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说,一个好的产品不需要费口舌解释。
我解释这么多,说明我们做的不够好。
张小龙这次的演讲长达4个小时,
一大半和朋友圈有关。
没有什么东西是突然出现的
。
马化腾做的QQ,当年的中文名字叫“网络寻呼机”。那时在以色列有一款叫ICQ的产品,
意思是“I seek you”
。QQ从那儿来的。
天涯出现之前,大都在玩BBS,当年我还为古城热线写过一段聊天室的代码。后来才有了论坛。
雷军当年的卓越网最早只是金山内部的一个做软件下载的网站。那会儿中关村满大街都是卖盗版盘的小贩。
马云创立阿里巴巴之前,做过黄页。
…………
在微信上线前的头两年,张小龙带着团队在QQ邮箱里,添加了一个叫做
阅读空间
的东西。用户可以在那里订阅一些博客。推特出来时,他们觉得很好,就在里面还做了一个广播,可以写一段类似于微博的文字。也可以在里面看到别人推荐出来的文章。
后来我们在微信4.0的时代,看到了朋友圈和内容公众号。
没有什么东西是突然出现的。
李宗盛为New Balance做的一段广告语特别好: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之前的积累。
一次线下分享,聊到微信,有同学问我7.0版本会是什么功能?
我说我不知道,而且我怀疑张小龙可能也不知道。
然而没过多久,7.0就出来了。不管是没有理解还是没有耐心,外界对于微信的这次升级并不满意。他说:"在中国,每天都有5亿人在说我们做的不好,每天还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
很显然这让张小龙耿耿于怀。
事实上,无论是"初心"还是"原动力",
或者是迫于公司的压力,
从5.0开始,微信就不仅仅是一款社交工具了。
对于“逃离朋友圈”、“朋友圈的人设负担”等用户普遍的痛点,张小龙并不讳言当初设计的失误。
张小龙说,
沟通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
发朋友圈,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带给所有的朋友,放到所有朋友的脑袋里面的过程。
所以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是精心挑选设计过的,一定对你自己的人设是有利的。
它就像是一个“新的”社交场所,一个广场。每天花半个小时从那里经过,然后看到一堆堆的人在那里讨论不同的东西,那里都是你认识的人。你可以过去打个招呼,也可以转身离开。
然而这却带来了
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你在广场里的发言或者评论,会被更多的人听(看)到。你会被关注,甚至“挖坟”。微信团队做了一个三天可见的开关。结果有超过1亿的人使用了这个开关。
“三天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的心理压力。
用张小龙的话说,虽然
朋友圈确实在社交方面很高效,但是在自我表达方面会很有压力。人们需要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既能勇敢的表达自己,又能够获得社交的好处。
第二个问题
,人们在朋友圈里面推荐文章,其实更多是推一些符合自己的观点或者人设的文章,而不是说这个文章的内容有多好。更多是通过一篇文章来展现自己是属于哪一种人。
用户的阅读体验也不好。
所以,用户需要一个固定相对长的时间,沉下心来花时间去完成一个阅读动作。因此另外一个阅读氛围更强的入口,对用户来说是更必要的。
于是,
张小龙在微信7.0里添加了两个核心功能:一个是视频动态,一个是好看。
这两个功能更像是微信为朋友圈打的一个『补丁』。
先说视频动态。
这个功能目前的市场反馈并不好。
正如他自己承认的,目前用户并没有发布视频动态的动力。
请注意张小龙的这段话:
我相信未来几年大家还是离不开朋友圈的,因为还没有出现一个比它更高效率的社交工具。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对于
朋友圈这样一种高压力的社交工具,可能并不代表未来的趋势
。
未来大家都需要一种更为轻松的一种方式。
既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又能够获得社交的好处,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工具。这就是我后面要提到的视频动态或者是时刻视频。
张小龙将它定义为朋友圈的反面。同样是社交,朋友圈更传统,每个人在这里展现最美好的一面。压力更高。
在“视频动态”,每个人则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更为轻松。既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又能够获得社交的好处。
然而正如张小龙所说,沟通的本质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强加给对方。
如果不立人设,分享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封闭性社交的基因注定了微信无法像Facebook那样,在熟人关系的基础上继续拓展2度、3度人脉。也没有像Facebook那样,通过收购Instrgam进行更开放的基于兴趣的关系拓展。
微信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圈层
。
张小龙透露后续微信会“通过一种社交化的设计,使得视频拍摄者能够获得参与设计的好处或是回报”。
目前版本的视频动态,无法转发给更多的人观看,需要关心你的人主动点开,且时效只有24小时。
这是一个非常初级的版本。
也可以说是故意的。
这样做的原因就如视频动态底下的按钮“就这样”一样,让你无需承担更大的压力。
仅仅是“我会拍了”就好。
这是一种习惯的培养。
张小龙认为将来视频的交流一定会取代照片的交流。取代照片的发送,变成更多被采用的载体。
做个预测。
未来“视频动态”将会取代发送朋友圈“照片”的核心位置。
很可能不在“朋友圈”里。
但它才是C位。
刚刚说的是动态。
朋友圈是动态,视频动态也是动态。
好看是阅读。他和朋友圈是分离的。
如张小龙所说,
人们在朋友圈里面推荐文章,其实更多的是推一些符合自己观点和人设的文章。
并不是说这个文章的内容有多好。更多是通过一个文章来展示自己是属于哪一种人。
当一个人的好友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