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明桐乡
桐乡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可爱多手工艺术  ·  多年的十字绣材料还在压箱底吗?拿出来换个方式 ... ·  2 天前  
可爱多手工艺术  ·  剪下来的碎布边角料制作了那么多的小蘑菇,好玩 ... ·  2 天前  
桂林晚报  ·  桂林糖画:千丝万缕绘就新时代逐梦画卷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明桐乡

我们的节日·春节丨巧手雕“灵蛇”,非遗贺新春!

文明桐乡  · 公众号  · 手工艺  · 2025-02-05 19:49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胡银松的桃核雕刻艺术,他使用只有指甲片大小的桃核,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蛇,细节处彰显匠心。他在雕刻过程中不断尝试和创新,拥有超过一千件得意之作。作为嘉兴市非遗项目名录核桃雕刻技艺嘉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致力于传承这一古老艺术,通过开设公益核雕学习班,教授学员们雕刻技巧,希望更多人接触并传承桃核雕刻艺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胡银松的桃核雕刻技艺

胡银松能在只有指甲片大小的桃核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蛇,细节处彰显匠心。他的雕刻作品包括蛇、菊等,甚至尝试创新Q版蛇形象。

关键观点2: 胡银松的艺术传承与创新

胡银松是嘉兴市非遗项目核桃雕刻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一直在尝试通过作品形式与题材的创新吸引年轻目光。他自制改良版刻刀,以适应桃核的细腻纹理,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关键观点3: 胡银松的坚持与传承使命

胡银松深知桃核雕刻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因此在文化礼堂、文化馆、学校等场所开设公益核雕学习班。他希望通过教授学员们雕刻技巧,让更多人接触并传承这一古老艺术。


正文

你见过用指甲片大小的桃核,

雕刻出的“活灵活现”的蛇吗?


盘踞的蛇身上蛇鳞紧密排列


菊花、如意等祥瑞花纹点缀蛇身


桐乡最小的“蛇”,长什么样?蛇身栩栩如生,鳞片片片分明,眼睛炯炯有神……在只有方寸大小的桃核上,甚至还刻画了菊花、青松、如意等祥瑞花纹,细节之处彰显匠心。


一个个蛇或盘曲蜿蜒,或昂首吐信,仿佛随时会从桃核中“跃然而出”。



这些核雕蛇,就出自胡银松之手。现代“王叔远”,就在桐乡。


走进胡银松的家,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精心布置的核雕展示柜,上面陈列着他1000多件精心雕琢的得意之作。


见到我们,胡银松迫不及待地从展示柜中取出他的新作,向我们一一展示。



“半年前就开始构思创作了,来来回回修改了好几个版本,才有了最后一版。”胡银松感慨地说,一件核雕作品,最重要的就是构思,需要在脑海中反复琢磨,将每一个细节都想象得清清楚楚;在雕琢的过程中,更要随纹而变。


因为桃核质地坚硬,表面花纹多样,中间又为空心,所以在上面雕刻时要将桃核本身的形状和创作思路相结合。



作为嘉兴市非遗项目名录核桃雕刻技艺嘉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胡银松一直在尝试,通过作品形式与题材的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目光。


“年轻人偏爱萌趣十足的形象,我便首次尝试雕刻Q版蛇,并巧妙运用烫染工艺,为小蛇们‘画龙点睛’,让它们瞬间灵动起来,萌态可掬。”胡银松说,对于年过古稀的他而言,打造Q版蛇形象颇费心思,单是绘制草图就耗时近一个月,可始终觉得不够满意。


Q版的核桃雕刻蛇


最终,还是有绘画功底的女儿出手相助,精心绘制出画稿,犹如一缕曙光驱散迷雾,使他茅塞顿开,确定了理想的设计方案。


有了底稿,接下来的造坯、粗刻、细刻、精修、打磨、抛光等环节,对胡银松而言,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胡银松与桃核雕刻的缘分,始于他的童年。1950年,他出生于高桥街道桃子村(现楼下角村),家门前的桃树似乎早已注定了他与这门艺术的不解之缘。


自小,胡银松便喜欢看叔祖父摆弄桃核、雕刻桃篮,灵巧的双手和逐渐成形的精美图案,深深吸引着他,让他对桃核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一开始的桃篮雕刻,到后来的十二生肖,甚至身边的簸箕、扫帚、水桶、茶壶、农具……都成了胡银松的雕刻灵感来源,他对核雕的兴趣也愈加浓厚。



谁能想到,那个曾经跟在叔祖父身后的小孩,如今已继承衣钵,一雕就是60多年。


一把雕刀、一副眼镜、一盏灯,构成了胡银松夜晚的“标配”。他常常因灵感迸发或全神贯注于雕刻,不知不觉雕到凌晨一两点,却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