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行业研究报告"订阅本号,以便随时来访。
这是一个起于海豚,但不仅仅结束于海豚的故事。时至今日,他已经八十,可他依然精神旺盛,穿行于丛林之间,遨游在南海之上,与叶猴为伍,与海豚为伴。一切都关乎生命,关乎爱,关乎大美的一切。山、海、动物、人,是他最为关注的一切……
PS:打开微信,搜索微信公众号“行业研究报告”或者“report88”关注我们,点击“行业研究报告”微信公众号下方菜单栏,有你想要的!
来源:脑洞 脑洞历史观(ID:naodonghistory)
原标题:《他放弃北大的优遇条件,坚守荒野四十年,寻找人类的出路》
引子
我为什么来到这里?
这里荒无人烟,这里冰天雪地,这里烈日灼目。这里,寂静得听得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命运的安排,还是生命的召唤?
很多年以后,当谈起与山的羁绊,与海的情缘,他总会想起七十年前那一个惊涛骇浪的傍晚。
1.
七十年前,广东汕头某处海滩。
海是黑色的。
十余米高的海浪冲天而起,穿过惊雷闪电,似乎要与翻滚压城的乌云相接。
渔船在简陋的港湾里瑟瑟发抖。
谁也没有注意到,黑水白沫的海面上,有一个瘦弱的少年在拼命的挣扎。
他在巨浪中浮浮沉沉,咸水灌进他口鼻,他无力呼喊,伸出的手淹没在巨涛之中。
渐渐地,他连挣扎的力气也没有了。他开始懊恼自己为什么要在这样的天气到海边游水,最后,他连懊恼的力气也没有了。他只能拼命仰着脸,在海浪中呼吸一口空气。
也就在这时,他突然感觉下面绵软如无底的海水变得充实起来,脚仿佛踏在了一块光滑但有力的石头上面。
一股力量把他托出海面。
2.
“弟弟,你怎么在这里?”一双手伸过来,将他一把从海里拉了出来。眼前是一个陌生青年的面孔。
少年全身瘫软,勉强坐在地上。
“你救了我?”少年问道。
青年人摇摇头,指着海面,“是它们。”
少年一回头,看到两头粉红色的海豚在海中冒出半个身子,嘴朝着他发出啾啾的声音。仿佛在跟他打招呼。
随即,海豚沉入海里,但仅仅过了一分钟,海豚,这海上的精灵,又钻出了水面,倒立于海面上,朝着少年啾啾的叫。
又过一会,它们钻进海里,数分钟后,出现在更远的海面上,这一次,它们从海里翻腾而起,在天空划出奇妙的弧线。
这是它们打招呼的方式,也是说再见的方式。
3.
“弟弟,你住在哪里?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青年问道。
他摇摇头,光着身子从海边走到家里。
“小弟,你这是怎么了?”看到有些失神落魄的儿子,妈妈关切的问道。
“哦,没什么。”害怕被指责,他撒了一个小谎,然后一头倒在沙发上,睡着后,从沙发滚到地上,一直睡了一天一夜。
妈妈以为他只是玩得太累,没有去打扰他,也没有察觉到儿子的心中,正充满着难以描述的复杂情感。
那是一种有关生命的最原始感觉,它在少年的心中翻腾如海浪、燃烧如火焰,又平静如山,冥冥之中,他跟这颗星球上的生命,突然有了不一样的联系,而要解读这种联系,进而寻找到生命的最终本质,他需要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从此,在那片海滩,你或许能看到一个少年在海面遨游,而他的身边,经常会有海豚出没。
它们跟少年一同在海浪里穿梭、翻腾。
少年可触摸它的皮肤,被海豚喷出的水淋湿。
他在海面上凝视它,海豚亦在海面上凝视他。
一如七十年后,每当他出海,总会有海豚寻找到他的身影,随即从海下飞跃出来。
或许,我是海豚之子。
或许,我就是一只海豚。
4.
