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准备:门脉高压症多有程度不同的肝损害。肝脏为三大代谢和多种药物代谢、解毒的器官,麻醉前应重点针对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做好改善肝功能、出血倾向及全身状态的准备。
(1)增加肝糖原,修复肝功能,减少蛋白分解代谢:给高糖、高热量、适量蛋白质及低脂肪饮食,总热量应为125.5~146.4kJ-(30~35kcal/kg)。必要时可静脉滴注葡萄糖胰岛素溶液。对无肝性脑病者可静脉滴注相当于0.18g蛋白/kg·d的合成氨基酸。脂肪应限量在50g/d以内。为改善肝细胞功能,还需用多种维生素,如每日复合维生素B,6~12片口服或4mg肌肉注射;维生素B650~100-mg;维生素B1250~100ug;维生素C3g静脉滴入。
(2) 有出血倾向者可给予维生素K等止血药,以纠正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如系肝细胞合成第v因子功能低下所致,麻醉前应输新鲜血或血浆。
(3) 腹水直接反映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大量腹水还直接影响呼吸、循环和肾功能,应在纠正低蛋白血症的基础上,采用利尿、补钾措施,并限制入水量。有大量腹水的病人,麻醉前应多次小量放出腹水,并输用新鲜血或血浆,但禁忌一次大量放腹水,以防发生休克及低盐综合征或肝昏迷。
(4)凡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者,麻醉前应逐步纠正
4. 麻醉选择与处理:肝脏是多种麻醉药代谢的主要场所,而多数麻醉药都可使肝血流量减少。麻醉选择与处理的主要原则是选用其最小有效剂量.使血压维持在l0.7kPa(80mmHg)以上,否则肝脏将丧失自动调节能力,并可加重肝细胞损害。
(1) 麻醉前用药:大量应用阿托品或东莨菪碱可使肝血流量减少,—般剂量时则无影响。镇静镇痛药均在肝内代谢,门脉高压症时分解代谢延迟,可导致药效增强、作用时间延长,故应减量或避用。
(2) 麻醉药:氧化亚氮在无缺氧的情况下,对肝脏无直接影响。氟烷使肝血流量下降约30%,部分病人术后可有GPT与BSP一过性升高,因此原有肝损害或疑有肝炎者宜禁用。恩氟烷是否存在肝损害,尚未定论,但用药后一周内GPT可上升至l00u以上,故最好避用。异氟烷、七氟烷在体内降解少,对肝功能影响轻微,可考虑选用。肝损害时血浆蛋白量减少,应用巴比妥类药时,因分解代谢减缓,使血内游离成分增加,药效增强,但睡眠量巴比妥类对肝脏尚无影响。氟哌利多,芬太尼虽在肝内代谢,但麻醉常用量尚不致发生肝损害,可用于门脉高压症手术的麻醉,但对严重肝损害者应酌情减量。氯胺酮、咪哒唑仑、哌替啶则均可选用。
(3) 肝硬化病人的胆碱酯酶活性减弱,使用琥珀胆碱时,其作用可增强,易发生呼吸延迟恢复;应用本可松时可无影响。正常人筒箭毒碱可经肾和胆汁排泄,门脉高压症病人经胆汁排出减少,故禁忌大量使用箭毒类药。
(4)酯类局麻药由血浆胆碱酯酶分解,酰胺类局麻药都在肝内代谢。由于血浆内胆碱酯酶均来自肝脏,肝硬化病人应用局麻药可因其分解延缓,易于蓄积,故禁忌大量使用。
综合上述特点,门脉高压症分流手术的麻醉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①硬膜外阻滞辅以氟芬合剂;②氟芬合剂、氧化亚氮、氧、肌松药复合麻醉;③氯胺酮、咪哒唑仑、氧化亚氮、氧、肌松药复合麻醉;④异氟烷、芬太尼、氧化亚氮、氧、肌松药复合麻醉。
(5)麻醉处理要点:①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通过EKG、血压、脉搏、SpO2、中心静脉压、尿量等监测,维持出入量平衡,避免血容量不足或过多,预防低血压和右心功能不全,维护肾功能。输液时不可大量使用乳酸钠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否则钠负荷增加可导致间质性肺水肿;伴肾功能损害者尤需避免。此外,麻醉中可通过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查,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如有可能,宜测定血浆及尿渗透浓度,有指导价值。②保持血浆蛋白量:低蛋白血症病人麻醉时应将白蛋白提高到25g/L以上,不足时应补充白蛋白,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和预防间质水肿。③维护血液氧输送能力:须保持血容量、每搏量、血细胞比积、血红蛋白及氧离解曲线的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为保持有效循环血量,宜使血细胞比积保持在30%左右,以降低血液粘滞度,保证最佳组织灌流。为确保氧的输送能力,对贫血者可输浓缩红细胞。④补充凝血因子:麻醉前有出血倾向者,应输用新鲜血或血小板。缺乏由维生素K合成的凝血因子者,可输给新鲜血浆。麻醉中一旦发生异常出血,应即时查各项凝血功能,作针对性处理。⑤处理大量出血:门脉高压分流术中,出血量在2,000ml以上者,并非少见,可采用血液回收与成分输血,适量给予血浆代用品。输血、输液时应注意补充细胞外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充分供氧及适量补钙。⑥保证镇痛完善,避免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