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大学堂  ·  成年人的爱,都是生理性的 ·  22 小时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李伟 | 中晚唐辽代天德军史事考释 ·  4 天前  
小叮读报  ·  2月5日,历史上的今天和生活冷知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鸽子的颈环》:安达卢西亚的流亡诗人,是如何怀念美人和故都的?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3-15 08:12

正文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让我告诉你,在我的少年时代,我曾经喜欢过的女仆。
在故事发生的那一年,她刚好十六岁......”

--伊本 · 哈赞,
公元10-11世纪的科尔多瓦穆斯林宫廷贵族和诗人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伊本 · 哈赞,是一个见证了时代巨变的贵族诗人。他生活在科尔多瓦后伍麦叶王朝时代,少年的时候生活优裕,是宰相之子,有充分的时间沉迷于声色犬马,而当时安达卢西亚阿拉伯贵族的生活非常舒适,能让他有充分的时间伤春悲秋,结交友人。多年之后,历经了人生巨变的他,以细腻的文字,回忆恍如昨日的往昔,所有的过去都浮现在了眼前......

“她有一张非常美丽的面庞,而且聪明,贞静,纯洁,羞怯,天生有一种甜蜜的性情,她不喜欢玩笑,也很少假人以辞色;她的肤色晶莹,但她总是以面纱加以掩饰;她非常谨慎小心,从不出错,神情端庄严肃;她天生保守含蓄;她的矜持令人着迷,即使在拒绝追求时也十分优雅。她坐姿优美,举止文静,富有尊严。如果有男性对她加以注意,她逃避的样子就好像一只受惊的小鸟那样可爱。没有希望轻而易举地征服她的心,没有人迫切的追求在她身上不起作用。她能够吸引她的注意。美丽的脸庞倾倒了所有人。但是,谁都不能走近她身边。她的拒绝使她远比其他的女孩子迷人,因为那些女孩子们只能依靠轻易的屈服获得男子的兴趣。总而言之,她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娴雅,也不耽于任何逸乐。虽然如此,她非常擅长弹奏弦琴。


我发现我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整整两年时间,我尽我把少年的全部激情都献给了她。我所能去赢得她的芳心。我多想从她嘴里听到哪怕一个字的回答,或者哪怕一句有别于礼貌客套的话啊!但是,我的一切努力,都是枉然。我记得,在我家的宅邸,曾经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酒宴。

我们家族的妇女,还有我兄弟家的女眷人的眷属。开始的时候,女眷们都在室内,后来,她们登上一座和宅邸相连的观景楼,从这座楼台既可以俯视下面的花园,也可以远眺柯尔多巴。每一面墙壁上都安装了宽大的窗户,每扇窗户都是打开的。女眷们透过格窗向外眺望,我也夹杂在她们当中。我记得我曾想方设法挤到她站立的窗边,找机会和她靠得近一些。但是她一发现我在后边。就立刻离开那扇窗户,轻盈地转移到另一扇窗户前。

我尾随着她走到另一扇窗户,她又转移到下一扇窗户,就这样,不断地回避我的接近她意识到我对她的迷恋,而其他女眷却全都浑然不觉,因为当时人很多,而且她们都在不停地移动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不同的景色。你要知道,我的朋友,女人探察男子心中所怀的爱情,那简直是比沙漠中的旅客探察路迹还要敏锐。终于,所有的女眷都下楼来到花园中,很多贵妇都请求她的女主人,命她歌一曲,以佐清欢。她的女主人答应了,于是,她拿过弦琴,开始弹奏。她的羞涩和谦畏是我从来没有在任何人身上见到过的。不过,当然了,在情人眼里,被爱者的一切举止都显得格外动人。她那天唱的,是阿尔阿拔斯的著名诗篇:


当我看到西边太阳落山,
我的心不由高高地飞举,
落日在塔楼后面隐藏起它的光线,
在塔楼里面,美丽的少女在休息。
一位多么甜美动人的少女,
好像天上的太阳来到人间,
她丰满的双腿曲线玲珑,
好似洁白柔软的羊皮纸卷。
她不是来自红尘世界,
虽然她的美属于人间;
她也不是天上的圣女,
虽然她的优雅胜似神仙。
她好像一朵素馨花,
散发出龙涎香的芬芳;
她的脸庞好像珍珠,
她的身体是凝聚的光。
我目送她姗姗走过,
穿一件优雅的长袍,
她的脚步啊,轻盈好像飞絮,
在水晶酒杯上舞蹈。

我可以凭我的生命发誓,她手里的琴拨子,就好像跳动在我的心弦上。我从未忘记过那一天,也永远不会忘记,直到有朝一日,我离开这个短暂的人世为止。那是我凝视她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我听到她的声音最久的一次.....


后来,我敬爱的父亲从我们城东的新家,迁回城西的老宅,这是穆罕默德二世即位第三天发生的事。我则是在次年二月搬回来的。但是,出于种种原因,那位少女没有跟我们一起回来。后来,哈桑二世复位,由于他的大臣对我们家族所怀的敌意,接二连三的灾祸降临了:下狱,审查,没收财产,被迫出亡。

这时,内战全面爆发,国人无不惨遭茶毒,而我们的家族尤甚。1012年6月22日,家父去世了。愿主怜悯他的灵魂! 我们的处境依然艰窘,和以前相比没有什么改变。这时候,一位亲戚过世,我们再次在宅邸举行葬礼,很多眷属都来了。我在吊唁的人群里再次看到了她。她站在那里,在众多哀哀哭泣的妇女中间。她在我心中燃起了旧日的火焰,激起了本已平息下去的热情。她让我想起了往昔的爱情,想起了一个一去不复返的年代,一段过去的日子,褪色的记忆,抹掉的痕迹,永不再来的岁月。她唤醒了我的悲哀,使我的忧伤复活了。虽然在那一天,有很多的原因,令我的心充满了痛苦,但是,我确确实实不曾忘记她……

