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姑婆那些事儿
姑婆那些事儿是移动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包括App(android,ios)推广运营、Wap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大家积极踊跃与我们一起探讨推广运营那些事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运营网  ·  我用DeepSeek写出无懈可击的小红书营销方案 ·  21 小时前  
运营研究社  ·  DeepSeek如何赋能职场应用(清华大学) ·  昨天  
运营研究社  ·  小红书养生“一姐”出现了!1年卖出4000万 ... ·  昨天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姑婆那些事儿

正在加班的你,是在拼命还是在挣钱?

姑婆那些事儿  · 公众号  · 运营  · 2017-04-12 19:00

正文

姑婆说:


互联网,加班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每年还有一两个猝死的。久而久之,关于 “互联网行业是在拿命换钱”的说法渐渐传开。

姑婆那些事儿作为一个互联网运营推广干货分享的平台,聚集了大量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关于这个说法,我们特别想听听行业内人的观点。

于是,我们和一些粉丝获得联系,经过几天的沟通交流,把他们的故事和观点撰写成文。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和用户沟通的过程中,很多人并不愿意直面这个话题,而是转而谈起了自己的目前的生活与工作。我们想,或许是这个话题过于沉重。


但总之,我们想透过这个话题和说法,和大家进行分享:那些 和我们一样的人,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对自己现状、行业都有些什么看法。他们经历的,也是你曾经历过的,或是正在经历的吗?




粉丝说



“看见那些30岁就谢顶的人,我很害怕”

@面包匠丨上海、推广、入行一年

进入互联网行业一年了,目前在创业公司待着,是典型的 上漂


公司加班就像吃饭一样,没什么值得惊讶的。普遍是 9点下班,最晚的时候,11点才下班。每次深夜下班后,看着繁华的大上海,我总会想起网上那句著名的话: 大城市的繁华,不是你的繁华。


即使身处大上海,我也觉得自己很孤独,本身的活动范围并不大,忙了一周工作,双休日哪儿也不想去,只想宅在家里看书、看电影。社交这块,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我有一样的想法,现在人都很浮躁,交朋友很功利,所以很难去交朋友。


我现在每天早上挤在拥挤的地铁里,或者看到一路飙升的上海房价,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 30岁,如果自己30岁成功了还好,要是没成功,那就悲剧了。只承受过这大城市的压力,却从未享受到大城市的繁荣。


看着周围那些 30岁就谢顶的人,我就很害怕。仿佛那已经会是我30岁的模样了。


我现在挺羡慕国外电影里的一种小人物生活,做普通的工作,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互联网行业压力太大, 拿命换钱这种事,我可能只能干到 28岁。



“去传统行业待了一个星期,又逃回了互联网”

@穆穆丨南京、新媒体运营、入行2年

入行两年了。


对于是否是拿命换钱这个事情,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可能是年轻,还能扛得住。但是互联网行业压力是真的大,加班是自然,主要还是有各种 指标压力 ——阅读量、粉丝量、活动到场率、粉丝活跃度、用户留存率······


各种指标,一压下来,整个人就变得焦虑。


最焦虑的时候,晚上临睡前连手机都玩不下去。只能无意识地刷主屏幕,三四页的屏幕来回刷,也不知道要做什么。


做新媒体的,基本都要做微信公众号。每次公号一发文章,看到阅读量蹭蹭地涨,就会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但是一到阅读量增长缓慢,整个人就很慌乱,开始不停地找原因:是标题起得不好?还是内容写得不好?还是没抓住用户痛点?


但找来找去,你会发现, 坑只会越来越多,你填得坑越多,你未来发现的坑也会更多。 这大概是为什么大多数都一直在研究用户需求,但创造用户需求的很少。


其实也不是没考虑过转行, 中途也跑去传统行业待过一个星期。 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太闲的工作自己反而无法适应了。


没办法,只好又回到了互联网行业。至于焦虑,我觉得既然自己治不好它,那就习惯吧。反正人生本来就是苦的。



“最忙的时候,家只是一个铺位的代名词”

@匿名丨深圳、渠道推广、入行6年

互联网行业,一个十分高大上的行业,每次亲戚朋友问我做什么的?我一般会说做互联网行业的。感觉有面子,因为在外人眼中,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待遇很好,很前沿的行业。虽然拿着比传统行业高那么一点点的工资,但是各种心酸,只有当事人才体会的到。

最大的心酸莫过于加班。尤其是做游戏研发的同学,一定深有体会。那个时候,大家拼的已经不是智力,而是体力了。记得我们游戏在大推的时候,那三个月每天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早上依然九点爬起来去上班。 家在那个时候就是一个铺位的代名词,有很多同学已经搬到了公司,在办公室将就睡一晚,睡醒了爬起来继续干活。


