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杂志
微杂志——以原创、精致、有独特气质的“书影音+故事”为主。迄今,微杂志内容已集结出书《流经我们内心的风景》(2013年出版)、《你的脚步走在你的心上》(2014年,中国国家地理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县城电影票凭什么比北上广还贵? ·  21 小时前  
新周刊  ·  有大佬在金价暴涨前卖掉金矿 ·  21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一个中年未婚小姨,度过了意想不到的春节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今年春节档破影史纪录的最高分电影,为何是它?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杂志

真正的聊天高手,是怎样用微信表情的?

微杂志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6-08 22:01

正文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许多人却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鼓足勇气发了条消息给别人,十分钟没回,心情开始压抑。二十分钟没回,内心不断问自己“我是不是做错什么让他讨厌了!”


一个小时没回,寝食难安已经万念俱灰的你,正准备删除这个好友时。


手机振动了,你高兴地点开微信红点,内心想着“原来他并没有抛弃我”,结果别人只是回复了一个笑脸。


于是你要猜半天,这个笑脸是高兴呢还是不高兴呢?


一、辨别情景


做为一名教授人际关系学的老师,总是有人不断问我。


“老师,为什么他不理我?是不是我这句话说错了,让他讨厌了?我到底该说什么话,才能获得他的喜欢?”


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想重申一个我的观点,聊天背后的情感远比聊天的内容本身要重要。


相对于面谈,微信聊天这种纯文本交流在表达感情上是有缺陷的。还好,微信表情的出现跨越了这个障碍,部分弥补了这个缺陷。



所以真正的聊天高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微信里,他都更重视表情而非语言或者文字。


有读者发来以下聊天内容,他不知道最近为什么好朋友对自己冷淡了。


W:嗨~今晚有约跑步吗?

M:腰疼

W:昨晚运动用力过猛伤了?

M:

W:被我说中了吧


这段对话里,如果抛开表情来看,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显然“昨晚运动用力过猛伤了”这句话得罪了对方。


W同学委屈的说:我这句话没错啊,朋友间难道还不能开玩笑吗?


如果脱离聊天的情景来看,单凭哪一句话或许都是没错的。女生和闺蜜之间有时还互骂对方“小婊砸”,特别要好的男生之间也互喷对方“傻叉”。


大多数人都明白,一句话放在不同的情景,效果是不一样的。那如何辨别情景呢?看微信表情啊。


W同学这个玩笑开错就是没有注意到M同学的情感需求。当朋友说他腰疼时,不是不可以吐槽他,如果他在腰疼两个字后面用得表情是 等时,这时吐槽是可以的。


因为自我嘲讽也是降低压力的一种方式,你可以满足下他。


可当对方使用 时,说明他的心境是低落的,这个时候还要用吐槽上去踩一脚,那肯定是会破坏关系的。


有时,我们花了几年时间爱上一个人,接着用一个微信表情忘掉了这个人。



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微信中有很多笑脸的表情,但你要明白,他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有时候甚至天差地别!


比如,面对高房价,某清华博士写了一篇文章,大致内容是“房子不重要,爱才重要”。


我的一位好友陈总,同样也是清华毕业,他分享了这篇文章,朋友圈配的文字是。


“一位清华博士提出了用爱来对抗高房价的观点,评论里很多人感动哭了,他们说这才是一个TOP2的人该有的情怀


有个朋友评论道: 文章分享的真好,陈总你是一个有爱的人,你和作者都不会辜负清华的名声。


陈总对这条评论的回复是:


还有个朋友评论: 老陈,这种烂鸡汤你也信,用爱感动房价,还有比这更智障的吗?


陈总回复:智障还真不是一般的多


我评论道: 评论里那些是被自己的智商感动哭了吧!


陈总回复:果然搞心理的就是不一样,还是你懂我。


显然,陈总完全不同意“用爱对抗房价”的观点,他非常惊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支持这种荒谬的观点。


但出于他的身份和修养,他不便明说,于是使用了一点轻微的反讽语气。



有时,你会感叹沟通这件事,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最终我能理解陈总的意思,不是他的文字,而是他文字最后那三个


在日常交流中, 的表面意思是开心,但深层意思可能是:鄙视、嘲笑甚至讨厌。


因为根据微表情心理学, 是一种假笑。


如果你仔细看此表情的眼睛,你会发现眼角附近的肌肉没有动。而嘴角的肌肉却抬高,同时眼珠往下,


这是一种不友好甚至敌视的态度,用通俗地话说,这叫皮肉不笑。



实际上,表情设计者当初并没有这样的深意。但显然很多人,把生活经验带到了微信表情里,最终这个表情的意思变成:妈的,智障。


所以我建议你,在微笑聊天中,如果你要表达高兴,请使用


三、“伪语境”理论


只要两个人开始沟通,周围的气氛就会跟着有所变化。


如果对方发出肯定的气息,你就需要继续当前话题。如果对方发出了不肯定的信息,你就要及时回避,否则这段关系会变得不友善甚至充满防卫。


波兹曼曾经提出过“伪语境”理论,他认为任何在线交流,都有某种符号在保证交流的“合法性”。


通俗地说,因为在线交流没有“挂掉电话”这样的方式,来明确表示终止对话。“晚安”“我去忙”之类的终止语也不适用于所有情景,于是人们使用语境来鼓励或者中止一段对话。


比如,当你看到 时,你就需要转移话题,或者不再说话。当然,如果你也想讥讽对方,或者和别人断交的话,你可以回他两个这个表情。


表面的意思是:微笑着说再见。


实际意思是:老子懒得理你了!


有时,使用不同表情的人,你的谈话风格也应该有所变化。

比如,网络上一度很火的柴犬表情



这个表情表面意思只是一只狗,但实际意思是“我很萌很可爱,你不要欺负我!”。


当你发现有喜欢使用这种表情的男女孩纸时,请避免一些比较污的话题。


那么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容易相处,那么喜欢使用 这类表情的人,因为这类表情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即便遇到了很无语的事,也仍然要保持滑稽,这会让信息的评价整体更为积极,更加有利于和谐气氛的形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