此后不久,柏柏尔大军压境,命运给了我们最为沉重的打击:我们不得不离开我们心爱的家,流亡到他乡。


距离见她上一面,又过去了漫长的六年,直到1019年2月,我才回到柯尔多巴,住在我的一位女眷家里。在那里,我又遇到了她。这一次,我几乎没有认出她来。有人告我才恍然大悟。她的容颜改变得诉我:“这就是某某。”太多了!她的闪光的美,她的魅力,都消失不见了。她的肤色,过去好像磨亮的刀剑,或者一面印度宝镜,现在变得暗淡了。她以前好像一朵鲜花,我曾经贪婪地凝视她、直到她的美使我目眩,现在,这朵鲜花萎谢了。只有一些零星碎片还留下来,向人们证明完美图像曾经一度的存在。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她没有好好地保养自己,而在我们家族的鼎盛时代曾经爱护关心过她的人 也都不在了;为时势所迫,她不得不长年辛苦奔波,很多在过去可以省减的劳顿,现在都成为不可避免的负担。


女人好像香草,如果不仔细保护,很快就会失去芬芳。她们又好比一座建筑,如果缺乏经常的照料,很快就会成为废墟。难怪人们常说,男性美是更加真实、更加牢靠、也更加优秀的,因为它可以持久;而假如没有庇护,最微不足道的伤害都可以全然改变一个女人的容颜:正午骄阳的曝晒,沙漠热风的炙烤,气流的无常,四季的变换,这些都是女性美的死敌。假如我曾和她有过任何的亲热,假如她对我哪怕稍为假以辞色,我都一定会感到无上的幸福,我当真相信我会喜悦到发狂。但是,她从无更改的疏远训练了我的耐心,教我学会寻找安慰。在这样的事例里,双方可以相忘而不必受到指责。因为没有过牢固的约定,要求他们忠于彼此;没有许下过任何必须遵守的诺言,也没有定下过相互约束的海誓山盟。”

1012年,在苏莱曼和哈桑2个后伍麦叶哈里发继位前后的争权中,哈赞的父亲被投入监狱,后来死在狱中;1013年,苏莱曼借来的柏柏尔军队攻破科尔多瓦,哈赞被迫踏上了流亡之路。之后的阿卜杜拉四世和阿卜杜拉五世虽然短暂任用过他,但是安达卢西亚阿拉伯人的日益弱势和动荡的政局,让他下决心退出政界,专心沉醉于文学和往昔。


《鸽子的颈环》就是他回忆往昔爱情生活和贵族生活的作品,鸽子是传递情书的使者,所以作者以此命名他的作品集。其文字虽然使用了繁复的修辞和比喻,但是不失冷静和理智,思路清晰,能够恰到好处的收住情感。

在他的眼里,被战火摧残的科尔多瓦如同多情的荡妇,垂死的老妪,虽然曾经做过多个男人的情妇,但是依旧可爱迷人。

圣萨尔瓦多·德·塔巴拉修道院的手抄本《僧侣》

除了精致的文学,阿拉伯人在安达卢西亚留下各种精美的文化遗产,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皇家图书馆,大皇宫,都是这里曾经强盛的证据;也是在这里,大量的古典时代的医学,天文学,草药学,数学著作被翻译为阿拉伯文,再被西欧的求学者翻译回拉丁文。但是安逸的生活消磨了曾经的征服者的斗志,当地的诸侯长期处于北方基督教政权和北非柏柏尔人的虎视眈眈下。

在废墟中游荡的他,像屈原和张岱一样,回忆当年的盛况:

“原先美丽的花园,现在已成废墟。夜里,幽灵徘徊,风声伴随着狼嗥。曾经一度,雄狮一般威武的男子,向绰约多姿的少女殷勤献礼,现在他们已经流落分散,只有野兽出没在昔日的豪华厅堂。那些华美的大厦,装饰富丽的深闺,曾经像太阳一样灿烂,它们的魅力使人忘忧,现在却荒凉寂寞,好似野兽张开的巨口,宣告人世的短暂,给我们活生生地展示那些曾经居住在此的人们的最终命运,而这份命运等待着我们所有人。


因此,哪怕你多么不舍得这个世界,现在,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放弃它。我记得我在那座华美的大厦里度过的时光,在那里体验到的种种快乐;在含苞欲放的少女当中消磨了我充满热情的少年岁月,那些少女能够在最文静的青年男子心中激起爱情。现在,那些少女或是已经化为埃尘,或是被命运之风吹散,流亡到了海角天涯。我在想象中看到了家园的废墟:曾经繁华热闹的庭院,现在寂无人声。
我似乎听到恶枭在穿过长廊时发出的鸣叫,在那些长廊上,我亲爱的人们曾经来来往往,就是在他们当中我成长为一个男人。那时,夜以继日,充满了活力,喧嚣,纷乱的快乐;现在,日以继夜,永远都是寂静和荒凉。每思及此,我的眼睛就会充满泪水,我的心就会充满苦痛;我的灵魂好像被一块巨石砸得粉碎悲哀像海水一样涨潮,却没有退却的时候。只有在诗歌里,我才能找到庇护……”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安达卢西亚的中世纪往事,包括文学和历史,不妨看一看《赭城:安达卢西亚的文学之旅》,赭城就是阿尔罕布拉宫,这是一处真实的古迹,也是一座文字之城、想象之城。从雨果、拜伦、安徒生,到莫扎特、德彪西……一代又一代作家与艺术家为它赞颂、为它叹息,他们创造了赭城不朽的形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