三十年后,他走向群山。
那一年,他四十岁。
那时的他,已经从北大生物系毕业,参加过中国第一支珠穆朗玛峰探险队,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发表了重量级论文。
他背起背包,决定走向群山。
他不想再在封闭的实验室里进行他的研究,他渴望着更原始,更直接,更广阔的研究天地。
这是一次寻找自我的征途。
少年的时候,他痴迷于生物的美学。他一遍又一遍的翻看《达尔文在贝格尔舰上的旅行日记》。每一本有关自然的书,都成为他搜罗的对象,直到他翻到了杰克·伦敦的小说。
《白牙》、《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海狼》、《铁蹄》、《马丁·伊登》……“我最喜欢的是《野性的呼唤》”他说道,“而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一条叫布克的狼。”
布克是一条狗,南加州一位法官家里的护院狗,因为流落北极,成为冰原上的狼,而在小说《白牙》里,一头真正的狼崽,却因为进入文明社会,变成了看家护院的狗。
我也可以继续留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出论文,一年出个十来篇,然后晋升名教授甚至更高的职位。
但那终究不是我,那样的人生,不是我渴求的人生,我渴望呼吸新鲜的空气,品尝冰冷的泉水,我渴望在荒野里留下我的足迹,我想听到山野中不明动物的嘶吼。
我想改变。
生命,只有在不断挣扎才能获得力量,只有不断寻求边界,才能找到意义。
在众人的不解目光中,他离开了北京,走向了秦岭。
别人问他:这一次去了,什么时候回来?
不是啊,我现在的出发,不是离开,而是归去。
我啊,不想做城市里看家护院的宠物犬,我要去做荒野中的一匹狼。
相比人,我还是更喜欢跟动物相处。
5.
秦岭的风光真美啊,青山绿水,连锦千里。
秦岭的水真甜啊,脚踏在积雪上声音,就如用手指按在琴键上一样。
秦岭的风像情人的抚摸,秦岭的空气,可以洗静人的灵魂。泰岭的天空,白天是云朵的练舞台,晚上则是镶满钻石的天幕。
他抱起一只熊猫的幼仔,贴在自己的耳边,数它的心跳。他的心醉了,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如同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生命的大美。
但秦岭也真残酷呵。
百里见不到人烟,积雪有膝盖那么高,夏天的烈日将人的皮肤晒开,冬天的风雪如刀一般。
这里没有电,没有空调,没有暖气,没有床,没有一切的一切。
这里没有八小时工作制,从早上睁开眼,到半夜,随时随地,都需要记录跟观察。
最后,就算他回到了都市,他也无法回到一睡八个小时的状态,他只能睡二个小时,然后醒来工作,然后再睡一会。
从繁华的北京,来到寂寞的山野,他有后悔过吗?
6.
有一天,他从山上摔了下来,幸好从小爱运动的他抱住了一棵杜鹃花树。
命保了下来,但肛门裂开了,他没办法进食,一吃就会拉血。
躺在病床上,他一天只能吃一勺蜜和一个鸡蛋,以确保不会产生排泄物。
离开山野,躺在病床,无法工作的他第一次产生了怀疑。
他出身归国华侨的家庭,在优雅与富足的环境中长大,而现在,他觉得自己是一头受伤的荒野孤狼。
这样是值得的吗?我能不能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在病床上,他给自己的父母写了信。
“我是不是该结束这里的工作,或许,我可以出国?”他问道。
接到父母的回信后,他离开了病床,重新回到了秦岭的怀抱。
“很多人到外海是为了镀金,难道你也想渡金?我们要求的是纯金,既然是镀的,就不是真金。望你更坚强些,渡过眼前的难关。目前的野外研究正是你从小就梦想和选择的生活道路,我们相信经过各种磨难之后,你会变成一块真金!”
7.
1983年,四川卧龙的竹子开花了。第二年,在山区发现了八只死去的大熊猫。
熊猫是吃竹子的,竹子开花后迅速死亡,熊猫没有竹子可死,熊猫死亡。
一个结论出来了。
进而,产生了另一个结论。
熊猫无法在大自然生存下去了,必须圈养起来。
国内的专家如是说,国外的专家也这样说,最后,连老百姓也这样认为了。
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竹子六十年开一次花,这是自然的规律,如果说竹子开花,熊猫就要灭亡,那熊猫这个在地球上生活了两百多万年的生物早就灭绝十余万次了,怎么可能还活到现在?
