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芝加哥侨学网
芝加哥华人社区媒体,提供芝加哥本地华人社区新闻、租房、二手交易等实用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联社AI daily  ·  AI会玩宝可梦了!Claude打赢道馆馆主 ·  9 小时前  
财联社AI daily  ·  AI会玩宝可梦了!Claude打赢道馆馆主 ·  9 小时前  
ZaomeDesign  ·  大力收边出奇迹 ·  19 小时前  
庞门正道  ·  还看!收你们来啦! ·  3 天前  
字体设计  ·  珍藏:60年前的封面字体排版设计 ·  4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在线免费PNG制作工具,可自定义字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芝加哥侨学网

“盛产”富二代!芝加哥中国城风水宝地大盘点

芝加哥侨学网  · 公众号  ·  · 2018-11-03 05:13

正文


芝加哥侨学网 特别报道】 美国人口普查局、哈佛大学、布朗大学联合进行的“机遇地图”研究显示,在芝加哥中国城及附近的华人聚居区,共有五个“盛产”高收入华裔子女的“风水宝地”!


五大风水宝地中,在桥港区、麦金利公园两个特定社区长大的华裔子弟,到青壮年时期的平均家庭年收入均高达11万美元,位居芝加哥大都会地区榜首。


“机遇地图”研究对1978-1983年期间出生在美国各地的2000多万孩子进行了时间跨度近40年的数据跟踪,研究者将如今已是35-40岁的青壮年一代的家庭收入(2014-2015报税收入),与他们出生和成长时期的父母家庭收入情况进行了对比。


“机遇地图”揭示的冷酷但普遍的规律就是,父母是高收入的,孩子长大后还是高收入;父母低收入的,孩子长大还是普遍的低收入。社会阶层的攀升,看起来并不容易。

在芝加哥中国城,以及附近的桥港区、麦金利公园这三大华人聚居区而言,人口普查中的“亚裔”概念,完全可以等同为华裔。结合父母的家庭收入背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城区域长达的华裔孩子,到在30岁-35岁时候的平均收入水平。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芝加哥中国城以及附近华人聚居的桥港区(Bridgeport), 麦金利公园(McKinley Park)有哪些区域“盛产”高收入华裔子女。



#1 桥港区风水宝地


“机遇地图”显示出的中国城区域第一块“风水宝地”,为桥港区(Bridgeport)的一个长方形的地带:东起Wallace,西至Halsted,北起26街,南至31街。


1978-1983年期间出生并一直成长在这个“风水宝地”的高收入家庭华裔孩子,长大后的平均年收入高达11万美元。这个区域有优秀的公立小学希利学校(Robert Heal School),良好的教育资源,富裕的家庭环境,华人勤奋与坚韧,应该是中国城区域“风水宝地”的最好解释。


桥港区风水宝地街景



#1 麦金利公园风水宝地


排名并列第一的,是中国城区域的第二块“风水宝地”:麦金利公园(McKinley Park)东侧区域。这是一个面积很大、总体呈梯形的区域:东起芝加哥河,西至Damen Ave,北起55号高速,南至35街。

1978-1983年期间出生并一直成长在麦金利“风水宝地”的高收入家庭华裔孩子,长大后的平均年收入也是高达11万美元。


麦金利公园社区街景




#2 桥港区西南侧


在中国城区域,华裔孩子长大后家庭收入第二高的区域,位于桥港区西南侧。大致为:北起32街,南至35街,东起Halsted,西至芝加哥河。


1978-1983年期间出生在区域,并且一直在住在此区域的高收入家庭华裔子弟,到30岁-35岁时,平均家庭年收入为9.4万美元。


桥港区西南侧风水宝地的街景



#3 中国城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城,指的是华埠十二生肖广场及周边、Wentworth 老街沿线及西侧毗邻区域。在“机遇地图”上,北起18街,南至26街,东起Wentworth,西至芝加哥河及90/94高速的中国城,为排名第三的风水宝地。

