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我是朵朵~
在北京有这样一座博物馆,和故宫同一时期建造,
是明清两代共享的祭祀先农和举行亲耕盛典的场所——
先农坛
,
现在它还有个名字叫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你可以
在这里看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史,还可以在稀世国宝中仰望500年前的星空。
2024年12月21日,
560多年历史的先农坛庆成宫区域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这是在今年神仓院落开放后,先农坛又一新开放古建筑区域,
是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的一个重要遗产点位
。
位于先农坛内坛东部的
庆成宫
,明代时为山川坛斋宫,乾隆时期更名为庆成宫,是皇帝行耕耤礼之后,行庆贺礼、休息和犒劳百官随从的场所。
庆成宫
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是宫门、内宫门、大殿、后殿,大殿与后殿间东西两侧各有配殿。
正殿、后殿为
庑殿顶,
绿色琉璃瓦,
梁枋采用金龙和玺彩画
,
等级较高,有皇家气派。
目前院内有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成果展”“庆成宫历史文化展”
两大图文展览,还搭配有一些摄影作品供参观者欣赏。
🚌古建馆和神仓交通:你可以乘坐15路、35路公交车,在南纬路站下车,步行可到。
🚌庆成宫
交通:
你可以乘坐2路、20路、120路公交车在先农坛下,就是庆成宫的东门。
!!!注意:古建馆、神仓区域和庆成宫区域之间,需要经由南纬路绕行,步行需要15分钟左右。
🚗自驾:如果自驾的话,购票后可以把车停在古建馆园区。
🕙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15元/张,每周三前200名
观众免票
。(
目前,门票可进古建馆、神仓和庆成宫区域
)
。
先农坛初名山川坛,始建于明永乐时期,后逐渐增扩建。
它是
明清两朝皇帝
祭祀先农、太岁、天神(风云雷雨)、地祇(岳镇海渎)诸神,举行祭祀先农和耤田礼的祭坛。
和天坛一样,先农坛曾长时间是
皇家禁区
。直到1915年,才被开辟为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
经历了近现代历史的淘洗,先农坛失去了完整的格局,所以我们现在再去看的时候,有一部分古建筑已经不在了。
但在历史上,它的地位可是很高的。这一点在地图上就可以看出。先农坛,就在北京的中轴线上,
与大名鼎鼎的天坛东西“相望”
。
“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直到今天,农业大国对我们来说依旧很重要。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先农坛都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先农坛现在开放游览的区域,可以分为5部分:
太岁殿院落
、
露天祭坛区
、
神厨院落
、神仓建筑群,
还有新开放的庆成宫建筑群
。
太岁殿
院落,是先农坛现存
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也是最能感受到皇家气派的地方。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你,站在院子里抬头看,你会发现它屋顶的颜色和故宫、天坛的并不一样,整个院落的屋顶都是
黑色的琉璃瓦
,黑色在五行中属水,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
像这种黑色琉璃瓦的古建筑在北京,除了先农坛,还有
故宫文渊阁
、
智化寺
等...
除了刚刚说的太岁殿,还有一个区域,你一定要看,就是
先农神坛
,这也是
国内现存规制最高、保存最完好的祭农神坛。现在看它其貌不扬,在当时,这可是一块神圣的区域。
另外,在具服殿和先农神坛之间,还有一个用冬青、紫叶小檗等植被复原的
地祇坛
(原址、原坛形制已无存),祭坛四周是残存的地祇坛石龛。这样的历史复原,创意度可以打满分!
其实这俗语就出自先农坛,一片
皇帝的自耕地
。它是明清两朝耤(
jí
)田礼的产物,耤田,就是天子扶犁亲耕的田地。
在清代,一亩等于610多平米,
“一亩三分”将近800平米
。
那么先农坛的“一亩三分”是如何确定的呢?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在古代,一三五七九被视为阳数(奇数),一和三为阳数中最小。考虑到皇帝亲耕不能过于劳累,因此设计“一亩三分”这个最小的土地面积作为耤田。
猜猜看,哪位皇帝最勤劳?