这样的结论绝不是科学的结论。但反驳它,需要科学的方法。
他一头扎进深山里,观察熊猫的生活。他发现,大山里的竹子有许多种,不是每一种竹子都开花,就是开花的那种竹子,也不是全部都开花,而熊猫,只秦岭大熊猫每年对竹林的 消耗量实际上都不超过其中一种竹林当年生长量的2.0%可以生活下去。
8.
明明真相就在大山里,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他似乎捉摸到了这个草率结论后的商业逻辑。
竹子开花,熊猫会饿死,那就建养殖中心,把熊猫圈养起来,这样,熊猫就能保护起来,科学家不必去野外,在实验室里就可以做研究,那些空出来的栖息地也可以拿来做开发。
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唯一没有考虑的,是对生命的尊重。
“生而自由,它们不应该被关在饲养场里面,就跟我自己一样。”他说道。
回到山下,他提笔写了一封信,尽管他知道自己是在挑战很多未知的东西。但他相信,追求真相是科学唯一的目标,真实是所有力量的源泉。
他说: “大熊猫经历数百万年的演化而生存至今,并不是为了在动物园里取悦人类。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会是真正快乐的大熊猫。大熊猫需要生活在它们的自由王国里,在那里经风雨,见世面;在那里自由觅食,追求爱情,在野地里生,野地里死……”
它经历沧海桑田,穿越几百万年。它活着,是证明生命的力量,而不是人的力量。
我们要做的,不是圈养,而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地球的某些区域,是地球给其它生灵的馈赠,人类不是地球的主人,人类也需要遵守地球的法则。
庆幸的是,他的信得到了积极的回应,竹子开花导致熊猫灭绝的错误观点被中止了。
9.
十年后,秦岭大熊猫保护区建立了起来,当地的伐木场关闭了。
从山上下来时,他蓬头垢面如同野人,内心却喜悦如同得到玩具的小孩。
保护区有了,伐木场关闭了,伐木的工人拿到了补贴,得到了转业安置,原始森林又还给了大熊猫。
但接近山下,他开始困惑起来。
山下是一个千年的古镇,是当年唐玄宗避难走过的地方,是李白、杜甫呤唱不朽诗篇的地方。
可是,往日因伐木业而热闹的小镇变得冷冷清清。
“街上,连一条狗都没有。”他说道,内心开始忐忑起来。
最后,他在一间小屋子里看到两位老人。
“大爷, 这镇上的人呢?”他小心翼翼问道。
“走了,都搬走了。”
“为什么啊。”他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老人气愤地说道,“听说有一个北京来的教授,他要断我们的绝路,不让我们砍树,年青人都走了,只有留下我们这些走不动的在这里等死……”
他如同被雷击中一般,失魂落魄般离开,在回京的列车上,他再没有了初建保护区的兴奋跟喜悦,而是充满着痛苦跟困惑。
因为一个保护区的建立,一个存在千年的古镇行将消失。人类的存亡跟动物的生存真的是相背离的吗?自己这样做,真的是正确的吗?
他苦苦思索着答案。使得那个他亲自推动,现在唯一能够看到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区,他一直都不敢回去看一眼。
直到他在另一个地方找到了答案。
10.
1996年,六十岁的他来到了广西。听说当时有一种独特的叶猴,这种猴子因为环境的改变,不再吃果子转而吃树叶,栖居在悬崖峭壁上,极为稀少。
他内心一动,这也许是验证他一个假想的最佳机会。
在长达二十年的大熊猫研究中,他发现大熊猫有一种利他的行为,熊猫会替父母照顾兄弟姐妹。
那么是不是越高级的动物利他性越强?比如海豚会有救人的行为,人有牺牲自已保护他人保护集团的行为。
这些行为能不能在更高级的灵长目猴子身上得到验证?人的社会行为是不是受到了早期动物遗传倾向的影响?
