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下午接厦门-云水谣古镇-泉州行(八)【原创】
祠堂平时没有人,到了祭祖日和特定节日,晚辈们都来祭祖上香。
传说高僧化缘要土地,黄守恭问要多少,高僧说我的袈裟能覆盖住土地及影子。谁知那高僧脱下袈裟抛向空中加上袈裟的影子覆盖整个庄园,太阳底下漏出一小块亮光原来是扣眼,才有了开元寺里有家私人祠堂。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
黄守恭在泉州做官(另说,黄守恭家中种桑养蚕,为泉州最早的桑蚕业开拓者),成巨富,有三百六十亩地。
有个叫匡护禅师僧人,向黄守恭求地建寺,黄不给。匡护禅师便一直来拜访,不断的献殷勤 。黄守恭对匡护禅师说:“若欲吾地,待吾后园桑树开莲花。吾将舍地给你。”也就是说,要用黄守恭的地建寺庙,就等到他家的后院桑树开莲花。匡护禅师听闻之后欢喜而去。
第二天,匡护禅师又来,对黄守恭说,你后园的桑树开了莲花,请去欣赏。黄守恭见桑树真开莲花,非常不安,想避开之前说的话,依然不给土地。匡护禅师飘然而去,并无踪迹。
这之后黄守恭便大病,三年不愈,桑树三年也开花不绝。黄守恭叹曰:”此僧人非常人也。乃榜贴各街寻之。”不久匡护禅师便来到黄府,黄拜曰,“前言已发,故所愿也,但未知地要几许?”就是说,黄守恭现在要吧地给他建寺庙了,但是不知道他需要多少地。匡护禅师笑曰:“一袈裟影足矣。”黄守恭欣然答应。匡护禅师把袈裟抛上了天,三百六十亩地尽全被一张袈裟遮住了,黄守恭感叹着僧人的不凡,遂将家院让出来建寺庙,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开始,先后建成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开元寺)。
因为这个地方常常有紫色的云彩聚集遮云蔽日(另说寺的大殿建成后,忽然天降“紫云盖地”),致使殿前大庭一千三百余年众草不能繁殖。便写“紫云”二字在大门前。
开元寺的土地是黄守恭献的,所以寺内建有檀樾祠,专门供奉黄守恭的禄位,遵奉黄守恭及其子孙为檀樾主。
传说总有些缥缈,但“桑莲古地”的那株古桑却让故事变得真切起来,那棵开出洁白莲花的桑树如今仍斜卧于莲香古园中,成为千年古寺的镇寺之宝,见证了泉州古城的千年风云。
百年前的一次雷电,古桑树被一劈为三,折断的枝干并没枯死,而是落地生根又枝繁叶茂,再次印证古树的神奇
参观开元寺下午3点左右,我们坐公交去台博物馆。下车步行几分钟来到闽台博物馆,门前广场宏伟壮观,首先映入眼帘的大型的雕刻建筑物,造型风格独特设计一流,充分展现泉州政府对历史文化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