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亿欧网
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亿欧网

【物流】赔钱的智能快递柜,竟然还有人做?

亿欧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5-03 20:27

正文

来源:亿欧

作者:邹建华

自2009年作为分水岭,以阿里的互联网B2B、B2C、C2C等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平台的崛起,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随着网络成本的降低,网速,带宽的不断提升,交易信用体系的快速完善,移动硬件的“器官化”,这一历史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作为起点和核心根源,导致了整个中国传统物流体系的根本性变革。

学术上常称为: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其内涵包括识别技术,定位技术,SAAS,HAAS,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供应链金融等等多个方面。显而易见,快递业是最先被凸现出来的行业,快递行业作为最广泛的最深度最近距离与社群居民相关的大产业已然崛起(在资本市场上闪亮登场的新首富,和批量中国前百位富豪正说明这个行业的价值)。

然而这个行业在过去十几年间的持续47.5%的复合高速发展,和未来至少八年仍然将保持35%复合高增长的最大的矛盾,或障碍在最后一公里,俗称“最后一公里瓶颈”,这一矛盾因为人力资源严重受限,成本快速攀升,既是行业痛点,也是社会化难点。而且越来越痛,越来越难!

鉴于此,过去五年来为解决末端问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商业模式,其中较为有规模和较为集中带来投资的行业是“智能快件箱行业”,然而这个行业经历过五年多时间的快速规模化发展,产生了相当多的发展中的问题,事实上这个行业在2016年11月已经渡过了整个行业的拐点,标志特征是几乎所有的行业企业启动了全面收费。

即便如此,行业的阵痛可能仍然会持续一年甚至更久些,但过去一个月随着行业内具有先发优势的“领先企业速递易”的停牌引发了诸多黑文,这不仅对该企业不公平,对行业健康发展也带来严重后果,鉴于此,笔者作为行业重度实践,深度思考及行业观察者需要发声!

首先笔者严重声明,笔者绝对不是雷锋,但笔者所有如下观点表述,走势判断,逻辑分析,包括引入数据均欢迎所有的关注的同仁,投资方等等各个方面的人士来公开针对性质疑,拍砖!笔者一定奉陪!当然前提是您能耐性阅读完本文,笔者目的就一个,让大家能真正专业的认识这个行业,从而能让行业尽快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行业规模和通过智能快件箱投递的占比:

2016年日单8600万,2017年日单1.2亿,至2020年日单在2.8亿左右(关于2020年快递总量超千亿的预测是最具权威的阿里相关高管的去年5月提出的,且受到行业内的高度认可)通过智能快递柜投递的快递量占比2016年在6.8%,2017年会超过11%。

未来四年内通过智能快递柜投递量会达到快递总量的30%(您完全可以不服这个数据的,但前提是先把末端投递人员至少增加到现在体量的3倍!而我只想问的问题是,现在咱现有站点的人员招聘很轻松吗?站点都非常稳固吗?别说你再增加三倍的人员。)

大家由此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行业,既是智能化,信息化等的商业发展的应该倡导的典范,又是用户隐私问题,安全问题,时空差问题解决的相对最优的途径。哪里去找这样既有商业价值,又极具社会价值,同时还是疯狂逆经济发展周期的好行业呢?

二、是不是一个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行业:

作为行业食物链的顶端,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布局自己的配送体系或辅助体系。比如阿里的菜鸟驿站,京东的除了京东快递的京东派,京东自提柜,唯品会旗下的品骏物流等等;作为行业中游的各大快递公司针对末端的“妈妈驿站”“邻里”“速邸”“嘿客”或“顺丰家”包括一些结合快递公司自身优势来建立的末端配送的“OTO”服务店等等,几乎每家快递公司都在积极出手解决末端问题,如果所谓没有什么实操经验的所谓专家们还在质疑这个行业存在的必要性,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然而就以现在的情况看,电商直营,或快递公司直营的末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企业会如何呢?上面这些企业大家都可以去探究一下,末端网点的门店式,或“站点式”“栈式”的建设绝对不是简单的上游产品投递的与用户的一般性延申,它包涵了太深刻的极其丰富的内涵,因为除了单纯的“快递”这个产品之外,还包涵诸多的,诸如管理系统全新开发,组织管理模式的重塑,各种场景的落地资源掌控,还有智能硬件体系的云端管理及与用户交互的移动互联网平台管理等等,这些是电商平台型公司,纯正的快递公司的优势吗?

