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指南对于BV的介绍,无语。你不值钱得如同津巴布韦币,擦屁股我都嫌硬。
还是继续看我的《中华妇产科学》第四版:
哎呀,以前还真没注意,我以为BV和加德纳菌、线索细胞的关系已经很明确了,结果BV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昨天的文章《
从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的另一种形式淡乳酸杆菌功与过
》?
我专门从论文中挑选了这个研究,就是BV患者可能并不一定缺乳酸杆菌,而是缺乏产生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
我们还可以看到产生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中卷曲乳杆菌尤其强。很好,这样也可以看出来,知识不是独立的,而是有连贯性的。
首先是产生H
2
O
2
的乳杆菌的减少,导致厌氧菌增多,而我们记住的,关注的似乎只有“加德纳菌”,实际上并不是。
这些我们为什么都闭口不谈呢?因为我们不知道啊!
以前在看急诊相关的书籍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高血脂和胰腺炎是互为因果的。也就是说高血脂可以导致胰腺炎,胰腺炎也可以导致高血脂(很久以前看的了,不知道有没有变化,我就不查证了)
这里也同样是这个意思。BV导致pH升高,也导致了许多酶和化合物浓度升高,这也促使了生殖道微生物进入上生殖道。我们一般也是认为厌氧菌增多才导致了BV时不时,BV时候环境改变,也导致了微生物的增殖。
我们对于加德纳菌的执念,估计也是来源于最初的研究。
但是,我们的知识就从此停滞不前,再也不更新了吗?
单一微生物致病说,很明显是落后的说法。但是由于我们从来不好好学习,教科书也避重就轻,导致我们现如今2024年了,依然认为加德纳菌等于线索细胞等于BV。这倒也是够可怜的!
这个数据怎么看?
这里顺带提一句关于所谓的“认知失调”与“自我知觉理论”:
理解“认知失调”,你就会理解一些人为什么会那么嘴硬。
这就是你火化三天还在的嘴,你就说硬不硬吧!
PS:不过不得不承认,如今“认知失调”理论也开始有争议了。
重新回到《中华妇产科学》第四版:
再看看线索细胞:
介绍也如此简略,对其他细菌闭口不谈,只提加德纳菌。不过你看看Nugent评分,你就知道,普雷沃菌和动弯杆菌同样很重要。
这里再提一点,那就是临检室真能判断乳酸杆菌、纤毛菌、加德纳菌这些吗?
我以前看到长杆菌就说是乳酸杆菌,后来我认识了纤毛菌,纤毛菌说俺也很长。
我只想说一个问题,假如临检室就能鉴定出这个细菌,那要微生物室干什么?
事实就是如此,临检室通过湿片或者镜检是无法确认的。
那么为什么你敢报告乳酸杆菌、加德纳菌、纤毛菌或者其他的呢?
Nugent评分又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你们可以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