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作为最复杂的民用建筑之一,往往需要精雕细琢,才能做出更人性化的设计。
深圳市儿童医院总占地面积约17万㎡,开放床位1300张,位于深圳市中心区,是一家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医院,也是广东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2019年该院门、急诊量253万人次,年出院8万人次,年手术量3.5万例。
深圳市儿童医院于1997年投入使用,开业时建筑面积5.4万㎡,开放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达3000+,就规模而言,在当时国内的儿童医院里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刚建院时深圳常住人口并不多,大部分人还没有在深圳定居,医院又位于经济特区,人们来医院看病手续繁琐,都在无形中限制了该院的发展空间。
随着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汇聚于此,催生了大量儿童健康需求。在2003-2004年间,深圳市儿童医院旧门诊楼便不堪重负,表现较为突出的矛盾有以下几点:
空间严重不足,诊室和科室面积都比较小,数量也可以数的过来;候诊空间更为狭小,到处拥挤不堪;
环境卫生较差,由于接诊患者的特殊性,患儿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在医院时有发生,候诊区、门诊大厅更是患儿随地大小便的“重灾区”,空气中充斥着难闻的味道,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整洁与卫生;
洗手间数量不足、位置不合理。过往常常将洗手间放置于很隐蔽的地方,通常在楼道的最深处,而候诊区域在最外面,患者经常找不到洗手间;
门急诊与住院流线错综复杂,蝴蝶形设计做门诊大楼容易迷路,标识导向不明显;
拥挤不堪、脏乱差一度困扰着深圳市儿童医院,经常被成为深圳市新闻的负面采集点,该院迫切需要改造升级,以承担更多的医疗服务需求。
深圳市儿童医院新住院大楼于2008年立项,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建筑平面为蝴蝶形,设计灵感来源于所处的优美自然环境和原有建筑的造型,与原有蝴蝶形门诊综合大楼取得协调与呼应,结合北侧莲花山的自然环境,有“两只蝴蝶舞鹏城”的意境,极富童趣与浪漫色彩,契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新建筑与原有门诊综合大楼在体形、体量上保持一致,并采用相同的材料和色彩,以取得整体统一的效果。新建的病房综合大楼每层为两个护理单元,电梯厅位于两护理单元结合处,朝向北侧,可尽览莲花山优美景色。医辅用房独立成区,也位于两护理单元的结合处,便于医护人员相互支援,体现资源共享的设计理念。病房及家具设计避免棱角,形式与色彩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营造温馨活泼的康复氛围。
蝴蝶型双护理单元配置作为住院大楼具有实用性价值,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楼层设置;对称结构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流线,住院大楼功能不同于门诊区域,患者对于自身活动区域清晰明了,不易迷路。
护士站处于居中位置,有效缩短医护人员工作流线,两边病房工作的路程较短,极大降低了工作强度,医疗工作更加便捷,内部流程得到较优解;在平面布置中,医生办公室和护士站两两相对,内部沟通非常方便,同时方便病人准确找到医生,方便医患、医护沟通。
蝴蝶外形保障了每间病房的通风采光,内部无遮挡,每个病区都设置有晾晒区,十分注重患者及家属住院体验,每两个病区之间设置Vcare空间,给儿童设置活动空间。同时,新住院大楼设置了温馨舒适的生活区,有专门的医护通道与工作区完全隔离,保证了医护人员的私密和放松空间,提高医护工作效率,整个流程与布局充满人文色彩。
不得不提的是,新住院大楼洁污流线较旧门诊楼来说十分清晰流畅,污物通道设置在每个病房的最外端的阳台上,污物打包以后由阳台直接传送至地下污物站。并且与旧门诊大楼连通,修建地下连廊,形成贯穿全院的污物流线,将所有的医疗废物都传送至地下污物站。
2014年,深圳市儿童医院对旧门诊楼进行整体流程的改造。
医院搬到新住院大楼后,有效缓解旧门诊大楼用地紧张问题,各个功能科室面积都可以向外扩容。同时减少原有科室医疗用房,将患者候诊面积扩大,并做了大量环境美化,体现儿童医院特色。
门诊科室基本设置在5楼以下,新建5层门诊大厅,之前的门诊大厅用作急诊大厅,急诊和门诊入口分开设置,缩短急诊患者就医流程。门诊大厅加设6部扶梯,有效缓解门诊垂直交通压力。
门诊检验科整合了大小便、采血、咽拭子等门诊全部样本采集,共12个窗口,一站式采样。
改造后的门急诊,布局和流程更为合理顺畅,环境更优美,更加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医务人员为本”的管理理念。
旧门诊大楼在就医流程改造的时候,率先启动了“厕所革命”,打造更大、更全的洗手间。
为方便患者入厕,医院把洗手间移至候诊区旁醒目位置,在设计时,每个洗手间的女厕蹲位比男厕多一倍,再加上各楼层厕所充足,如今医院几乎不会出现上厕所排队的情况。同时,厕所内还增设了排风系统,去除厕所的异味。厕所器具采用节水型产品,洗手池采用感应龙头等措施节约用水。
在卫生间全部配备纸巾、洗手液;设置婴儿打包台;在女性洗手间内设置“小童便池”等设施。加强卫生间管理,外包专业除臭单位,对洗手间进行无臭处理,建设无臭味生态厕所,打造具有儿童医院特色的洗手间文化。
医院不仅对厕所进行改造升级,在管理上还向机场的厕所标准看齐。为提高洗手间的整体卫生形象,2016年12月,医院与深圳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定了卫生消毒系统服务,洗手间的蹲/坐厕、洗手池、尿缸和镜子等每周进行1次清洁、消毒、异味控制等服务,服务范围全院公共厕所21个,每个蹲位、尿缸为1个点,共计330个点。
同时,为了保证洗手间的环境卫生,免除异味,医院增加厕所保洁人员,每个门诊厕所安排一名保洁员准时清洁打扫,还制定了厕所保洁标准和操作流程等措施,便于督导人员对保洁人员工作进行日常督导检查,确保厕所环境卫生和整洁。
通过“厕所革命”,深圳市儿童医院改善了就医环境,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增强病患和医务人员的幸福感。
旧门诊楼完成改造之后,向外招标标识广告公司,结合儿童医院文化,重新打造空间环境和院内标示系统,色彩鲜明,并对外保持标识导语、情景文化、空间美化及宣传栏等风格的一致性,将缺失标识一一补上,极大填补了病患迷路的漏洞。
院内软装装饰和装修一起布置,保持公共空间情景的统一性,具有环境清新、色彩丰富多彩等特点,体现儿童医院特色,让家长更放心的将孩子交给医院。
院内医疗家具色彩丰富,候诊区域放置多彩候诊椅,包含护士站区域也多彩多色,与整个空间场景相协调;医疗家具还有一个特性是要“软”,部分区域引进了粉色、绿色和橙色等沙发,最大程度满足儿童需要。
“当然现在看来这些动作都是有益的尝试,未来再做空间环境改造的话,我们会把全院的家具配置和空间环境都纳入内装设计一体化范畴,统一风格,增加活泼性”,深圳市儿童医院医管科长、医院重大项目负责人焦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