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搞村镇的都关注了我们------
(⊙v⊙)
小城镇居民以40岁以上的中年为主,家庭户均3人,多为夫妻家庭,世代居住。小城镇就业形式多样,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职业要求大多较低、自由度较高、稳定性和保障性较差。在该就业格局下,小城镇居民的收入明显高于农村,且来源多元,基本保证了小城镇居民生活。
人口结构
年龄金字塔呈“纺锤形”,不同于农村“386199部队”
小城镇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为44岁。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占17%,15-39岁的占32%,40-59岁年龄段的中壮年占3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1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12%。
表1 小城镇常住人口的年龄构成
总体上看,我国小城镇常住人口金字塔已经表现为上大下小的纺锤形。相比于农村日益成为“386199”部队,即基本只有“妇女、儿童和老人生活”的状况,小城镇的常住人口中36-45岁和46-55岁年龄组要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小城镇的常住居民中,70%的居民登记为农业户籍,21%的居民仍在乡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13%的居民在农村有宅基地和老房子,20%的居民仍有三代以内近亲在农村居住。因此,小城镇居民的面貌、想法、生活节奏与生活方式等都仍与农村居民有极大相似之处。
图1 小城镇居民户籍构成
小城镇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小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中,6岁及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高达74%,小学及以下的达到32%。大专及以上的仅有10%。15-34岁的青年人中,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也高达2/3,小学及以下的占1/4。
表2 小城镇常住6岁及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
小城镇居民受教育水平偏低,特别是中高等教育人群十分稀缺。一是农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一般会移居城市;二是小城镇人口接受教育的理念及就业形态与农村十分接近,上学机会成本越高,年轻人越早离开学校。三是家庭收入普遍较低。
劳动就业
小城镇居民就业主要分布在“务农”、“打零工”、“做生意”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上班”四大领域,就业人口占比分别为33%、22%、21%、21%。同时,兼业在小城镇较常见。农民、“打工族”、小店主、“上班族”主导的这种就业格局直接决定了小城镇个体就业多、就业者劳动保障薄弱等特征。
图2 小城镇就业者职业类型分布
“农民”
:占镇区常住居民的1/5。以中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约50岁,绝大多数纯务农,少量有兼业。
图3 小城镇务农者
“打工族”
:占镇区常住居民的14%。平均年龄40岁左右,男性占6成以上。工作不固定,主要在镇区或临近城市从事短期体力活,如建筑工、搬运工、司机、市政工程临时维修维护工等。
图4 小城镇打工族
“小店主”
:占镇区常住居民的13%,以做小生意的个体户为主,主要是商品零售和餐饮等传统生活服务。
图5 小城镇小店主
“上班族”
:与城市不同,镇区内“上班族”仅占镇区常住居民的14%。主要是公务员、学校医院单位职工以及企业员工。
图6 小城镇上班族
大部分小城镇主要功能是周边农村地区的服务中心,产业发展较弱,因此可提供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于农业、商业、传统服务业、手工业等领域,就业门槛较低。
52%的就业者工作可自主安排,具有较大弹性,工作强度不大。这种工作方式常见于农民、小店主和打零工一族。其中,政府和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与城市工作方式类似,占就业人数的1/5。小城镇大部分就业者平均工作时间不到8小时,只有1/4的人日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
图7 小城镇就业者的工作时长
表3 不同工作方式的小城镇居民比例
小城镇居民主要工作地点在镇区内或者镇内的村庄,少数在镇外工作的人也基本选择就近就业。镇区就业者中,63%的工作地在镇区内,25%的在农村,12%的在县级及以上城市。
图8 小城镇就业者的工作地分布
工作地点在县级及以上城市工作的就业者中,50%为打零工。20%为上班,平均年龄34岁,平均月收入为3027元,相对于留在镇区就业的人员,更加年轻,收入也更高。
图9 小城镇在县市就业者的行业分布
居民收入
小城镇居民收入高于农村居民,但远低于全国城镇居民,仅相当于城市居民的一半。约35%的小城镇居民基本无收入,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无退休金老人以及无业人员。12%的居民月收入低于1000元,19%的居民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 2000-3000元中等收入的居民占16%,3000-5000元中等偏上收入的占15%,5000以上在小城镇基本是高收入,只有4%。
图10 小城镇常住居民月收入分布
从不同就业岗位来看,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经商与企业上班收入最高,平均月收入约在3000元上下。退休和务农的居民收入较低,不到2000元。同期,2015年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3072元
①
,小城镇约有一半就业者与外出农民工平均收入相当。
表4 不同就业的收入情况
从收入来源看,小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自务农、打工等劳务报酬,或退休金、养老金,以及来自家人、政府等的补贴。以打工、务农、做生意和企事业单位上班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分别占40%、36%、26%和25%。近一半的家庭拥有2种及以上的收入来源,除劳务收入外,主要是退休金、政府补贴。
与城市相比,小城镇居民的房产租金、理财等财产性收入极少。与城市家庭通常利用财产利息、投资分红、房产增值等手段增收不同,兼业才是小城镇居民提高收入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以务农为主业的居民,通过兼业在企业上班或做小生意,可使收入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