尤其是作为基础业务量的来源支撑方面,就目前的体量而言,较为客观的情况是,单一快递公司的量还不足以支撑门店的成本。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门店的亏损及运营风险又由谁来承担呢?能不能承担的起呢?

末端场景资源特别有限,集约化派送,不仅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资源综合化公平利用的基本要求。在这个最核心问题上,大家是公平的。那么是不是超级电商就能一家独大呢?

我们还是数据和趋势演变来表述,以最为成功和超级庞大的淘系平台而言,自2009年市场占比95%以上到现在的整体趋势是总单量在迅猛上升,但总体市场占比在逐步下滑,谁在填补或是迅猛扩充这些份额?

2016年的数据看腾讯的微商占比已经超过8%,并且仍然在快速迅猛增加,大家看看“有赞”的发展,还有类型化电商如,通信三大公司,诸多银行,还有类似“小米”“华为”的用户商城来的订单在增长,还有至少100家以上优质的垂直类细分品牌电商的快速崛起都在迅速的分流订单。

越来越高企的末端配送成本,包括持续增长的人力管理成本,年轻人持续的末端配送工作意愿降低,还有日益突出的物流末端交通运输问题。就可以预见的未来,集约化配送模式是唯一解决的办法,当然集约化处理的模式除了“智能快件箱”模式(能占到市场总量的30%-40%),还有社会场景综合化利用的“人工驿站模式”,或者部分场景的两者结合体(能占到市场总量的30%左右)。

剩下的延续当前的快递人员直送能占到30%的比例,而即使是这样的一种简单延续当前上门的模式想要稳固住这一比例,也将会提升派费作为基本代价来实现(必须是用户来买单,涉及到人力的模式一定是最贵的,这毫无疑问。顺丰快递一直是最好的代表)。

三、都有哪些行业企业:

国家队的各省“邮柜”少不了,上市公司三泰控股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品牌“速递易”,顺丰控股的“丰巢”,还有中集集团背景下的“E栈”,新城地产控股的“云柜”,海尔旗下的“日日顺乐家”,富友金融旗下的“收件宝”,还有聚宝信息旗下的“魔格”,厦门本地化的“鸟箱”,还有细分市场的“递易”等。

大家去认真研究这些企业,每家企业的基因和擅长都有巨大的不同,一些所谓的行业评论者,根本不了解这些企业之所以在过去五年间发展的逻辑,和经历的企业变革与洗礼。当行业面临问题的时候,总以为这些企业都会“死掉”,这是对行业的严重错误认知,也是对行业的极其不尊重,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本来就不应该有的负面。

这些企业当前每日承载了750万单以上的末端派送任务,且还在快速增长!这些企业都属于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扩张之后,集体性共鸣和共识于网点落地成本的控制,合理增加营收的思维转变,和更高品质及功能的产品,还有运维能力及成本的控制等等多方面的认知,行业属于不断反思,调整,优化时期。相信这种在充分市场竞争过后不约而同的相似领悟会在随后产生较大的市场协同效应。

另外一个非常客观的事实是:在末端铺设的柜子使用方面,快递员投递时从来没有考虑这个柜子是由谁来铺设的而决定是否使用,而是这个柜子本身是否处于便利之地,柜子本身的功能是否简洁易用且更稳定,同时使用之后是否会给用户造成困扰作为依据的。所以核心问题在于各家运营企业的产品是否更优,系统是否更人性化,更强!

最后,上游纯互联网化的大小各类交易产生包裹订单平台几百家,中游规模化快递十几家,而末端场景化,属地化的物联网,或基于人的站点有十几家公司,甚至几十家公司存在是非常正常的,也是符合逻辑的!

