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鲁柏祥博士
企业让企业家去经营,让我来帮助企业家好梦成真——鲁柏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鲁柏祥博士

成佛弘法︱自觉觉他1

鲁柏祥博士  · 公众号  ·  · 2018-11-12 15:21

正文

悉达多独自走到毕钵罗树下,铺上吉祥草,面向东方,盘腿而坐,大发悲愿: 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座 。他是为了普度,这就是悉达多的悲愿。而正是有了这个悲愿, 悉达多才经受住七天七夜的禅定,终于战胜最后的烦恼魔障,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彻底觉悟,成为佛陀——第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本质的人。由此可见,悲愿很重要,很关键,有了它,我们就有了定力,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让我们动摇,否则就如水中浮萍,飘摇不定——年轻时还能飘得动,若等到我们飘不动的时候,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如今我们去寺院经常会看到释迦牟尼佛的旁边有七尊小佛,那其实就象征他七天七夜修炼的一个过程。虽不断受到外界叨扰,有传说魔王波旬害怕悉达多圆成佛道,便派了三个妖艳美丽的魔女(爱欲、乐欲、贪欲)去迷惑太子,而悉达多毫不动念!闭目静坐,稳如泰山。后三个魔女自惭形秽,狼狈遁去。“佛”里称之为业力。人人都有成功的业障。要冲破业障,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业力。

悉达多悟得真果后,首先来到波罗奈城鹿野苑,化度曾随从于他但仍在苦行的僑陈如等五位侍者,将自己证悟的四正谛、八正道向他们进行了解释。五位皈依了佛陀,成为最早的五比丘,组成了佛教最初的僧团。僑陈如听佛说法后,马上证得阿罗汉果,成为佛教僧团中的第一位阿罗汉。

“初转法轮”之后,佛陀从鹿野苑出发,一路讲到摩揭陀国,沿途受教化而皈依者众多,如拜火教婆罗门迦叶三兄弟也改变原来信仰,率众弟子千余人皈依佛教。佛陀能说服这么多人是靠一种令人佩服的精神,一套令人信服的理论。在摩揭陀国,佛陀首到王舍城,皈依者就更多。佛陀最有名的出家弟子有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这些人就相当于今天教授带出来的一批得意门生。

后来,佛陀回到故乡讲经说法。王室宗亲也纷纷披剃出家,如异母弟难陀、 堂兄弟阿难陀、提婆达多等,就连佛陀的儿子罗睺罗也随他出家做了“小沙弥”, 宫廷剃发工优婆离也出家加入僧团,后成为有名的戒律学大师。过了两年,佛陀的姨母波阇波提也皈依佛,成为首位出家女弟子。除出家皈依者外,不出家而皈依佛法的在家弟子为数则更多 ⋯⋯

道理再对,也是要不断弘扬、说明和教育的,智慧如佛陀也都亲力亲为地做这些事情。众生总是认为那些道理连三岁小孩子都知道,一直都懒得去多说,看来是大错特错了。佛陀晚年疾病缠身,但仍然到处讲经说法,直到涅槃。佛陀在毗舍离城时已有重病。雨季后,佛陀偕弟子向西北行进。途中受铁匠纯陀供品,病情更进一步恶化。

后来,佛陀来到拘尸那迦城外的娑罗树林,决定在这里入灭。佛陀在拘尸那迦的一条河中沐浴,在一处四方各有两棵娑罗树的中间安置绳床,由阿难陀搀扶右侧而卧,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卧佛姿态。

关于佛陀涅槃的时间——东南亚一般认为是公元前 545 年,故 1956 1957 年东南亚各国都举行佛涅槃 2500 周年盛大纪念。中国一般认为佛涅槃时间为公元前 486 年,与前者差 59 年,认为佛陀涅槃日为农历二月十五,四月初八为佛陀诞生日,十二月初八是佛成道日。有的国家以 5 月月圆之日(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佛节,认为佛诞生、成道、涅槃为同一天 ⋯⋯ 其实,无论是这一天还是那一天,都只是一个形式的纪念,是无所谓的。佛历纪元是以佛陀涅槃做纪元,是因为佛家强调涅槃而非简单的生与死,是永恒的概念。佛陀涅槃时,周边弟子们很平静,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歇斯底里,而是非常平静,这是因为佛中无生死概念。周边弟子修为较高,他们明白涅槃不等于死亡,而是一种生死均衡。因而也就无所谓生、无所谓死。因此,佛历是按照佛陀的涅槃日来作为开元纪年的,以表明永恒。

通常,人们认为生是一个过程,死则是一瞬间。其实,生与死本来就是同一事物的一体运动过程,生是通过死来持续的。因此,生死本一体,何缘二段论。为什么有人就真的死了呢?是因为死光了,没有可以再死的了。只要能不断地死下去,就能不断地活下去。生与死是一个事物生命运动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佛陀圆寂之前,夜间有婆罗门学者须跋陀罗去见佛,阿难陀想挡住他,因为佛陀正在涅槃。佛陀知道后,就让弟子将其唤到床前,并为其说法。因此,须跋陀罗成为佛陀的关门弟子。佛陀就是那么地伟大!他一生执教,一生弘法,至死不渝。从其成佛之日到 80 岁圆寂,一生从未间断说法,一生诲人不倦。这样的精神怎能不让人尊敬?如何不让人信服呢?

半夜入灭之前,佛陀嘱咐众弟子不要因为失去导师而放弃佛法。佛陀真的是非常谦虚——我本无物,我只是将万物真理告知于你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健康养身  ·  珍惜吧!人生没有下辈子......
7 年前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  声音嘶哑,你要注意啦!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