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达州农商银行近年来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致力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普惠化。该行紧密围绕达州市委的“157”总体部署,支持小微企业和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同时,通过优化金融服务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该行助力达州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该行还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帮扶工作,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达州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
达州农商银行致力于打造“农村金融、地方金融和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支持“三农”事业和小微企业发展,为达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关键观点2: 达州农商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达州农商银行紧扣市委“157”总体部署,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区域重大战略。
关键观点3: 达州农商银行参与帮扶工作
达州农商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帮扶工作,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提高客户的长远利益,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观点4: 达州农商银行改革发展成果显著
达州农商银行已成为全省资产规模排名前列的农村金融机构、全市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截至2024年末,存贷规模突破2320亿元,市场份额稳步上升。
正文
2024年以来,达州农商银行始终坚持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立足地方、深耕达州,紧扣达州市委“157”总体部署,围绕加快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和“一区一枢纽一中心”建设,全力以赴以金融力量积极支持达州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达州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农信社支持发放城乡居民住房抵押、按揭贷款。图为建设中的开江县城。(刘毅 摄)
一直以来,达州农商银行致力于打造“农村金融、地方金融和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倾斜人财物资源助力“三农”事业发展,持续擦亮达州农业大市的金字招牌,为达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万源市丝罗乡的小燕家庭农场,在2023年被评为“四川省十佳优秀农业示范单位”。农场经营业主李文国、王晓艳夫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没有达州农商银行万源支行的大力支持,就没有农场今天的发展成果。
2020年,在外打拼的李文国、王晓艳夫妇返乡创业,成立了万源市小燕家庭农场,以农作物种植、初加工和销售为主营业务。达州农商银行万源支行一直与夫妻俩保持着紧密联系,多次上门走访,为农场开立对公账户、代发工人工资、开立“惠支付”收款二维码,并利用线上“惠生活”平台和线下营业网点宣传金融产品,并为李文国授信10万元用于流动资金周转。
一次偶然的机会,夫妻俩接触到农业机械化作业,于是向同行借了一台拖拉机回来,10来分钟就耕完一亩地,自此开始谋划采用机械化作业。但少于和银行打交道的夫妻二人担心负债,不敢轻易使用授信资金,迟迟没有扩大发展规模。
2022年,为支持乡村振兴、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达州农商银行万源支行制定了面向种养业的利好金融政策,并第一时间向李文国夫妇进行了政策宣讲,提出为家庭农场授信50万元的建议。经过几天时间的深思熟虑后,夫妇俩决定放手大干一场,把资金用来流转更多土地、购置更多机械设备,建立粮油基地。
随着信贷资金的投入,农场因地制宜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大田使用大机械,小田使用小机械,克服了田块“小、碎、散、短、陡”的现实困难,建立起400亩粮油基地,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而且产出能力更强,其产品“丝罗大米”“金国粮油”的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销量日益增长。
据统计,2024年,达州农商银行以占全市金融业28%的资金来源,发放36%的涉农贷款,余额490.95亿元;发放全市99%的脱贫人口小额贷款,余额11亿元;发放贷款73亿元支持“9+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余额36亿元;发放35亿元贷款支持1.08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紧扣市委“157”总体部署,达州农商银行聚焦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五篇大文章”、区域重大战略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开江炫克体育用品公司主要生产足球、排球、橄榄球等球类产品,属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了当地近200名群众的就业难题。
2020年,公司遭遇生存危机。得知情况后,达州农商银行开江支行向企业伸出援助之手,一次性发放贷款220万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今,该公司产销两旺,每天2000余单快递将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公司总经理江涵均永远忘不了那份雪中送炭的温情:“达州农商银行给予我们有力的金融支持,撑起企业良好的发展局面。”
川投(达州)燃气发电项目位于达州高新区,属于清洁能源产业,是关乎达州乃至四川能源安全的重点项目。2023年5月,达州农商银行通过省行审批,向川投(达州)燃气发电有限公司建设达州燃气电站二期扩建工程项目整体授信25亿元。2023年12月,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达州农商银行与另外两家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银团,与川投(达州)燃气发电有限公司签订了《银团贷款合同》。截至目前,银团共计向该项目发放贷款3.57亿元,目前项目基础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主体建设,预计2025年底可建成投产。
2024年,达州农商银行投放全市27.06%的制造业贷款,余额24.38亿元;投放35亿元贷款支持现代产业发展;投放38亿元贷款支持东部经开区燃气升级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投放52亿元贷款支持市、县两级国有企业发展;为3258户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办理无还本续贷138.5亿元,减费让利319万元,为达州经济腾飞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动力。
金融为民是金融工作的初心本色,构建更加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更是达州农商银行的职责所在。
万源市白沙镇花萼村是达州农商银行乡村振兴帮扶村,距万源城区72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384米,平均年霜期132天,辖内道路崎岖、山高路陡、环境恶劣,全村共452户1631人。
为助力花萼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州农商银行聚焦民生补短,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筹集项目资金10余万元用于维修村里的堡坎、河堤,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为帮助花萼村壮大集体经济,该行协调300万元资金,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完成玉米、大豆复合种植300余亩,撂荒地治理100余亩,推动花萼村“振兴工厂”厂房扩建及流水线升级,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10万元。
“授人以渔”方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达州农商银行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提高客户的长远利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此,该行致力帮扶当地产业成长和发展,提供创业贷款支持和政策指导,为花萼村投放脱贫小额信贷67笔297.5万元,脱贫户授信率达95%。同时开展扩面强基、走千访万活动,为全村18至60周岁的农户采集经济信息档案,采集率100%,授信371户,授信率82.07%,目前用信户数97户,用信金额865.45万元。
另外,达州农商银行还累计捐赠各类帮扶资金290万元,完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550个、助农取款点909个、电子机具2515台,与1662个村(居)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入驻党群服务中心111个,精心编织起一张纵深、密集、细致的金融服务网络。
如今,达州农商银行推出的“智能农贷”,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农综站”在广阔原野上茁壮成长,“惠生活”平台将灯影牛肉、旧院黑鸡、东柳醪糟等特色美食“端”上了百姓餐桌,让越来越多的达州味道走进了千家万户。
2024年,达州农商银行顺利完成市级统一法人改革,推动公司治理更加完善、内控机制更加健全、业务经营更加稳健、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如今,达州农商银行已成为全省资产规模排名前列的农村金融机构、全市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实现了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截至2024年末,达州农商银行存贷规模突破2320亿元,其中,存款较年初净增134亿元,市场份额28%;贷款较年初净增81亿元,市场份额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