1978-1983年期间出生在此区域,并且一直在住在此区域的高收入家庭华裔子弟,到30岁-35岁时的平均年收入为7.6万美元。


中国城区域街景



#4 桥港区西侧


White Sox棒球队球场西侧,北起31街,南至38街/Pershing的狭长形区域,有着“中国城富人区”的戏称,房价为中国城区域最高,百万级豪宅并不少见。

“机遇地图”研究显示,1978-1983年期间出生在区域,并且一直在住在此区域的高收入家庭华裔子弟,到30岁-35岁时的平均年收入为7.3万美元。


桥港区西侧区域街景




芝加哥中国城及毗邻的华人聚居区的这五块风水宝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毗邻芝加哥河,或靠近高速公路,或二者皆有。难道流动性能说明问题? 笔者不是风水专家, 这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严肃地说,华人注重教育、勤奋努力,再加上父母是高收入阶层的殷实家底,这些足以说明问题。


在中国城及毗邻的华人聚居区,有希利小学(Robert Healy School)、马可谢瑞顿(Mark Sheridan Math & Science Academy)这样的优秀公立小学,有着两次荣获全美蓝丝带荣誉的天主教私立小学圣德力学校( St. Therese School ),还有小蜜蜂(Busy Bees Child Development Center)这样优秀的私立课后补习学校,让华人的孩子从小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中国城区域的长大的孩子,普遍都能考入芝加哥市的重点高中,比如大名鼎鼎的沃特佩顿高中(Walter Payton College Prep)、北区大学预科高中”(Northside College Preparatory High School)、惠特尼杨高中(Whitney M. Young Magnet High School )等。接受优秀的教育,是对来的最佳投资。


在中国城及附近的华人聚居区,如果不细分父母的家庭收入档次,那么整体而言,在麦金利公园社区出生并长大的华裔子女,到青壮年时期的平均家庭年收入最高,为5.8万美元。 在桥港区出生并长大的华裔,到青壮年时期的平均家庭年收入第二高,为5.7万美元。 在中国城出生并长大的华裔,青壮年时期的平均年收入排名第三,为4.8万美元。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芝加哥市内的华人聚居区,离中国城越远,孩子长大后家庭收入越高。


在机遇地图上,如果以同样的数据划分做对比(第一代亚裔移民的子女,父母为高收入阶层),那么在芝加哥中国城前两块“风水宝地”长大的华裔子女,以青壮年时期11万美元的平均家庭年收入,位列芝加哥大都会地区榜首。



郊区情况


在“机遇地图”上,如果不细分父母的家庭收入水平,包括芝加哥市在内的库克郡(Cook County),第一代亚裔移民的孩子到35-40岁的青壮年时期,平均家庭年收入为6.8万美元。

大芝加哥地区亚裔二代的平均家庭收入情况


在大芝加哥地区,包括Naperville, Lisle, Hinsdale, Westmont等华人居民众多城镇的杜佩基郡(DuPage County),第一代亚裔移民的孩子在长大后的平均家庭年收入为7.5万美元,高于库克郡的6.8万的平均水平。


平均而言,并且不细分父母的收入背景,成长于郊区的亚裔二代们,他们到青壮年时期的平均家庭年收入普遍高于芝加哥市区长大的亚裔二代。


值得一提的是,与库克郡相邻的印第安纳州西北部的湖郡(Lake County, IN),该地区的第一代亚裔移民的子女,到青壮年时期的年均家庭收入高达8.7万美元,位居芝加哥大都会地区榜首。

芝加哥侨学网 “机遇地图”研究特别解读之二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财联社AI daily  ·  AI会玩宝可梦了!Claude打赢道馆馆主
9 小时前
财联社AI daily  ·  AI会玩宝可梦了!Claude打赢道馆馆主
9 小时前
ZaomeDesign  ·  大力收边出奇迹
19 小时前
庞门正道  ·  还看!收你们来啦!
3 天前
字体设计  ·  珍藏:60年前的封面字体排版设计
4 天前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还在吐槽中国春运?来看看国外的“春运”吧?
8 年前
互联网新鲜事  ·  教你30岁之前如何赚够500万!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