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长途费的收取来源于第一代移动通信,而漫游费的收取却是源于第二代移动通信。而设立漫游费的根本是为了平衡地区发展。
1987年,中国引入第一代移动通信设备,当时仅有700名用户。但第一代移动通信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因此,在接入长途时需要人工切换,所以,大量的人工成本使得运营商不得不收取高昂的长途费用。
1994年,原邮电部成立,并发布《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规定在漫游状态下,移动电话需收取0.6元/分钟的自动漫游费。
1995年,第二代移动通信设备正式开通,取而代之的则是数字通信技术。而此技术升级为了全自动语音交换机,即在接入长途和漫游通话时不在需要人工辅助,由交换机全程执行。并且,数字通信技术可以使手机在本网间无缝漫游。
因此,为平衡不同地区发展的差距,手机漫游费应运而生。
2001年3月,中国手机用户超过1亿户;随后,伴随着手机单向收费在全国各地的陆续实施。
可以说,手机长途费是1G时代产物,而手机漫游费则是2G的时代产物。这两个“时代产物”从1987年至今却仍在收取。
2008年,手机长途漫游费资费下调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听证会最后的定论是一直沿用至今的长漫通话费,漫游时接听0.4元/分钟,拨打0.6元/分钟。
2015年,新华社曾刊文剑指“漫游费”,新华社在文章中指出,国内手机漫游费属于“人为收费”,运营商倒是赚得盆满钵满。报道指出移动漫游费一年能收取上百亿元,占国内移动通信收入的8%-10%。
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更新,从2G到3G再到4G,推出的套餐也基本实现了长漫“一口价”,漫游费收入占运营商收入的比重也逐步显得“微不足道”。
“对运营商而言,目前通过漫游费产生的收入在1 %左右。”通信专家项立刚表示。
当今,三大运营商的语音业务都处于下降态势。
据中国移动2016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上半年流量收入达到1950亿元,同比增长26.7%。流量收入首次超越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成为其最大收入来源。
有分析指出,漫游费设立的出发点并非属于盈利业务,而是控制不同地区、不同集团之间电信企业竞争能力的成本策略。
还有分析认为,长漫费是语音时代基础电信服务的一种过时计费方式,在电信运营商自身业务变革中,淘汰是必然的。
目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转变,智能手机销量逐年递增,这使用户联络的阵地从短信和通话转向至网络电话和微信等地。曾经以传统业务语音为主的运营商“城墙”开始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