他想去非洲研究猩猩,可他实在没有经费,连去非洲的机票都买不起。
那好,就来研究这些叶猴吧。
这一研究,不仅仅揭示了利他这个秘密,也解开了他在秦岭的心结。
11.
虽然有在秦岭大山研究二十年的艰辛,但广西新研究的艰苦依然超出了他的想像。
这里没有科研所,所有的工作必须在野外进行,没有经费,他从自己的家庭里拿出钱来,但就算有了钱,也无法买到补给品,因为这里没有商店。
买不到蜡烛,只好从外地寄过来,想买一包草纸。当地的村民指了指稻草告诉他,这个就很好用,没必要用纸。没有住所,他要么住在山洞里,后面找了一处部队存放弹药的仓库。没有食物,他常常是一壶水一袋饼干撑过一天的研究。
没有床,他在地上铺上门板,没有被子,他弄来稻草。他在门口高兴的写下“君子之居,何陋之有”
这些,他都可以克服。
他只想保护好这群独特的猴子。
但他发现,问题不仅仅是他能否克服物质上的困难。
12.
“弄官山的百姓真穷啊。”回忆着他第一次来到白头叶猴生活的大官山,他说道。
这里的村民常年挣扎在贫困线附近,因为水质不好,女性得宫颈癌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男性里找不出一个符合征兵条例的人。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村民用夹子夹住了一只老鼠,三月不知肉味的他咽了咽口水:今天可以吃点肉了吧。
村民白了他一眼,“这个我要拿到镇上饭店,卖钱后买油的。”
又有一回,他从北京回来,带了一些点心给向导,让他带给自己的孩子吃。
第二天,向导来了,他高兴的问:“怎么样,孩子们喜欢那些点心吗?”
向导的脸红了,他低下头,“点心,我走到半路,自己没忍住全吃了。”
一个大人都对点心无法抗拒的地方,一个抓住老鼠都是重要生活资源的地方,这是人与自然残酷角逐的地方。没有肥沃的耕地,所有生活的资源,都必须以残酷的方式跟自然索取。
为了烧水做饭,他们只能上山砍柴,为了赚点钱,他们只能开山取石,为了找点盐油钱,他们会上山捕捉叶猴,然后卖到餐馆。
山脚的树被砍光了,叶猴失去了生存的屏障,山被炸开,石被取走,叶猴失去了栖身的家园,为了菜里有点油加点盐,叶猴被做成野味端上了餐桌。
可是,如果像秦岭一样,把这里简单划为保护区,禁止人类的进入,那人的生存怎么办?
熊猫是国宝,叶猴是山中精灵,可人,不也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生灵吗?
“我图的就是一切生命形式都能够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共同生存下去。”
在秦岭,他知道要保护秦岭的大熊猫,就必须保住秦岭的森林。
而他站在弄官山下,他突然明白了,要保护山上的叶猴,就要保住山脚的丛林,而要保护山脚的丛林,要保护生存在这里的人。
要救叶猴,必须先救人!
13.
他在自己的住所,贴出了告示:收购牛粪。
村民们一下轰动了,牛粪也能卖钱?他们半信半疑挑着牛粪过来。他收集起来,挖了一个池子,将牛粪填埋进去。
不久后,池子里产生了沼气,他用管子将这些沼气引出来点燃。
“你们看,以后你们不用上山砍柴了,用这个就可以生火。”灶火闪耀,照亮了他兴奋的脸。
他四处奔波,求朋友,找政府,给村子修起了沼池,挖起了水井,铺上了道路,建起了小学,在山田里种上了甘蔗,找来投资建起了糖厂,又请来外地的医生给当地的村民检查身体。
“后来,他们渐渐有了存款,这是以前从来都没有的事情。现在,有的家庭都买上了汽车。”说到这,他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就跟他说起,当年他来到这里时,这里的白头叶猴不足百只,现在却有八百只一样高兴。
拯救一片村庄,保护一群叶猴。
这不但不矛盾,反正是相生相成的。
这是他最为惊喜的发现。
14.
