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苦逼的环保人,好好一个端午长期,却被《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GB 37822-2019
)》等三项新标准搅了清修。
原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7年4月14日环办大气函[2017]565号、796号征求这三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意见。《2019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专门点到这三项标准,直到2019年3月25日,改名换姓了的某部(抹布)才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这三项标准可真令人望眼欲穿,终于在端午佳节大推送了。
看看朋友圈、公众号,满屏都是这仨标准,连龙舟水(质)都没环保人问津了。
京津冀辽鲁陕湘、沪苏浙闵粤川渝十几个省市早就出了地方标准,哥仨国标才犹抱琵琶姗姗来迟,算是开了“新纪元”,也难怪全网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弹冠相庆,以后就跟这仨哥们混了。
言归正传。按照专家评审的套路,
先叫好,
再说坑。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GB 37822-2019
)标准名称好!如果能去掉“无组织”,叫《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标准》就更好了。
中国的环境保护标准中,农用污泥(
GB 4284-84
)、水泥窑协同处理固体废物(
GB30485-2016
)、生活垃圾填埋场(
GB16889-2008
)、危险废物焚烧(
GB18484-2001
)、污水海洋处置(
GB18486-2001
)、天津
VOCs
(
DB12/524-2014
)、河北
VOCs
(
DB13/2322-2016
)都是“污染控制标准”,而不是《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个标准的名称是对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基本认识的巨大进步,值得庆贺!
2017
年
6
月,环保部环办大气函
[2017]924
号拟对《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等
20
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修改征求意见,对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与输送,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等,全面增加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要求。
增加“7.7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7.7.2 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共2450字,不知这个修改单有没有发布,如果它跑得更快,或许就没有GB 37822的必要了,更不需要打一个“VOCs”的新旗帜。
广东省
2017
年开始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玩的是“一企一方案”,这种玩法以减排为目标,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和日常监管
4
个方面着手,控制
VOCs
的产生和排放。
深圳市来得更直接,不相信“末端治理”技术,能源头改造、该源头改造的,必须改。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只能从
源头改造和过程控制
着手。末端治理,不管是七大技术还是十大技术,都只是画饼充饥,毕竟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真正做起来的时候特别困难。
老汉不能再多说了,说多了或涉嫌“寻衅滋事”了,或有“血光之灾”。
虽然同时“交卷”,但《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似乎很及时、有力地打了《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的脸,这俩标准一半以上的内容是抄袭《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的,怎么这么辣鸡?
制药工业、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的主要污染在于
VOCs
,污染控制主要靠过程控制,源头改造、清洁工艺可遇而不可求。
神马污染物、神马排放标准、神马标准值,都是浮云,达到的都达到了,差一两个数量级,达不到的都达不到,差几倍。
多如牛毛的标准,除了多出几个博士教高,多点科技投入多点
GDP
,就是为了让工程师们寸步难行插翅难飞。
浙江省人民政府《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3/2015-2016
)很幸运,
19
项指标比
GB37823-2019
的
12
项多,标准限值都严于或等同于
GB37823-2019
,这可能有台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的功劳吧。
反过来看,标准名称为《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而不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标准》,是不是有坑啊:
GB 37822
只是“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或是“
VOCs
系列标准”冰山之一角九牛之一毛,制药、涂料油墨胶黏剂、包装印刷、纺织印染、家具、汽车、集装箱、喷涂、电子、石油、人造板、塑料橡胶皮革制品……抹布一向好大喜功,三百六十行,来吧!势不可挡。
熊出没,注意!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规定企业是实施排放标准的责任主体,应遵守标准规定的
措施性控制要求
,未遵守属于违法行为,将依法受到处理。
标准规定的措施性控制要求包括
8
个方面:
①
VOCs
物料储存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②
VOCs
物料转移和输送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
③工艺过程
VOCs
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
④设备与管线组件
VOCs
泄漏控制要求
;
⑤敞开液面
VOCs
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
⑥
VOCs
无组织排放废气收集处理系统要求
;
⑦企业厂区内及周边污染监控要求
;
⑧污染物监测,似乎主要侧重石化行业。
挥发性有机物英文简称
VOCs
(
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
),
2010
年的地方排放标准的定义是:
“
在
101325Pa
标准大气压下,任何沸点低于或等于
250℃
的有机化合物,简称
VOCs”
。
2015
年开始改为
“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
。
WHO
定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是指在常压下,沸点
50
℃
-260
℃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现在
VOC
的定义分为二类:一类是即前面
普通意义上
的
VOC
定义,只说明什么是挥发性有机物,或者是在什么条件下是挥发性有机物;另一类是标准中
环保意义上
的定义,指挥发和参加大气光化学、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欧洲将溶剂按光化臭氧产生潜力来分类。
美国联邦环保署
(EPA
)的更霸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除
CO
、
CO
2
、
H
2
CO
3
、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问题是,到底谁参与了,谁没有参与,怎么判断,谁说了算。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
LDAR
)实施技术指南》定义为: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有机化合物:(1)在太阳光紫外线存在下,可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产生光化学氧化物;(2)20℃下蒸气压大于10Pa;(3)标准大气压下(101.3kPa)下沸点不高于260℃”,能跟NOx勾搭的都是VOCs。
盼望着,盼望着国家能给“挥发性有机物”一个科学权威的定义,
这哥仨直接把环保人抛入云海:
VOCs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在表征VOCs总体排放情况时,根据行业特征和环境管理要求,可采用TVOC
(总挥发性有机物,采用规定的监测方法,对废气中的单项VOCs物质进行测量,加和得到VOCs物质的总量,以单项VOCs物质的质量浓度之和计。实际工作中,应按预期分析结果,对占总量90%以上的单项VOCs物质进行测量,加和得出。)
、NMHC
(非甲烷总烃,采用规定的监测方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有响应的除甲烷外的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以碳的质量浓度计。)
作为污染物控制项目。
懵了,你到底是叫“刘邦”还是叫“汉武帝”啊?
