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的变迁,一座城的传奇,
几代人的故事,梦开始的地方。
全国70家电台联合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
腾讯新闻、去哪儿网、芒果动听APP制作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媒体报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国正在热播!
今天让我们走进福建龙岩上杭县解放路,听听上杭解放路上一家三代人的故事。
4月15号,从位于龙岩上杭县解放路的上杭人民影剧院出发,身为影剧院员工兼乡村电影放映员的钟星河,要到15公里外的上杭湖洋镇濑溪村送片源和放映机,当天,湖洋镇的乡村电影放映计划,轮到濑溪村。
出发当天,钟星河已经在多个乡镇奔波了近10个小时,脸上有藏不住的倦意。
但到了村部后不久,他就被身后传来的几声清脆的“我要看电影”的童声打动,两位3、4岁大的孩童小跑着出现,让正在调试器材的钟星河,嘴角边露出了浅浅的笑。
为了保证上杭县22个乡镇的331个行政村,每月至少放映一部电影,作为解放路上的第三代影院人,钟星河每天奔波在各乡镇拷贝影片、检修放映机器等,并帮忙放映。
因为他,影剧院和全县331个村,有了紧密的联系,越来越多人在认识钟星河的同时,也知道了为了维系影剧院的发展,他一家三代,在解放路上的努力。
《我家住在解放路》同名书籍
扫下二维码 轻松购买
原本,钟星河2012年大学毕业后,在福州有份不错工作,2013年,他决定回上杭帮助父亲钟永音。
作为家里的第三代影院人,钟星河的坚持,有观众喜欢的原因,家住濑溪村的林淇峰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的印象里,村子里放映的每一部影片都很好看,在没有农村电影之前,他只能很偶尔到县城看场电影,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各种大片。
钟星河另一个坚持理由,就是自己的努力,能让从爷爷钟时龙那辈开始就坚守的电影事业得到延续。
2012年年底,父亲打开上杭影剧院大门那一刻的心情,钟星河记忆深刻:
灰尘扑鼻而来,放映设备静静躺在放映室里。
当时影剧院唯一的收入是农村电影放映项目的财政补助,但父亲年龄已大,无法再每天奔波。
钟永音说,父亲钟时龙是上杭县解放后的第一代电影人,刚开始,影院在解放路上的文庙安了家,放的是无声和露天电影,但依旧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看。
已经退休的上杭县方志办原主任唐鉴荣就是其中一位,他回忆说吗,小时候,自己是顶在父亲的肩上,津津有味地欣赏电影——其实,电影的内容,自己并不懂,但能看看,就很幸福了。
1956年7月,剧院搬到现在的位置,钟永音说,那时候父亲只能用手绘海报的方式预告将要上映的电影,很辛苦:
因为海报很大,五米宽、三米高,所以经常需要通宵才能绘出来。
钟永音说,在那个年代,能让大家知道有电影看,走进电影院,再看着大家带着满足的笑容走出电影院,父亲总是非常开心。
除了做好电影的放映和宣传工作,钟永音说,父亲还承担了许多宣传任务,例如县里面有些比较重大的事情,都会在上面进行宣传报道,平时进行做春耕、防火等宣传。
在钟永音记忆中,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年代里,宣传栏起了很好的上传下达作用。
上世界80年代初,钟永音接过父亲的棒,成为新一代电影人,他的工作一样不轻松,当时的他主要负责包括宣传在内的场务工作,每天早上,他就要骑着自行车,到四个城门去写广告,一年365天风雨无阻。
当时人们的娱乐活动不多,看电影就成为不二选择,钟永音发现自己的工作成了香饽饽。“就是怕朋友、认识的同事要票,今天,小钟啊帮我买两张票,不给他买吧,又很为难,给他买吧,也很为难,每个职工一天规定有十张票或者五张票,那我们朋友多啊,他这个要三张,那个要两张,经常不够分”。
唐鉴荣还深深记得当时上演一部电影——《卖花姑娘》时的盛况,“我看是解放以后,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乡下的亲戚都赶到城里面来看,亲戚来了,住在你家里面,你要吃饭嘛,吃饭就是供饭,供饭供两三天都有,天天爆满”。
钟永音说,当时的自己特别骄傲,不仅因为电影票紧俏,更因为大家进到电影院,能享受到和以前完全不同的文化生活体验。
不过,这样的盛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普及后,钟永音就不得不引进剧团演出,来弥补票房的减少。但这一步,很快也走不通了,因为大家慢慢也不看剧团表演了。
为了让影剧院能活下去,钟永音不得不竭尽全力,先是把影院改成电子游戏机室,接着,又把其改为录像厅。
这些努力失败后,钟永音说,当时恰好上杭县旧礼堂拆了,需要一个场地开大会,加上他没能让影剧院重新获得造血功能,于是影剧院就暂时变成县里的大会礼堂。
影剧院命运的改观,出现在了2006年前后,国家出台的下乡放映电影政策,让钟永音看到了希望。钟星河知道,父亲为了抓住这个机会,曾经1个月没法回家,最后,这个项目被钟永音争取到了,通过财政补贴,影剧院得以继续生存。钟永音知道,这个寄托了太多人回忆的影剧院,不能说倒就倒。
2013年,又一个机会出现,当时上级部门鼓励各县区成立数字电影院,钟星河说服父亲,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因为电影的市场又回暖了,年轻人成为数字电影的拥趸者,当时上杭很多人跑到龙岩看电影。
有了下乡放映电影的财政补贴,加上新成立的数字电影放映公司的利润,终于让钟永音松了口气。
更让钟永音开心的是,年轻人不用跑到外地去看电影,就连一些中老人年,也慢慢喜欢上了完全不一样的3D和环绕声的观影体验,唐鉴荣也喜欢上了不一样的观影感受。
许多上杭年轻人,更是每周都会到影院看电影,钟永音知道,自己的努力,再一次证明了影剧院的顽强生命力。
钟永音已经在规划,要让老影剧院发挥出更好的功能:“解放路那个老影院,我们现在主要的思路,就是把它改造成放一些红色经典的老片,以公益性形式,为更好地丰富我们城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而钟星河,也从刚开始的仅是为父亲分忧,变得越来越喜欢上自己所负责的事,能让一家三代的影院事业继续下去,自己很有成就感。在他看来,人这一辈子,能专注做一件事,就是成功和幸福。
一家三代的光影交织人生路,正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经济发展成绩卓越的缩影,正是千千万人民群众为创造美好生活所做努力的绝好体现,正是各大劳动人民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的展示。
相信,钟永音、钟星河的影院人生不会一马平川,但一定会越走越好,正如我们的祖国,现在和将来,都将欣欣向荣。
链接:
上杭解放路历史和革命历史
上杭县历史悠久,自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多易城址,逐水而居,历经鳖沙(今白砂镇碧砂村)、语口市(今旧县镇全坊村)、钟寮场(今才溪乡荣石村)等地 。于宋孝宗定址于郭坊(今临江镇),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上杭城里有条贯穿东西的十里长街,它的东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改名为“解放路”。
解放路沿街店面为民国时期的典型骑楼式建筑,前店后宅形式完好,沿街分布有文庙、丘氏总祠、丁状元故居、常初堂、郭氏民居等文物和历史建筑。
上杭是著名的苏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杭县是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