跟鞋购买力上,男性也占了20%的比重,因此, 做生意,不仅要搞定你的目标客户,还要搞定真正掏钱的人。


当直男也开始嫌弃达芙妮的鞋子“长的丑,品位差”时,那只能证明一件事,达芙妮正在失去消费者。


“鞋王”地位不保,这些年,达芙妮做什么去了?


3


一次又一次的转型,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在女鞋界驰骋近30年,达芙妮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身诸多问题,也一次又一次的试错过,但是走错一步,就几乎错过了转型的最佳时机。更何况,达芙妮在线上线下重大战略调整上,都没有下对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