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永康山下文化驿站:龙灯精神的回响 ·  2 天前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  【IBE】房屋建筑设计常见问题之电气问题28-30 ·  3 天前  
archrace  ·  结果 | 新建筑住宅设计竞赛 2024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沉浸式生活,治愈一切人生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12-06 17:58

正文


作者 | 竹西

来源 | 十点读书(ID: duhaoshu)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帆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 《遇见》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散文集 《正是橙黄橘绿时》

如果,你也想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打捞起感知幸福的能力,不妨读一读这本书。



时光荏苒,2024又即将结束。每到年末,都特别想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呼吸新鲜的氧气,晒晒屋外的阳光。

一如作家肖复兴在《正是橙黄橘绿时》里说的:

生活的诗意未必在远方,眼前所有的苟且,都可能结出丰硕喜人的果实。

人世间,总有一些美好值得珍藏,也总有一些人和事,让人念念不忘。

这些小小的温暖和治愈,会让你沉浸式体会身边的美好,爱上生活,爱上人间。


时光往复, 细品每一段回忆

在书里,作者曾记录下这样一件小事。

四十年前,他在无锡旅行时,曾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姑娘卖草莓。

草莓很小,像一粒粒红珍珠,但却格外香甜、水灵。

此后的40年间,他一直念念不忘那天草莓的味道,哪怕小姑娘如今或许儿孙满堂,哪怕自己早已两鬓苍苍。

其实,记忆中那些令人惊喜的瞬间,不正如这一粒粒草莓吗?

溢满香气的汁水,溅落在衣角鬓边,多年后从时光的柜子里拿出,瞬间就能撩动心弦,还原出旧日的甜蜜。


《大年夜》一文里,肖复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除夕那天,他找一位相熟的理发师理发。

其实他本不该在除夕那天理发的,一来理发店打烊了,二来理发师急着赶火车回家。

但见肖复兴赶来,理发师还是习惯性地掸了掸椅子,招呼他坐下。

不曾想,刚剪了一会,就有一位姑娘找上门来,希望理发师帮做头发。

姑娘急喇喇地解释道:“我待会得跟男朋友见家长,这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过年,要给长辈们留个好印象。”

听着姑娘的话,理发师拿着剪刀的手,犹豫了一下。

肖复兴知道理发师是担心赶不上火车,忙让出座位,对他说:

“你先给这位姑娘理吧,我不急。”

看到理发师麻利地给姑娘做起头发,肖复兴心想,不能再耽误理发师回家过年了。

于是他悄悄起身,准备离开。


不料身后响起理发师的声音:

“别走啊,正月不剃头,今儿不理,要等一个月呢!”

肖复兴只能乖乖坐下,等理发师给姑娘做完拉直和焗油,再给自己理发。

因为时间紧迫,理完头发后,肖复兴甚至没让老板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煤气开关后,就拿行李匆匆走出店面。

这时,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

一辆小轿车停在理发店旁边,车主人从车里出来,对理发师招呼道:“上车,我送您去火车站。”

定睛一看,原来是刚做完头发的那位姑娘,准备搭理发师一程呢。

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这一刻形成了动人的回环。

此后每次去理发店,肖复兴都会和理发师聊到这件事,然后相视而笑。

想起毕淑敏说的:

人间的温情跨越无数岁月和命运的阴霾,将记忆烘烤得蓬松而馨香。

漫漫人世间,我们总能遇到一些人,用不经意释放的爱与温柔,温暖生命中的旦暮晨昏。

觉得生活枯燥乏味时,把心田拿出来晒一晒,你会发现总有宝藏,在记忆深处熠熠生光。



岁月如梭, 珍惜每一段亲情

你会每年和亲人拍全家福吗?

