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这些在网络平台热销。这些笔记类教辅产品,均使用手写体印刷,形似课堂笔记的复印件,而出售这类笔记的商家,则无一例外宣称,笔记作者为“名校高分毕业生”。而关于笔记来源,则有“向学校收购”和“复印学生间传阅版本”两种。
法律界人士认为,课堂笔记作为“文字作品”,在未经本人或者校方授权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传播并出售,涉嫌侵犯著作权。
在淘宝平台输入“名校笔记”、“手写笔记”等关键词,可搜索到数百家相关商铺。其中,不少店铺以“状元手写”为卖点,月销量普遍达到数千,最高的甚至过万。“名校笔记”按科目分类,单册售价普遍在30至50元之间。
这些笔记外包装各不相同,但是内页印刷却大同小异。与普通教辅资料不同的是,这类笔记从正文到制图,均为手写体,且不同章节之间字体有差异,从外观来看,并非出自同一人之手。
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同样有不少出售“学霸笔记”的卖家。为了增强可信度,部分卖家直接晒出北京大学等名校学生证或者录取通知书,以表明笔记的出处。此外,一些卖家还将笔记的原件拍照上传。
一名网店店主介绍,自家店铺所售笔记,来自包括衡水中学在内的多所高考名校学生,“都是考年级前一百名的学生”,购买者除获得纸质版复印件笔记外,还赠送一套电子版笔记。
另一名来自安徽阜阳的卖家透露,自己出售这类名校笔记已经四年,每年都会根据课纲的变动更新内容。此外,根据不同地方的考试范围差异,还会印刷不同版本。其介绍,高考之后的一个月,往往是名校笔记的热销季节,“新高三马上要上场,很多学生会来买。”
“其实都是编的。”一名卖家坦承,这类笔记实际多来自于学校附近的复印店,学生在复印课堂笔记时,“店里多留了拷贝件,然后挂到网上卖。”而其是否真如商品描述所说,来自于名校高分考生则不得而知。“那些学生证、录取通知书,很多都是从网上下载,然后给个人信息打上马赛克。”
通过网络出售他人的手写笔记复印件,是否付给使用费?多位卖家表示“不清楚”,即便有卖家称已付费,但关于具体付费方式,也以“不方便透露”作答。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常清认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定义,课堂笔记属于“文字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
王常清表示,课堂笔记的著作权人,依据情况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学生照搬教师讲义,而著作权人属于教师;学生在教师讲义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则学生及教师共同享有著作权;而当学生自行梳理课业内容,制作完成的笔记,其著作权人属于学生本人。
“但是无论哪种情形,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复印他人笔记,并以营利为目的出售,都侵犯了著作权。”对于部分店家宣称,其笔记以“学长赠送给学弟,学弟授权”的形式,经过实际所有人授权复印制作,王常清称,店家应当经作者许可,而不是笔记的所有人,此种情形下,著作权人仍是作者。店家可以自行使用,但公开并出售则是侵权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侵犯他人著作权,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高考结束后,“学霸手写笔记”在网络平台上成为一种热卖商品。从售后评价看,不少人觉得“物有所值”,也有人评论“书中多处错误,不是很实用”。
围绕高考状元的话题,每年都会引发一场又一场的“季候性”争论。学霸虽然万众景仰,但炒得多了,公众亦难免有审美疲劳,加之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渲染争抢“学霸”等行径渐感厌烦。媒体对于高考状元的报道也渐渐回归事实本身,不再过度宣扬、制造“状元神话”,而是还状元以本来面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霸笔记”甫一传出,立马引来众多质疑的声音:“学海无涯哪有什么通关秘籍”“学霸笔记不过是反常识的应试经济”“炒作学霸笔记该收手了”“学霸笔记并非制胜法宝”……
还有,“学霸笔记”是原汁原味,还是拼凑而成,其真实性也有待考证。专家认为,即便是真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都有自己的特性,笔记只能是一种参考和借鉴,“学霸”的学习方法很难模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不能完全“押宝”于“学霸笔记”,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令人尴尬的是,各方棒喝却并未能有效阻止“笔记”的热销。据记者调查,每科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笔记”,按销量排序,成交最高的一家店铺已经有2773人付款。何也?一言以蔽之,问题多多的“笔记”固然打上了商家炒作的烙印,但亦有其货真价实之处。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业成绩。状元之所以成为状元,自有其过人之处。透过条理清晰、工整端正的“笔记”,我们可以窥知学霸们平时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的,而这正是其成功之道。换言之,“笔记”其实就是“模范作业本”,确实值得借鉴。
很多学校早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常常阶段性地推出一些优秀作业(或者试卷)展,希望以此感染和教育其他学生,让良好的习惯和认真的态度实现不断“复制”。每年高考后,很多学霸级别的学长,也会自发动手批量复印自己的摘抄本。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货真价实的“学霸笔记”面前,学弟学妹们自然会深受触动,心悦诚服。
“学霸笔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就像一幅存在已久的图画,每年都会被人为地增添一些笔墨。尤其是“状元笔记”迎合了部分考生和家长走捷径的心态,而高考状元承载着老百姓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认同以及向上社会流动的心理期望,与高考状元相关的商品往往具有一定的符号属性,成为一些学生和家长追捧的对象。
一份真正的“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乃至创新能力;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尽管看上去不够美好,却也无可厚非。去年8月,几位省级高考状元的笔记在拍卖平台拍出了1000元到3000元的价格,说明“状元笔记”还是有一定市场需求的。然而,目前网购平台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进行概念营销,这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欺诈呢?
在价值实现渠道多元化的当下,高考依然是大多数人首选的社会流动路径;通过获取优质的高等教育来实现“向上流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利益诉求。匮乏的优质资源、激烈的竞争,让许多“输不起”的家长不断激励、鞭策孩子,一刻也不敢怠慢。教育竞争不仅是孩子之间的比拼,也是家庭之间的较量;只要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考试成绩,家长们就会使出浑身解数。“状元笔记”迎合了家长们的成功焦虑,让“状元经济”的虚火越烧越旺。
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状元笔记”,消费者不能轻率追捧,而是要塑造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清醒地看待“状元笔记”。一方面,网购“状元笔记”很容易上当受骗;一旦被骗子所骗,不仅会带来物质损失,也会带来精神伤害。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难免会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当“状元笔记”缺乏使用价值,购买“状元笔记”也只不过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的自欺欺人。
作为一种学习精英,高考状元的身上固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奋斗精神,却不能过度拔高和推崇。对高考状元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仅有助于“状元经济”的降温,也有利于高考考生自身的成长。
学生笔记被盗卖事发后全部下架
据媒体报道,2014年高考结束后,北京文科状元孙一先、理科状元刘倩莹的部分科目笔记在网络平台被出售,每个科目单价定为59元。
出售北京两位状元笔记的淘宝客服表示,状元笔记由各地采购而来,“具体途径并不清楚”,但可以担保真实性,“不是真的可以退货”。同时,客服承认,所谓“高考状元笔记”并非完整版,孙一先的笔记仅有政治科目,刘倩莹的笔记也仅有数学一个科目,“他俩的笔记我们不全,我们从人大和四中补了(其他科目)”。
两位状元对外宣称,自己确将部分笔记扫描至网络,并以收费下载的方式获得分成,但未授权网店制作出售。最终,在平台的协调下,以两位状元名义出售的笔记全部下架处理。
(部分素材据中国网、中国经济网等)
本期编辑 | 南风知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