虽然这些企业都在艰难中前行,但所谓外行的行业评论者,仅仅凭借一些片面的数据,和表象无端抹黑行业,更无需帮行业企业去“杞人忧天”,前景无限辽阔,现实无比残酷,相信行业企业每天都在砥砺,磨练,自我鼓舞前行!至少在自我升级及优化后,还有被整合的巨大价值。

四,行业亏损说明什么?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悖论”。

以“智能快递柜”行业而言,这么庞大的,如此最近距离走进社区,每日如此浩大的包裹,快递量通过智能硬件与最具有价值的用户直面交互,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彻底转变后的物联网项目,有市场培养期,企业间猛烈充分竞争期带来的阶段性亏损非常正常(从商业的角度讲:亏损可耻!)。

但其商业价值过于巨大,而属于各属地化不同场景逐一落地,对产品,团队,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等都有巨大的考验,没有任何案例可以遵循,这个亏损成本是所有优秀的颠覆式行业都必须面临的,这是一个物联网项目,不是互联网项目,她对市场产生的变革会慢于互联网行业,而人们总是欢欣鼓舞于成功企业带来的现实成功,往往非常容易忘记这些企业曾经走过的艰难,BAT牛不牛?好不好?成功不成功?

我们再回顾一下互联网的发展式,90年底初期互联网热,完全类似行业龙头速递易前几年的二级市场反应,而99年互联网泡沫来临,吐槽,诋毁,甚至谩骂互联网行业的所谓行业专业人士比比皆是,什么互联网太虚,没有盈利模式,没有价值,害人的,烧钱的,甚至还上升到政治高度!然后经过极其艰难的四年,期间谈互联网色变的地步,而2003年末开始,人们的看法开始逐步转变。

一方面就智能快递柜行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物联网应用项目而言,当前行业总投入100亿左右,而行业累计的亏损不超过25亿,笔者这样给大家总算帐的时候,或许大家很容易就平抚了心情,这个和相当多的平台行业的真正的“烧钱”模式,简直根本不值一提!这也是为什么笔者必须抽丝剥茧,勇敢站出来,表达客观真相原因!

行业企业都在用心认真的做事,不应该再遭受无端的非议!另外一方面,自2016年末开始,行业的收费整体呈现非常明显的改变,类似区域化的公司“鸟箱”甚至都开始略有盈利!在当前双向收费模式加逆向物流的寄件功能集合项下,个别企业的单格口日均收入已经超过0.34元!

这样一个物联网行业阶段性,充分竞争期的亏损根本不应该是问题,问题的核心是,这样一个商业模式是不是正在被越来越广泛性的无以替代的被接受和高频次使用!核心是其产品是否正不断自我超越,并紧紧跟随政府市场监管要求,越来越贴近用户需求,带给更基础用户生活的美好!!!然后,您还担心根本不远的,可预计的未来其带来巨大商业价值吗?

五、未来行业如何变化:

这是一个非常核心,也是所有行内外的人关注的话题,笔者斗胆梳理分析和勇敢预判,不涉及个人及公司利益,所有表述均来自对产业的深入贴近和不断持续深刻思考带来的一些笔者认为的理性分析,供行业企业家,投资者参考。

因为这个行业的价值太过巨大,窥视者众,上面这些企业仅仅是公开亮相的,从快递,电商包裹派送端口引发的商业价值布局或讨论基础,而真正未来所谓商业价值巨大的根源在于,其叠加业务的场景优先占据及设备延展性和行业经验值叠加产生的。

百度外送CEO巩振兵对我说过一句话:“对于90后而言,所见既即时得!”这句话涵盖了整个末端行业的价值基础。

这真的是一个中国社会整体性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全新商业机会,针对的人群就是90后及95后00后,这种网购,网络平台下单带来的增量会持续到十五年之后,直到2010年出生的人开始进入社会,这一增量才会逐步平稳下来。因为包裹增量不单单来自当前的所谓快递,而是更多生活化场景的需求快递化带来的巨大增量!而作为这类人群的标准特性“所见既即时得”的要求,必须是网格化,区域属地化的场景“自助柜”及“栈”或“驿站”占据雄踞者才能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

您可以理解成它是近距离微仓概念,您也可以理解为生根的短半径的成熟服务团队实现这类用户需求的能力。

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理解,现在的智能快件箱运营商首先满足快递,解决电商包裹上游企业的瓶颈,存活下来,未来的,保温,冷藏,餐配,更多区域生活化类似洗衣,水果等配送交互会不断叠加,这完全是可以预见的,而且这一天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到来!

