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出版
我们提供知识 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澳洲留学中心  ·  2025年STEP笔试报名即将开放!“保姆级 ... ·  9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香港「本地生」定义有变,16万高才子女真的输了? ·  昨天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20-2 ·  2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20-2 ·  2 天前  
LeaderCareer  ·  计算机专业最好的8所英国大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出版

横扫7项大奖,奥斯卡最佳影片《奥本海默》的隐藏细节,都在这里了......

中信出版  · 公众号  ·  · 2024-03-11 11:44

正文

毫不意外的,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由《奥本海默》获得。
此外,《奥本海默》还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最佳配乐、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男配等大奖,13项提名,7项大奖,《奥本海默》成为这届奥斯卡最大赢家。
电影 的主角,是大名鼎鼎的 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堪称20世纪科学界的悲情巨星,生前 成就非凡,但同时也蒙受了不白之冤。

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 同名原著、普利策奖获奖传记作品《奥本海默传》 ,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于去年9月同步推出。


不少小伙伴看完长达3小时的剧情后表示, 要看懂《奥本海默》还是有些难度的 :时长3小时、电影的非线性叙事、出场人物众多、台词密度高……


那么 ,这本 原著《奥本海默传》 可以说是一本观影后的 揭秘指 南,补充了电影里隐藏的海量细节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书中还贴心地随书附赠 人物关系图谱 ,让大家观影前“有备而来”。



普罗米修斯


《奥本海默》整个电影达到了惊人的三个小时时长,但几乎没啥尿点, 每一帧镜头里都浓缩了大量的历史与科学知识。

原著对理解电影《奥本海默》至关重要,就连导演诺兰自己都说: 如果没有凯·伯德和马丁·舍温的原著,我想我是不会拍这部电影的。

总之就是,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自信地拍着胸脯说,我能完全从头到尾看懂整部电影!

诺兰与《奥本海默传》作者凯·伯德
诺兰影片的开头,以美国的普罗米修斯比喻奥本海默,不懂背景的中国观众就会觉得非常奇怪。

但其实,这一比喻正是来自于本片的 灵感来源和原著传记《奥本海默传》 ——“美国的普罗米修斯”是这本书英文版书名 “American Prometheus” 的中文翻译。

《奥本海默传》的两位作者, 凯•伯德 马丁•舍温 ,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名密友、亲人和同事,参考了超5万份文献记录。在长达25年的艰难工作后,他们终于完成了这本书的书稿。

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
两位作者苦思冥想,还四处求助身边的人。巧合的是,伯德的妻子和舍温的朋友不约而同想到了同一个名字—— 美国的普罗米修斯 。就这样,他们使用了这个词作为书名。

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把奥本海默和普罗米修斯划等号。随着这本《奥本海默传》的热销和获得普利策奖,更多的人觉得奥本海默像那个盗火者了。

书中对这个比喻的解释是:

奥本海默是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原子弹之父”,二战时,在他的带领下,科学家们为自己的国家从自然手中夺取了令人惊叹的太阳之火。


奥本海默给予了我们原子之火,他就像那位叛逆的希腊神祇普罗米修斯——他从宙斯那里偷走了火并把它赐予人类。


但后来,当奥本海默想避免它失控,想让我们意识到它的危险和恐怖时,那些当权者像宙斯一样愤然而起,对他痛下狠手。


每一帧画面在原著中

都对应一个故事


奥本海默是个性非常复杂的人,他孤高自傲又享受关注和追随,电影中塑造的奥本海默形象,在书中都能寻找到更多的细节描绘

《奥本海默传》的译者汪冰把奥本海默形容为 “天鹅般的孤独天才” 。电影截取的是奥本海默从哈佛毕业之后到欧洲留学,再到他1954年遭受迫害之间的人生经历,而他的成长经历,受电影篇幅所限并未呈现。

汪冰在现场讲了 原著中的两个小故事,来解释为什么说奥本海默是 “天鹅型人格”。

汪冰

第一个故事,是奥本海默12岁时,祖父送给他一小盒矿石标本,他一下子就着迷了,觉得收集矿石很有乐趣,投入地研究矿石。

回到美国后,他开始和当地的地质学家通信,讨论问题,但没有人知道他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当地的地质俱乐部邀请他发表演讲,他当时很惊恐,他跟爸爸说,“我才12岁,面对大人发言我很紧张,我不想去。”但是他的父亲坚持要接受这个邀请。到了现场,大家发现这个孩子需要站在木盒子上才能高过讲台的时候,大家都笑了,当然他发表的演讲很成功。

幼年奥本海默坐在父亲的膝头

第二个小故事,是奥本海默的爸爸为了训练他成为一个男子汉,把他送到了一个夏季的儿童营地,营地中有的男孩开了黄腔,奥本海默把这件事写到了信里。于是,他的父母接到信后就直奔营地,营地的主管进行了整治。

所有人都知道奥本海默是告密的人,这些孩子把奥本海默锁到一个地窖里,把他扒光了身体,在他的臀部和下体上泼了绿油漆,在一个冰窖里关了一晚上的时间,没有让他出来。

但是,奥本海出来了以后,不仅一声不吭,没有人跟任何人说,在营地又度过了接下来几周的时间。

讲完这两个故事,汪冰补充道: “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方面他以胜出别人的方式获得优越感、光环和荣耀,甚至还有豁免权, 另外一方面他在忍受痛苦的时候是非常坚韧的,他要保持自己优雅的状态