据《清实录》记载整理,清代皇帝先后亲耕(100次)和遣官代耕多达250次。其中,
乾隆皇帝以28次,荣登历代清帝之最
。看来“国有乾隆,谷不生虫”也是有道理的…
现在,被恢复历史景观的“一亩三分地”,已经成为“二环”里一片难得田园风光。
它旁边的
观耕台
,是皇帝亲耕完毕后,观看王公大臣耕作的地方。观耕台装饰精美,外壁的琉璃,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龙缠草”纹样
!
见识过隆福寺的藻井,你才会明白,我国的古建筑居然可以这么美!
位于太岁殿殿顶的
隆福寺正觉殿明间藻井
,建于明景泰年间。
整个藻井外圆内方,像一枚铜钱。中间的圆井,
上下共分6层
,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天宫楼阁,天宫之上有彩绘的仙人、天女。
方井四周祥云环绕,云层之上,四方各站有一位威武的天王,托举起整座琼楼玉宇!你要是在现场,一定会惊呼太美了!
真正的天宫就是这个样子吧
!
最最令人惊艳的是,在藻井的正中心,还有一幅天文星象图,上面一共绘有
1400颗星星
!
抬头仰望古老的星图,你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置身于旷野,仰望星空。你会诧异于古人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们
把山河搬到了古建筑之中
!
另外,悬挂在拜殿殿顶的
毗卢殿明间藻井
,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古建精品。藻井井芯全部由
金丝楠木
精雕而成,中心蟠龙具有动势,仿佛下一秒就会俯冲到你的身边!
经历过地震和大火,隆福寺“名存实亡”。但隆福寺的美丽,却保存在先农坛,惊艳了一批又一批访客。关于这两座藻井,我们的图文展示非常有限,只有去现场细细品味,才能真正感受到古人最极致的浪漫。
去太岁殿院落看隆福寺藻井,也千万不要错过院中的
《中国古代建筑展》
。这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里最核心的展览,小古建迷们,一定会在这里解锁很多的古建知识~
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
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
、
祭祀太岁——太岁坛复原陈列
、
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城市和中国古代建筑类型欣赏
,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我国传统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和艺术成就。
你可以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角度去认识古建。比如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欣赏”这章中,展厅是按照
建筑的功能
来介绍古建筑的,有住宅、宫殿、园林、坛庙、陵墓等。你会在这里遇见你最熟悉的
北京四合院
、
苏州园林
、
风雨桥
等等。
展陈的亮点是有大量的建筑模型、文物和实物
,你可以近距离地欣赏脊兽,可以看清楚木结构的灵魂——斗拱的组成,可以了解金砖的制作过程,感受金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特性。
这里还有应县木塔、永乐宫、天坛祈年殿、福建土楼、许国牌坊等超多知名古建筑的
模型
。我们在古建筑看不到的细节,都可以在这些模型中看到。
先农坛的神厨群落是
供奉先农坛诸神、准备祭品和安放神位
的重要所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
就在神厨正殿的西侧,你会发现一个特别的建筑——
宰牲亭
。它紧挨着内坛的西坛墙,是举行祭祀时处理牲畜的地方。
而这
宰牲亭的屋顶,采用了独特的重檐悬山顶设计
,这种构造在现存明代官式建筑中相当少见。
今年4月18日,先农坛内被誉为“天下第一仓”的神仓及其建筑群是建成200多年来,
首次向公众敞开大门
。神仓群落常设的以“神仓藏玉粒,五谷播天下”为主题的《神仓历史文化展》内容非常丰富,推荐大家前来参观~
站在神仓院落的山门前往里看,二进院的院落布局便跃然眼前。山门还展前有神仓平面图。
从山门进入庭院内,咱们先进入左侧第一个展区,参观神仓历史文化展第一部分:
“天下第一仓”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神仓的历史作用与重要地位,包括中轴线上的神仓、神仓建筑群的变迁史以及神仓建筑群布局等内容。
其中,
“典籍里的神仓”
值得大家细细参观。
在汉至宋时期的古代文献中,详细记载了“神仓”功能的发展过程。这些古籍中的原文片段已经被精心摘录,并配有易懂的白话译文。大家也可以尝试自己阅读,看看能不能读懂这些文言文~
穿过庭院,就来到了对面的
碾房体验区
。这里,你可以通过重现古代的劳作场景,了解到鲁班发明石磨的精彩故事,以及五谷从田间收获到成为“粢盛”(古代祭祀用的谷物)的整个加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