“你是一个好人。”这是村民对他最简单最质朴的评价,也是他最为欣慰的评价。
他没有刻意劝说村民不要捕杀叶猴,但村民不再上山砍树,不再上山抓猴,取石的石场也关闭了。
现在的弄官山,人跟叶猴共同生活在一片星空之下。
最低处,是被小道切割方方正正的甘蔗田,再往上,是丛林茂盛的山裙,再往上,是叶猴栖息的悬崖峭壁。人与猴共同分享着大自然母亲的馈赠。
“山歌从来由心唱,不添油来不添醋。山上叶猴来伴舞,田间老牛把声和……”
人与动物是可以共存的,前提是相互的尊重,保有自己的界限,正如他在秦岭的研究。秦岭海拔一千三百五十米是人该停步的地方,以上是动植物的家园,以下才是人类的家园。
15.
在寂寞的大山中, 是漆黑的峭壁下, 在倾盆大雨中,他抬头仰望。
天亮了。
阳光从山峰之间的透过来,照亮了硝壁,山上的猴群一个接一个醒来,它们在悬崖上攀爬,然后来到丛林中寻找食物。
它们熟悉了那个十余年来守护在它们身边的老人。
它们似乎知道,这个老人就是它们的守护神。
可在他看来,这群叶猴也是人类的守护神。
丛林,不仅仅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安放自己灵魂最纯洁、也可能是最后的圣地。
他在峭壁之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猴群的未来,是野生动物的生存希望,更是人类在这星球的希望。
这个希望就是生命的利他性。
16
在猴群中,他发现了隔代照顾的现象,外婆会照顾外孙,兄长会照顾弟弟跟妹妹。生灵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相互残酷的竞争,还有相互保护的天性,越是高级的动物其利他的特征越强。
而人类,做为地球最为智慧的生灵,应该去发挥自己利他的一面。因为利他,最终保护的就是我们自己。
他决定回秦岭看看。
秦岭,这个他奉献了自己最旺盛生命的地方,他已经久违十余年。
他无比渴望再看一眼大山里的熊猫,那些他的孩子们。
但他害怕再回到那里,在眼前的是一片荒凉。他可以从容面对野外大熊猫的尖牙,却不敢面对人幽怨的眼神。
他始终记得秦岭山下古镇老人的眼神。那句话,依然在他的耳边回响。
“都是北京来的那个教授,断了我们的活路。”
17.
他还是决定回去看看,或许,在广西叶猴的保护工作让他有了一点点的底气。
汽车在秦岭的盘山公路上上上下下,他的心亦上上下下。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大概可以言表他心情的一二。
“终于到了,我下车时,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这里太好了!”谈及数年前下车时的一幕,他现在依然激动的不能自己。
曾经荒废的小镇充满了生机,这里已经成为了旅游的圣地。
当地的人见到他,竟一眼认出了他,纷纷走上前抱住了他。
“感谢您,帮我们保住了这方水土。”
这是他听过最多的话,也是最欣慰的话。
当年,他以一个科学家的直觉,认为人类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要保护身边的环境,热爱跟我们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灵。今天,他终于亲眼得到了验证。
地球母亲是何其的仁慈,就算我们曾对她做过伤害,但只要我们还以善意,她就会加倍的恩赐我们。
18.
他该追寻少年时的梦了。
那些在他梦中永远挥不去的海中精灵,那些引领他走向荒野的神奇生物。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易经》六十四卦 之中孚卦卦辞。
你要寻找风的方向吗?那就去寻找海豚吧。它高高跃起的地方,就是扬帆的方向。
你要寻找生命的线索?那就去寻找海豚吧,只要有海豚的地方,必然是生命的乐土。
在广西的钦州,穿越六十年的时空,不知道是他找到了海豚,还是海豚又找到了他。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钦州要建工业港口,而就在港口旁边的三娘湾,生活着一群特有的中华白海豚。
他又记起了六十年前,自己踩到的那块光滑的“石头”,想起了那一声声啾啾呼唤,想起了大海里共同遨游的情景。
他像赴一个老友的约会,来到了海边,在那片依然纯净的海面上,他找到了久违的身影。
从此,海面上多了一条船,它不打渔,也不观光,它只追逐风的方向,寻找海豚的身影。
十三年过去了,这里的海豚熟悉了他的身影,他也了解了每片海洋下的生灵。
极为详尽的报告递交上去,钦州的工业港选址迁移,为海豚留下生存的空间,也为人类留下发展的未来。
“人类不能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人类应该与万物众生同生共存。”
19.
