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就是团长,是不是火箭提拔?是不是违规违纪了?
我今天要讲的这位团长,名字叫作苏达清。
不知道你们看没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叫作《绝命后卫师》。故事讲的是长征开始时,红5军团的34师担负全军的后卫任务,为了保卫红星纵队,绝命于湘江之畔。
苏达清是红34师102团团长。看电视剧时,我总以为苏团长起码得有个三四十岁吧。可当我上网查了一下苏团长的生平时,我有点懵了。
苏达清,1911年出生,1934年牺牲,福建省永定县古竹乡人,革命烈士。1928年6月参加永定农民起义;1929年随赤卫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2军班长、排长、连长,红5军团第34师第102团团长,参加了中央共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的长征。1934年12月率部在湖南嘉禾一线阻击敌军,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原来,苏团长年仅23岁!23岁就壮烈牺牲,试想,我们23岁在干嘛?
再看看《绝命后卫师》中其他英雄的年龄吧。
陈树湘,1905年生,湖南长沙人,红34师师长,完成后卫任务后掏肠就义,年仅29岁。
程翠林,1907年出生,湖南浏阳人,红34师政委,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大战中牺牲,年仅27岁。
……
还有很多很多的英雄,他们牺牲时的年龄,跟你我大概相同。
那的确是一个“小小年纪干大事,小小年纪丢性命”的年代。二三十岁的年纪,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每每想到这里,我辈总该心怀惭愧。今天的军人,虽也常面对生死,可与那个血与火的年代相比,这差距好比天与地。
23岁,就担任长征队伍的总后卫部队团长,苏达清团长究竟有怎样的人性光芒?
苏团长为革命。无论面临几倍几十倍于自己的敌人,苏达清团长都能无畏奋战,这离不开他心中革命的火种,离不开他一心为革命的夙愿,离不开他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理想信念。
苏团长能听命。不管是怎样的命令,哪怕心中有些不解,只要是上级的命令,苏达清都能够服从。即使知道听命就会送命、抗命可能保命,他也义无反顾,坚决执行命令。
苏团长担使命。苏团长明白自己队伍的重要性,试想,若没有后卫部队,中央纵队能不能过得了湘江?说直白一些,苏团长的使命就是牺牲自己顾大局。
苏团长敢拼命。苏团长是有血性的军人,他多次身负重伤,都淡然一笑说自己是属猫的,有九条命。这不是迷信,这只是一名革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这更是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
为什么此时讲苏团长?
领导找我谈话了,这次谈话,可以打这么一个比方——好比是,快要考试了,教师带领我们复习复习,划一划重点,摸一摸思想。
领导问我有什么想法!
不知为啥,坐在领导办公室里,迎接这个期待已久的谈话时,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了苏团长这个形象。不,不止苏团长一人,是一群,一群为了长征、为了保卫革命火种而牺牲的“绝命”英雄。
我很淡然的,我对领导说:坚决服从,让走就走,让留就留。
我不是跟领导说官话套话,我讲的是真实的想法。面对军改,我们顶多是牺牲一点儿个人利益,大不了回家重新开始。而当年的英雄们呢?他们面临的,可是生与死的考验啊!
我曾感叹离家太远,不能照顾父母,可转念一想,当年的红军子弟啊,一离开家就不知何时是归期,甚至牺牲于战场尸骨不全,他们的父母岂不更加可怜?
我曾感叹边防太过艰苦边远,可转念一想,我们走过两万五千里没有?没有。我们走过草地翻过雪山没有?没有。我们吃过草根煮过皮带没有?没有。
我曾感叹边防官兵不太好找对象的时候(当然我是结婚有孩子的),可转念一想,当年的那些可爱的人啊,年纪轻轻出来闹革命,多少青涩的生命牺牲,何来对象?
我曾感叹过“为何受伤的总是我”?可转念一想,为何当初受伤的就是红5军团的34师?为啥只有他们留在了湘江以东?为了革命成功,咱们无法计较公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