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脑的普及,除了颈椎、腰椎受到困扰以外,操作鼠标的手也慢慢变得不好用起来。而困扰很多上班族的“鼠标手”近年来逐渐受到很多人关注,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手部逐渐出现麻木、灼痛,夜间加剧,常会在梦中痛醒,不少患者还会伴有腕关节肿胀、手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
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康南说,从医学上讲,鼠标手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上讲鼠标手就是重复性压力伤害,其临床表现与腕管综合征类似。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以及进入手部的血管,在腕管处受到压迫所产生的症状,主要会导致食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与拇指肌肉无力感,这种对神经、肌肉产生的压力属于积累性损害,因此典型的鼠标手患者往往在其腕掌部偏尺侧皮肤会有局部增厚和色素沉着。
而广义的鼠标手就不仅仅局限于手腕部,而是由于使用鼠标而导致的整个上肢(包括:肩部、前臂、手腕、手掌、手指)不适,都应该称之为鼠标手或是鼠标伤害,主要表现为肩部甚至颈部的不适,手腕和前臂的疲劳酸胀,手腕的僵硬,手掌的酸涩。
过度疲劳引起不适
产生鼠标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常使用的鼠标多数是平行于桌面,人手在操作时往往也平行于桌面,而从生理上讲,我们前臂和手的休息位置是与桌面呈
45
度角,因此在操作鼠标时,我们的前臂和手部并不是处于休息位置,如果长期操作鼠标,局部会始终处“工作”状态,疲劳引发各种疾病也是可想而知的。
过度使用手指,如长时间用鼠标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综合征,即“鼠标手”,但腕管综合征早在计算机出现前就已经存在,临床上好发人群很多也不是常用电脑者,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腕管综合征还容易出现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有人认为与雌激素变化导致组织水肿有关,但许多患者在孕期结束后症状仍然未得到缓解。风湿、类风湿病,糖尿病等可能有一定关系。
间断休息有助预防
1
、尽量选用大号鼠标。手部的屈指肌腱主要负责抓扶鼠标,如果经常使用相对于手部较小的鼠标,屈指肌腱往往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很容易引发腱鞘炎症。
2
、调整好电脑桌高度。电脑桌与人坐椅的相对高度决定了人握鼠标时前臂与手掌的角度,因此电脑桌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腕部角度发生异常,腕管内压力过高会引起神经受压。
3
、注意间断休息。持续的手腕部压力会导致其损伤度加重,因此提倡连续使用鼠标一个小时之后就需要做做放松手部的活动,改善神经的血压供应,降低腱鞘内的压力。
4
、使用人体生物工程鼠标。近来,在市场上逐渐推出了与桌面夹角为
45
度的符合人前臂休息位置的鼠标,专门适用于无法摆脱鼠标的人士。由于这种专用鼠标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因此甚得办公一族的喜爱。
交替放松锻炼手指
办公一族,可以在休息时间用力展开双手
5
个手指,每次持续
20
秒左右,连续做
3
次,这个动作可增强关节的抵抗力,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缓解长时间打字的疲劳。另外,还可以用一只手的食指及拇指揉捏另一只手的手指,从大拇指开始,每只手指做
10
秒,然后换另一只手,同时保持平稳呼吸。
在办公室里没有其他器械帮助的情况下,可双手握住普通矿泉水瓶,首先手掌向上握水瓶,做自然下垂到向上抬起的动作,然后手掌向下握住水瓶,做从下到上的运动,每次各做
25
次,这个动作可有效地帮助锻炼腕屈肌,增强手腕的力量。
告别鼠标手不可不知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