把时光的印记,定格在相片之中,记录下你和你爱的人,或年轻、或衰老的模样。

肖复兴的儿子,就和爸爸讲过一位拍了50年全家福的美国女人。

那年夏天,他去佛罗里达玩,遇到这位热情的美国女人,帮他们一家三口拍合照。

交谈中,女人告诉肖复兴的儿子,每年过完生日,她都会和爸爸妈妈在同一个地方照相,如今已经照了50年了。

50年过去,爸爸妈妈早已白发苍苍,女人的脸上也爬上了皱纹。

但只要三个人站在一起,她又能做回50年前的小女孩,被父母百般宠爱,捧在手心。

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但亲情是对抗残酷时间的良药。


在黄石公园,也有一对相似的父子。

父子中的爸爸,年轻时有个习惯,每到生日时,都会去公园的一个深谷里,走下去,再爬上来。

后来父亲老了,再也无法爬上爬下,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儿子。

每年父亲生日,儿子都会把他接到深谷旁边,让他亲眼看着儿子,在深谷中来回一次。

生命的轮回,就在这一上一下中,得以呈现。

岁月不饶人,但总有人用自己的方式,纪念那些值得回味的瞬间。

如同在绳子上打上饱满的绳结,让人在回顾时,有了爱与被爱的实感。

但,人世间,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圆满的。

关于亲情,总有些遗憾和错过,让人心酸。


肖复兴小时候,大院里住着来自江苏的一家三口。

其中妈妈叫梁太太,她包的绉纱馄饨,皮薄馅大,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好看又好吃。

梁太太的丈夫和女儿,都特别爱吃梁太太的馄饨,宵夜来上一碗香喷喷的馄饨,是他们家经常上演的温情一幕。

后来,梁太太的女儿到山西插队,家里剩下梁太太和梁先生相依为命。

整整六年,老两口都没有见女儿一面。

肖复兴曾在插队回来后,探望梁太太,发现她苍老了许多,对话时,她痴痴呆呆,半晌不说话。

只有提到绉纱馄饨时,她才眼前一亮,热情地招呼肖复兴,来家里吃馄饨。

很多年后,肖复兴才知道,当时梁太太的女儿已经嫁给山西农民两年多了。

为女儿做一碗她最爱的绉纱馄饨,成了母亲望眼欲穿、又迟迟无法达成的念想。

人世间,再没有人会像亲人那样,时刻把你的温饱寒热,记在心上。

远行的游子,在低头赶路时,不乏回过身去,看看身后的父母。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中一盏灯。

用力所能及的方式,陪伴父母慢慢变老,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人生海海, 感恩每一次际遇

书里,肖复兴做过一次有关人心的实验。

他在三家菜摊上,各自买了三条丝瓜,交完钱,故意把丝瓜留在摊位上,转身就离开了。

结果第二天,有两家菜摊的丝瓜都不翼而飞,只有一家菜贩帮他收起了丝瓜。

有意思的是,这家菜贩和肖复兴熟识,肖复兴以前经常光顾他的摊位。

如果两个人不认识,菜贩会保存这几条丝瓜吗?

肖复兴向菜贩说了自己的疑惑。

菜贩笑笑道:

那条丝瓜能值几个钱?你们买菜的看得起我们,我们卖菜的自然就会高看你们一眼。

这东西就像脚上的泡,走的日子多了,自然就长出来了。

在菜贩看来,卖家和顾客的信任和交情,以及长年积累起来的信誉,比贪一点小便宜重要的多。

越是为他人着想,越能够在你来我往的相处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不仅是菜贩,还有一些萍水相逢的路人,让肖复兴印象深刻。

有一天,他在冒雨下班的途中,自行车的车锁坏了。

没办法,肖复兴只能再找一家修车铺去修车。

守店的小姑娘看起来20多岁,长着一脸粉刺。

肖复兴看到她第一眼,就觉得她肯定是学习不怎么样,才不得已来修车。

但很快,肖复兴就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惭愧了。

小姑娘修车很仔细,流了一脑门子汗,她很耐心地找出一个个弹子对准锁孔,如果不合适,就换一个。

其实她完全可以说锁坏了,让肖复兴换一个新锁,既方便,又可以多挣点钱。

但她依然固执地从一抽屉的弹子中,找出最合适的那个,装进锁里面。

这份细致和耐心,让人动容。


陶渊明有句治愈的小诗:“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意思是世间有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