你问我们感觉累吗?说不累是假的,不过在那种环境下,确实没有半点怨言,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事情能做成,怎么能做成呢?加班吧,智力拼不过别人,体力应该还可以拼一下吧。


那互联网就是在拿命换钱吗?我觉得不一定,据我了解,所有的加班同学都没有加班费的,真为了钱也不会加班到十一二点的了。那为了什么呢?信念?太虚了!其实就是环境,当你看到大家都拼命干活的时候,也由不得自己偷懒了。至于为什么加班呢?我也不知道,因为当我看到每个人都加班的时候,我也加了。



“朋友说我像个老年人”

@Mio丨上海、运营经理、入行6年

其实我特想对所有的 “上漂”“北漂”“广漂”“深漂”说一句话,你当初选择来漂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所有工作的人都要想清楚这个问题,你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我自己的工作目的是, 赚钱,然后好好生活。 赚钱是前提,好好生活是结果导向。 二者之间做比较,好好生活的优先级绝对大于赚钱。


互联网工作,确实节奏快、压力大。但是由于工种不一样,面临的压力也不同,拿我做运营工作的来说,个人感觉相对研发会轻松点。虽然 运营也是要背 KPI的,背各种指标。


不过,我是一个很能消化压力的人,朋友都说我像一个老年人。我入行快 6年了,但不管是做专员的时候还是现在做经理,我都喜欢和大家开玩笑,欢欢乐乐的就把工作做了。没有工作的时候,我特喜欢下象棋、喂鸽子。有人可能会质疑这样的人没激情,不适合互联网,但其实我的工作状态是非常好的。


我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没有什么焦虑,同时也有前进的动力。我对工作也没有抱怨,我很享受现在的状态。



“大夏天跑60多家教育机构,过年回家,爸妈都没认出我”

@本来还是丨北京、从互联网转到传统行业

曾经,我在互联网行业一线战斗过,现在,我已经彻底转型到传统行业了。


15、16年的时候,互联网行业一片“繁荣”景象,无数人扎进这个行当里,想红想发财。我那个时候做过两个项目,都失败了。


第一个项目是做教育培训类的。那个时候是大夏天,为了尽快的获取客户,我一天要跑 60多家教育机构。 一个夏天,肤色全变了,整个秋天、冬天都没有缓过来。 过年回家的时候,家里人都差点没认出我来!


很快,第一个项目就失败了。就赶紧做第二个项目,外卖类的。但是很不巧, 16年的时候,互联网巨头纷纷往外卖领域发展,烧钱烧不过资本家,失败是必然的。


虽然项目都失败了,但是我觉得自己经历了互联网从业人员才能体会到的百味人生。这个行业压力真大,记得那时候为了项目能尽快成功, 加班是必须的,到家了也不能立刻休息,一群人在微信里碰想法,聊发展方向。


其实我觉得很多人对待互联网的想法可能和我一样,冲着它的大回报,冲着它的融资,就像赌博一样。不过这一行赌的是速度、时间、想法和体力。所以说拿命换钱,似乎也合理。


现在,我来到了传统行业,钱赚得还行,最重要的是轻松。至于以后还会不会再重新回到互联网行业,我也不知道。


大咖说



“加班要适度,开心工作最重要”

@类类丨《运营笔记》作者,资深运营人

关于这个话题,确实在网络上讨论很多。造成很多人会产生咱们互联网行业就是在 “拿命换钱”的错觉。的确,互联网行业加班严重压力大,这些是普遍现象。我个人的观点是, 工作加班要适度。 不要那么拼命工作,要看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不要让自己是超负荷的状态,尽量学会慢下来,适时地让自己休息。有时候,思考比一直忙碌工作更重要。其次, 开心工作最重要 ,无论加班与否,要有目标,要有好的心态。


“所谓的‘拿命换钱’不是在拼命,而是在拼速度”

@cnjiao丨曾任职于阿里、途牛,目前正在创业中

没觉得是拿命换钱,做互联网拼命的都是有很大企图心,有追求的, 所以不是在拿命换钱,而是拿命在换快速成长,快速成功。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是在拿命换钱,他们往往是追求不高,既想要物质回报,又不想付出太多工作压力和时间,以至于有人就会觉得自己是在拿自己生命和身体在上班加班赚钱。事实上,我见到大型的互联网公司都有健身房,工作和身体都可以不冲突,对自我有要求者,可以站着把钱给赚了,甚至赚钱的同时还有健身成功,减肥成功的呢。


“交换普遍存在,还能促进社会繁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