具体的,甲烷算什么,为什么“非甲烷”啊,是它太轻跑得太快你抓不到,还是它高高在上不和NOx一起玩不参与光化学反应,抑或是它开小差跑到“温室气体”那边玩去了;
酒精算什么?平板印刷“免酒精润版液”怎么算,要不要免酒精。交警呼吸式检测饮酒怎么算,环境监测站要不要去测一下“无组织排放”,饮酒要不要交“环境保护税”,酗酒要不要处罚;
异丙醇算什么?电子厂塑胶厂用酒精、异丙醇擦拭怎么算;
甲醛算什么?不谈沸点了,要不要把甲醛也拉来问罪,查一查它的老窝——医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顾秀莲贺国强时代的化学工业部搞现场管理,“学吉化”创建“化工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那时候要求“静密封点泄漏率经常保持在万分之五以下”。
GB 37822-2019
搞
LDAR
(
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
)泄漏检测与修复,通过对炼化装置潜在泄漏点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存在泄漏现象的组件,并进行修复或替换,进而实现降低泄漏排放。
现在的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高,利用热成像原理的便携式红外气体检漏成像仪可截取正在发生泄漏且无形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影像资料,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气体泄漏和无组织排放检测,可用以评估工厂设备的产品损失、识别泄漏排放源,并结合其他修复措施,达到
VOCs
减排的目的。
泄漏检测与修复
LDAR
技术与检测一样,是环保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想象一下,三俩好友挎一个竹篮,网购一个便携式成像仪放到里面,戴一顶安全帽,到工厂指指点点,到处照照,然后出报告……
好有画面感。
有了这“
VOCs
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不愁没事做了。
标准和标准的制定者总是超越常人和现实的,执行者要努力领会标准的初衷和使命。
石化等太高大上的就不说了,说一点常见的凑点字数:
①
3.7 VOCs
物料是指
VOCs
质量占比大于等于
10%
的物料,以及有机聚合物材料。
塑料和塑料加工别想跑了,就范吧。
6.1.2
有一种
VOCs
物料是粉状、粒状,应采用气力输送设备;
除了橡塑还有什么?
7.2.2
有机聚合物产品用于制品生产的过程,在混合
/
混炼、塑炼
/
塑化
/
熔化、加工成型(挤出、注射、压制、压延、发泡、纺丝等)等作业中应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废气应排至
VOCs
废气收集处理系统;无法密闭的,应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废气应排至
VOCs
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想不处理?等笔录吧。
②
6.2.2
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载排放的废气应收集处理,处理效率不低于
80%
,特别控制要求处理效率不低于
90%
,排放的废气连接至气相平衡系统。
③
7.2.1 VOCs
质量占比大于等于
10%
的含
VOCs
产品,要密闭作业、收集处理,
只关注含量不管总量,汤贤乱在清合发明的那“一套高效收集和处理油墨VOCs的生产设备”可以量产了
,只要笔水
VOCs
含量大于
10%
,哪怕它只写
VOCs
四个字母,包括但不限于
abcdefg
,不管是矿物油墨植物油墨印铁油墨。
④根据表
1
,气态
VOCs
物料,可能包括天然气液化气。
⑤
10.3.2
收集的废气中
NMHC
初始排放速率≥
3 kg/h
(重点地区≥
2 kg/h
)时,应配置吸附、吸收、冷凝、生物、膜分离、燃烧(焚烧、氧化)等
VOCs
处理设施,处理效率不应低于
80%
;
天有多大嘴就有多大。
⑥
10.3.3
有一种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可以进入
VOCs
燃烧(焚烧、氧化)装置作为燃料,需要补充空气进行燃烧、氧化反应,应换算为基准含氧量为
3%
(燃气锅炉)的大气污染物基准排放浓度。进入
VOCs
燃烧(焚烧、氧化)装置中废气含氧量可满足自身燃烧、氧化反应需要,不需另外补充空气的(燃烧器需要补充空气助燃的除外),以实测质量浓度作为达标判定依据,但装置出口烟气含氧量不得高于装置进口废气含氧量。
据说燃烧是最剧烈的氧化,难道挥发性有机物VOCs有金刚不坏之身,这脑子有多少PVA啊!
⑦根据
10.3.4
,有一种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气筒高度不低于
15 m
(因安全考虑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除外),具体高度以及与周围建筑物的相对高度关系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
10.3.5
对排气筒合并混合有特别要求,似乎是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
)某项因子与
VOCs
的扩散和落地浓度有关,而且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老农民们会想:黄鼠狼能犁田还要老黄牛干啥,其实老黄牛也被铁牛取代了,不用想那么多了。
⑧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