当你看到这些细节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是多么骄傲的在维护他天鹅的羽毛,哪怕他的脚在不停地滑水,他也要表现出高傲不群的优雅。”


作为《奥本海默传》的译者,汪冰还感叹, 诺兰电影中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我今天二刷的时候注意到电影中有一个一句话的桥段,斯特劳斯打开车门跟奥本海默说,‘你坐我的车走吧?’你们知道斯特劳斯在干什么吗?如果你们看过传记就会知道,斯特劳斯是想让自己的司机在送奥本海默的时候监视他。

实际上电影里面的每一帧画面,在传记《奥本海默传》当中可能都对应一个故事甚至是一个章节 。”

为什么奥本海默的故事

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奥本海默》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历史中的故事,却可以让当下的人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这些共鸣,有相当一部分 是来自于奥本海默本人的魅力


《奥本海默传》的审校方在庆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说明奥本海默在科学史上的影响何其重要。

“除了科学的贡献以外,他最大的成就就是曼哈顿工程。…… 他在整个曼哈顿计划当中,能够把所有这些顶尖的科学家协调起来 ,而且这些顶尖的科学家是最难管理的,因为科学家尤其是顶尖级的科学家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

政治界以权力来衡量,经济界以财富来衡量,但是在科学界是以优先权来衡量。如果你在和一些顶尖级的学者打交道,你要让他们得到了尊重,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而奥本海默非常艺术地处理了这一点

要想做到这点,你还要懂技术,所以你要协调新墨西哥的洛斯阿拉莫斯、田纳西的橡树岭、华盛顿州的汉福德,以及芝加哥的冶金实验室等地进行的工作, 而所有这些只有奥本海默一个人能做得到 。”

方在庆

在当下这个科技时代,很多科学领域都可能会有巨大的突破变化,甚至能影响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可控核聚变、常温超导体、AIGC、ChatGPT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材料学等等,都可能面临突破。

电影引发共鸣的另一个点,也正在自于此。

著名影评人电子骑士严蓬 在观影后分享道:

“这和奥本海默当时所面临的几乎是一样的状况。 科技能带来什么? 我认为大家看了电影《奥本海默》和传记《奥本海默传》就能很清楚意识到,答案不是简单的正面或负面,需要拥抱它还是拒绝它, 这就是奥本海默面临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所有人都要面对

这是诺兰特别有意思的点,他发掘了历史中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性,我们会跟他共鸣。我们可能没在奥本海默的位置上,没有那么大的责任。但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跟这些问题相关,将来有可能需要你做出自己的判断,发出自己的声音。”

汪冰说:

“我很喜欢最后停留在悲剧,因为我 们已经习惯了欢庆胜利,但是只有悲剧才让人反思。 我觉得 诺兰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唤醒所有人,我觉得今天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反思精神。

奥本海默传记中的珠穆朗玛峰

奥本海默是美国原子弹之父,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叙写他的作品数不胜数,为什么诺兰偏偏选了这一本作为他的电影灵感来源?

诺兰是这么说的:

这里有大量的权威信息 ,每一块石头都被掀开了,没有一块石头没有被翻过……


正是这样一座不可思议的知识宝藏,让我得以动手创作一部第一人称视角的剧本。我想从奥本海默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

诺兰没有在夸张,本书的两位作者—— 凯·伯德 马丁·J.舍温 ——是真的“掀开了每一块石头”。

他们采访的人中,有奥本海默的儿子彼得,还有曼哈顿计划时在奥本海默手下工作的科学家,也包括奥本海默曾经的好友哈康·希瓦利埃和爱德华·泰勒,后者在1954年听证会上的证词断送了奥本海默的职业生涯。

1982年,作者马丁·舍温(左)采访希瓦利埃(右)后与他合影

他们参考的文献中,有来自国内外的档案资料和个人收藏,国会图书馆中奥本海默自己留存的大量文件,甚至包括联邦调查局在超过25年的对奥本海默的监视活动中积累的数千页记录!


1941年,奥本海默已被联邦调查局列为可疑的激进分子,一旦国家发生紧急情况,他将会被拘留


凯·伯德和马丁·舍温的努力没有白费,《奥本海默传》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巨大的赞誉。


《波士顿环球报》盛赞该书“在有关原子弹计划和奥本海默的众多书籍中 堪称珠穆朗玛峰 ,是一项不可能企及或超越的成就”。


这本巨著接连斩获了 2006年美国普利策奖 (传记类)、美国书评人协会奖、伦敦达夫·库珀历史奖,又跻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堪萨斯城市星报》《芝加哥论坛报》年度图书推荐,成为《书目杂志》和《发现杂志》年度科学图书。



“奥本海默的故事是我所知最戏剧化、最复杂的故事之一,”诺兰说,“ 如果没有凯·伯德和马丁·舍温的原著,我想我是不会拍这部电影的。


因此,在看诺兰的《奥本海默》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这部原著。


看完这本书,你或许会明白诺兰为什么会拍奥本海默这个人物。


“我等着见你几十年了”


诺兰拍摄《奥本海默》时,作者凯·伯德去探班了,他和妻子在片场待了几个小时。

摄制组当时正在奥本海默原来待过的小木屋里进行拍摄——这个小木屋为了拍摄经过了精心修复。伯德看着基里安·墨菲一遍又一遍地扮演着奥本海默,并 对这位演员与他花了多年时间研究的对象的相似之处感到惊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