由此,当前末端智能化企业的格局就非常微妙,BAT一定会参与,只是由谁?什么时间点?什么样的方式参与我们不得而知而已!而行业里先发优势企业,纯三方企业更有优势,缘由不言自明。而在这些超级线上流量寡头仍然未出手之前,当前行业企业会有什么样可能的变局呢?我们先看看行业企业的状况。

1、在当前市场已经落地15万以上网点,经过五年市场竞争,行业壁垒已经很高的背景下,新起盘子,重新开张的全新企业入局的机会以及很小了。

2、这个行业貌似门槛很低,而门槛在于规模化,没有规模化价值就受损,所以对于大资金而言规模化就是巨大门槛,同时简单的规模化经过几年实际情况来看,和商业成功完全不能划等号,因为设备的功能性,系统的稳定性等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直接产生了额外的运维成本,那些企业能真正痛定思痛,解决产品问题,那些企业能价值最大化,活的也会更好!同时这么多离散的物联网设备的BD,运营人员管理能力带来的不同管理成本,始终在直接在考验行业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不在于是谁在和你竞争。

所以只有那些具有先发优势企业,真正经历过全场景开拓运营,深刻领略过各种上述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过的“各种行业深坑”带来的切肤之痛的企业,且已经完成优化,升级的行业企业具有更大机会。另外末端行业集约化才是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最优选择,所以纯三方企业具有更大机会。大家可以比照。

3、行业整合机会,其实现在有较为明显的三类企业,一类是国家邮政集团公司为代表的“邮柜”,一种是顺丰控股并有部分快递企业参与的快递行业背景的“丰巢”,还有就是以上市公司三泰控股旗下“速递易”为代表的纯三方企业(相关企业如上所列),为了更好的协同,尤其是规模化利益驱动,国家队参与三方企业,或快递企业背景的丰巢参与三方企业都存在较大可能性。

丰巢作为顺丰控股,携二通一达后发制人,发展较为迅猛,但未来一样面临规模化发展带来的各种行业通病需要解决,同时圆通,汇通,天天等关系也需要梳理,这些都是需要客观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队的邮政集团公司参与现有纯三方企业极有可能性,因为既能体现作为国家队解决末端问题的“社会责任使然”,又产生集约效应,规模效应,同时救活现有“邮柜”资产。

国家邮政集团是相当成分在普邮时代代表国家意志普遍服务民众的法定公司,而最后一公里瓶颈即时行业痛点,又是政府高度关心的关系民生的社会化难点,国家邮政集团参与末端建设义不容辞,就目前的邮政集团的在各个省的E邮柜建设,一个是各个省邮政公司有各个省邮政公司的规划设计,甚至品牌都不同,供应商各异,且缺乏统一后台,协同效率较低,另外一方面多为政府补贴项目,在安装完后的运维需要费用,暂时不能收费,或收费情况入不敷出,那么运维就变得非常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佳的办法就是参与商业化的,专业的,具有规模化的,富有行业经验的队伍来弥补这个短板。

另外对于邮政集团公司而言其末端建设绝不单单是仅仅满足旗下什么EMS,或小包的投递,这对邮政集团公司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作为唯一国家队的包容度都有巨大而深远影响。用商业化运作来节约成本,提升效率,并能充分发挥其现有掌握的公共资源的优势,既有实利,又有美名的事情最可能实现。然而笔者始终认为,从现有企业多为跨界而来为基础分析,真正的整合大鳄其实在他处,笔者相信这天的来临!

本文作者邹建华,亿欧专栏作者;微信:diyibox(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