时至今日,他已经八十,可他依然精神旺盛,穿行于丛林之间,遨游在南海之上,与叶猴为伍,与海豚为伴。
一切都关乎生命,关乎爱,关乎大美的一切。
这是一个起于海豚,但不仅仅结束于海豚的故事,因为他还在野外进行着他的考察,他依然在寻找着美。
山、海、动物、人,是他最为关注的一切。如果还有什么让他要去实践的,可能就是教育了。
这是父亲对他的期望。
父亲是归国的华侨,也是一位教育者,归国后参加革命,曾经单枪匹马从日本人手里接收过一个县城。解放后,父亲依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对儿子最大的期望就是让儿子把自己的教育事业接管下去。
可父亲没想到,那个他没有亲见的暴风雨的海面,儿子跟动物结下了如此深的缘份,这个缘用了七十年,依然在延续。
“你研究动物已经如此成功,是不是该搞点教育了。”父亲曾经对他说。
可熊猫之后是叶猴,叶猴之后,还有海豚,海豚之后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动物会让他痴迷再付出一二十年的时间。
可教育又是如此重要,因为“方舟是在大水之前建成的。”
20.
在钦州,他守护的白海豚的附近,一所传递爱的教育的文实中学成立了。
这是一所高标准的中学,它除了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生命的教育注入到教育当中。
就像他十岁时,感受到了生命的美。他想把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之美的感悟注入到教育当中。
只有懂得生命之美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轨迹上划出美丽的线条。才不会在寻求自我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21.
是时候说出他的名字了,这位依然在野外一线工作的老人。
他有很多名字。他是潘文石,是生物学界泰斗,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北京大学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主任,世界野生生命基金会最高奖Paul Getty奖获得者,是荷兰金诺亚方舟奖获得者。
但他最喜欢的,大概还是熊猫爸爸、海豚之子、猴王、荒野之狼布克吧。
现代人正在迅速觉醒,依靠明智的伦理抉择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可以为自己绘制出可持续生存的蓝图,并能够谨慎地在21世纪有限的时间内引导自身及其它物种走出生存瓶颈,保护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多样性和争取人类继续过上较好的生活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我们要用新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文明来指导人类的行动,我们要负起保护自己和保护所有生命的这种责任。
在今后几十年,我们要争取让大多数人过上较好的生活、甚至是相当好的生活,同时努力做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潘文石教授在北京论坛上的讲话
坚守荒野四十年,最终是为了寻求人类的出路。
海外投资项目——马来西亚燕屋房
在东南亚有句谚语叫“有财富百万,不如有间燕屋”。说的就是燕屋的投资,一旦引燕成功,一间燕屋的盈利不仅稳健,而且年年看涨。
北京大学PPP实战研修班课程
北京大学雄厚的PPP专家资源,联合财政部、发改委、交通部、住建部、等领导;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香港)投资公司、摩根盛通等投资机构高管打造精品课程。
北清智库PE课程
由北京大学专家系统设计,为您全面解析资本市场,揭露资本的本质,让资本不再神秘,让资本变得简单,让资本不再成为敛财的工具,解除资本骗局的乱像;
由
这么大规模的减税,美国之外的国家能够承受得了吗?比如中国,减税跟不跟进,不跟进,可能意味着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可能意味着本国企业竞争力大幅下降,从长远看,不跟进,还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存在雪崩的风险。
胡林翼曾送给晚年的曾国藩一副寿联:“以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曾国藩阅后百感交集、热泪盈眶。委屈误解是人生的必修课,双重人格是领袖的铁布衫。送给每一位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