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考上大学后,我们村虽然也有几个人陆续考上了大学,但是大部分年轻人还是初中都没能毕业。而接下来唯一的路就是结婚生子,出门打工。而这,是一件更为重大的事情。
我们村,甚至是我接触到的附近所有的村子,无论男女,只要初中毕业,父母就开始为孩子张罗婚事。因为农村的孩子社交圈相对封闭,相亲就成了他们寻找结婚对象的最重要手段。但由于都在外地工作,很多人回家过年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相亲。但这个亲却十分不好相。
我们这边年轻人的婚姻,与其说是婚姻,倒不如是一场买卖和交易。明码标价,简单粗暴。在女方向男方的要求中,二层小楼、一应家具装修根本不用讨论,是必须要达到的,没有就免谈。除此之外,彩礼更是越发吓人,五万块钱以下已经拿不出手了,动不动就是十几万。年前听初中同学说起,他们村有个男的相亲,女方向他家要28万。是的,这只是男方给女方的彩礼,其他白酒啤酒各12箱,猪肉糖果等等都不包括在内。我同学用一句话做了总结:这是卖闺女呢!而因为彩礼不够,临时变卦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们村就有一个女孩,婚纱照就拍了,因为财力没到位,两个人就告吹了。
从房子到彩礼,现在我们这边的农村,要娶一个儿媳妇,没有二三十万,是没办法拿下来的。这对于大部分挣钱能力不强的农村人来说,无疑是最为重大的负担。很多人一辈子操心劳力,为儿子成个家,儿子和儿媳妇住在新房子里,老人却住在旧房子里。结个婚,富了孩子,苦了父母。很多父母在孩子结婚后,即使六十多岁,还是要出门打工还债。
然而,在我们这边的农村,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却十分微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几乎为零。在很多父母看来,养孩子无非就是给他们吃穿,供他们上学,除此之外,孩子就不该要求更多。这样的后果就是,等孩子长大结婚后,和父母的关系往往不是很亲密。在我小时候,儿媳妇打骂公公婆婆的事情,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般司空见惯。而一直以来,结婚后,父母和子女开始分家,以后就是两家人了。金钱上的来往都只能叫借了。结婚后,别说子女给父母钱花,不再伸手向父母索取,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我们村有个爷爷辈的老人得了癌症,花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问三个儿子要救命钱。老人向老大说起之前借给他的一两万块钱,老大说你什么时候借给我的,不愿意出。老二和老三看老大不愿意出钱,自然也不愿意自己掏腰包。让人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