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初次来到重庆,一定会被这座城市的复杂结构搞晕。按照城市学者的研究,重庆市是典型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有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亦有乡土气味微型社区,城中套城。在这样一座城市来一场关乎中国零售业未来的华山论剑,别有一番趣味。
同样,如果一个人站在2017年去预测中国零售业的未来,他或许也会感到晕眩。“多中心、多跨界”也是当下零售业格局的模样。
这是业态创新层出不穷的一年。从盒马鲜生到永辉新物种,餐饮业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的拥抱零售业,但,这就是未来吗?
这也是线下门店价值被整体重估的一年,最典型的代表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涉足线下,连美团、饿了么这样的非电商企业,也直接开出了自己的线下门店;但,这会带来怎样的改变?会影响零售业的根本格局吗?
同时,这一年也是行业思想交锋最激烈的一年,比如,很少有哪个“风口”像无人零售一样,刚一出世就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境遇,有人寄予厚望,认为这就代表未来,但也有很多争议,认为无人零售很可能成为零售业的千团大战。殷鉴不远,令人担忧。
越来越多的新变化,使得业内越来越不容易形成共识。零售业从业者迫切的需要从这些纷杂的现象中看到本质,看到这些新变化背后的逻辑,看到这些新物种的成色,哪些可能是旧瓶装新酒,哪些可能是代表未来的种子。
2017年的零售业,精彩纷呈,在快节奏的创新中,但是零售业的本质是否发生了改变?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究竟应该怎样应用到零售业?甚至可以追问的是,新一代的零售业究竟是技术服务人,还是依旧需要人来服务人?这些问题都迫切的需要答案。
中国零售业过去的20年,有10年属于大卖场的黄金十年,那也是中国本土零售业以学生的姿态与世界接轨的十年,我们开始认真的学习大卖场如何运营,便利店究竟如何便利;有10年是希望与焦虑并存的10年,因为互联网的崛起,电商曾经一度站到了实体零售的对立面。但无论高歌猛进还是探索徘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作为行业的领导组织,成立20年来,一直站在全局的高度在为大家指明方向,一起走向未来。
未来的10年,或许会有很多未知和不确定性。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必将是以融合为主题的10年。这种融合不仅包括线上与线下的全渠道融合,也包括人与技术的融合,零售传统业态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在此时,认真的聆听一下行业内最权威的大佬们的所思所想,是十分必要的。
在11月2日-4日,山城重庆将成为全行业瞩目的焦点。2017年全零售大会将与第五届会员大会、协会20年庆典同台展开,同期还有中国零售创新峰会、首届CCFA 员工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盛大举行。会议期间将颁发中国连锁业成就奖、突出成就奖,零售创新奖等诸多奖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中国零售创新峰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认为,“2017年是中国零售行业变革的关键一年。零售企业如何从会员及客户体验、运营效率提升、营销、供应链及产品、全渠道、业态等维度不断创新、突破自我?”这次峰会特邀多位业界知名企业家与专家、学者同台论道、激荡思想,共同探讨行业创新前沿话题。
在这个“无创新、不零售”的年代,我们可以从零售创新峰会的内容中,看到一些未来的方向。
抛开诸多创新的现象,其实可以从中找到一条主线,就是提升中国零售的数字化水平。就像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所言:
数字化是零售业实现转型和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业内对中国零售业顽疾的一个共识是:数字化水平偏低,这种数字化简单说既包括商品的数字化,也包括用户的数字化。前者的目的,旨在提高人、货、场中“场”的效率;后者的目的,旨在提高用户在零售终端的体验。
顺着这个思路,去看中国零售业的创新,我们会发现还有很多细节的内容需要坐下来一起去探讨。这种创新不仅仅是应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而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体系的升级和迭代,真正把数据化作为零售业决策的先决条件。
在这次论坛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将发布“零售技术树”,著名咨询机构德勤也将发布《零售业数字化成熟度报告》。
但是,中国零售业的数字化创新,并不等于“技术决定论”。相反,我们在今年看到的许多业内的新业态,共同特点是在成本结构没有发生大幅变化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用户体验,满足了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些特点也可以在2017中国零售创新案例展示中找到例证。正如前面所说,数字化水平提升的一个终极目的,一定是提高用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