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外泌体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度。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外泌体在临床应用中的六大领域,包括医学诊断、细胞治疗、药物传递、皮肤护理、抗衰老和减肥。文章也提到了即将在深圳举办的2024外泌体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论坛的相关内容和会议议程,包括会议的主题演讲嘉宾、会议议程和部分议题。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会议的注册信息和合作赞助形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外泌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而来的微小囊泡,存在于生物体液中,如血液、尿液等。其直径在40-100nm,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已成为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关键观点2: 外泌体在临床应用中的六大领域
外泌体在临床应用中涵盖了医学诊断、细胞治疗、药物传递、皮肤护理、抗衰老和减肥等六大领域,为疾病治疗、美容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观点3: 2024外泌体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论坛的内容和会议议程
会议将围绕外泌体前沿研究与治疗、再生医学与医美、递送与诊断等话题展开讨论,并邀请多位专家进行主题演讲。会议议程包括外泌体在医学诊断、药物递送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外泌体技术的新进展等。
关键观点4: 会议的注册信息和合作赞助形式
参会者可以通过扫码登记免费领取门票,或者支付标准票费用参加会议。合作赞助形式包括主题演讲、展位、插页广告等,为赞助商提供了多种合作机会。
正文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而来的微小囊泡,娇小的身材,直径在40-100nm,仅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百万分之一,存在于血液、尿液、唾液、母乳和细胞培养基等生物体液中。近几年,外泌体研究的热度一直有增无减,有关外泌体载药、诊断、免疫疗法等方向的文章陆续发表在 Science、Nature 等各大顶级期刊上,外泌体已成为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外泌体技术分别在疾病诊断检测、治疗、药物递送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近1/3专注于外泌体诊断相关业务,超过2/3主要开展外泌体药物相关的研究。
9月26-27日即将在深圳举办的2024外泌体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论坛
, 将围绕外泌体前沿研究与治疗、再生医学与医美、递送与诊断话题展开讨论,全力打造垂直
细分
“外泌体”领域技术峰会!
外泌体富含多种生物标志物,如蛋白质、mRNA、microRNA等,可用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药物疗效评估。例如,通过检测外泌体中的异常蛋白质,可以早期发现癌症等疾病。
外泌体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功能,可介导靶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为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策略。通过外泌体传递的信号分子,可以调节靶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外泌体作为一种天然的纳米载体,可用于药物输送,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药物包裹在外泌体中,可保护药物免受体内环境的影响,同时增加药物的靶向性。
外泌体具有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分化及修复损伤等作用,可用于研发皮肤护理产品,如面膜、乳液等。外泌体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可有效改善皮肤质量,减缓皮肤老化。
外泌体富含多种抗衰老因子,可激活细胞自噬和清除体内垃圾,延缓衰老进程。通过外泌体的作用,可以激发细胞自我修复能力,让人保持年轻状态。
外泌体可通过调节脂肪代谢和炎症反应,实现减肥和塑形效果。研究显示,外泌体可通过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等过程,达到减肥的目的。
(部分议程
)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Exosomal RNAs in Diagnostics and Therapeutics
— 张灏,暨南大学,肿瘤精准医学和病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肿瘤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细胞外囊泡蛋白质组的深度解析与功能应用
— 肖华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外泌体在核酸药物递送和泌尿系统疾病无创诊断中应用研究
— 尹海芳,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医学检验学院院长
细胞外囊泡(外泌体)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 杨福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外泌体在眼病诊疗中的应用
— 池在龙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PI/主任/副院长
疟原虫相关外泌体在免疫生态疗法治疗癌症中的作用
— 陈小平,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
基于细胞外囊泡的组织再生策略研究
— 廖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研究员;口腔再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细 胞 外 囊 泡 表 征 技 术 与 质 量 控 制
— 邱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教授
外泌体递送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
— 刘永红,亦诺微医药,研发总监
天然外泌体创新药开发及在医美领域的应用
— 吴庭鹤,科恩里斯生物创始人、CEO,首席执行官
细胞衍生囊泡材料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 汪超 ,苏州大学,教授
年轻态外泌体的焕活作用和机制研究
— 陈熹,南京大学生科院 教授/系主任
间充质干细胞源细胞外囊泡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转化应用研究
— 钱晖 ,江苏大学医学院, 院长
Glioblastoma Cell–Derived lncRNA-Containing Exosomes Induce Microglia to Produce Complement C5, Promoting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 蔡金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
Inhalable exosomes: the next-generation RNA delivery platform
— 景雨佳, 爱科盛博生物,研发副总裁
中草药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医学应用
— 张明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