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色字
![](http://mmbiz.qpic.cn/mmbiz/IqPAV0yoYibVvkAmCNbNsm3eP1bgz4RoKzRN0iaPySjEnNADwan2rnh4GQe0rIicBxpFRziavGLKwubM53oS2bW7ibQ/0?wx_fmt=gif)
免费订阅!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手指上方的蓝色字体“每日健康知识”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来源:云上文化(yunshangshuhua)
新近,最近一位中国女官员在德国又火了!
2016年慕尼黑安全会议片段流出,中国前副外长傅莹代表中国发声,舌战群儒,见招拆招,十分精彩!!!
衔着风润儒雅的微笑,语气轻柔,语速不疾不徐,却给人一种无法反抗的压迫力,她四两拨千斤,有力地反击了对方的强盗逻辑。
记着问了个非常刁钻的问题,“中国是否对朝鲜失去了控制?”
回答“是”或者“不是”,都等同间接承认了中国在试图控制他国主权,于是她面带微笑温柔回应:“这种用语很西方”
当记者说中国“偷窃”美国时,温柔的她,笑脸立刻变得严肃,回应到:“这个词很不敬”
心平气和却又分毫不让,一针见血又刚柔并济。
现场视频,傅莹舌战群儒
很多人说看完这个视频被这个言辞犀利,语气温柔的女性圈粉了。
她的这套柔中带刚、刚柔并济,处处将东方女性的气质与神韵发挥到极致的风格,被誉为是典型的“傅氏style”。
她云淡风轻,却又不容置疑;温文尔雅却又不失锋芒,谈笑风生间与西方学者的机智交锋,尽显大家气派。
她意气风发,笑容温柔,
说话得体,风采迷人,面对外媒的刁难,谈笑风生间就能犀利,机智地化解危机,维护好中国的利益与形象,绝对的秒杀众人,难怪她突然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令所有国人想直呼她为真女神!
把傅莹与外国人的交锋整理成册,简直就是一本经典外交教科书。
当日本记者提问中国外交是否会更加咄咄逼人时,她严肃回应:
当外国对西藏问题纠缠不清,她用一个个反问,让质疑者闭上了嘴巴:
低调,优雅,有内涵,她从内到外的气质,是用衣物无法包装的,她是对气质最好的解读,女人学习的模范。
20岁女人的美丽,
是父母给的,60岁女人的气质,是自己给的。
傅莹谈笑间的魅力和风采,
是自己一点一点拼出来的,若一路顺风顺水,哪里会有这等刚柔并济,以不变应万变的魄力?
1953年1月,傅莹生于内蒙古通辽,
她的父亲阿民,师从蒙古族著名哲学家艾思奇,曾任中国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
他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而且写得一手好诗。
艾思奇
在父亲的熏陶下,
傅莹从小就十分爱学习,酷喜读书。
然而,14岁那年,
父亲没躲过那个时代特有的动乱,进了监狱,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但她依旧坚持学习,想用知识改变命运。
无奈16岁那年,
学校全面停课,她被迫辍学,上山下乡,被送到一个偏远的农场。
她开过拉煤的大车,爬过危险的电线杆,也架过沉重的荧幕……却从未放弃过丁点学习机会。
每天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然后一头扎进农场小小的图书馆内,埋头苦读。
厂里的广播放英文时,
就一字一句跟着念,几年下来,傅莹自学完高中所有科目,英语口语水平也上升了几个档次。
所有的困苦,
都是在给心灵披外衣,总有一天,在困苦下挣扎的人们,会发现自己其实已经穿上铠甲,内心坚实而强大。
恢复高考制度后,她数学满分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主修英语,同时还辅修了法语和罗马尼亚语。
1977年,
傅莹顺利进入外交部,成为一名翻译,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1985年,她被公派到英国肯特大学深造,每月交完房租仅剩一英镑,很多时候她就是靠喝水来艰难度日,但她还是拿到了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没有出去过,
自然不懂身处异国他乡的苦,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她的坚持,是傲雪的梅花。
35岁那年,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傅莹成为邓小平的贴身翻译。84岁的邓小平会见48岁的撒切尔夫人,因为一时紧张,平时十分严谨的她不小心将邓的年龄翻译成48岁,好在邓笑着解了围:“好呀,我有返老还童术,竟然一下子和布伦特兰夫人一样年轻了。”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35岁的傅莹在旁做翻译
之后,此事上了各大新闻头条,让傅莹意识到,自己的努力还不够,能力还不够,她要更加用心,无论是知识上,还是心态上。
一有时间,
就是书不离手,身边放杯茶,几个小时也不挪窝,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她在书中看别人的一生,
然后试着领悟,变成自己的东西。她每时每刻都在丰富自己,优化逻辑思维,提升外交能力,她的生命,是不断学习的生命。
后来的她更是担任各国大使: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澳大利亚联邦律政曾毫不犹豫地夸奖她是千里挑一的大使,最富有影响力和魅力。
在外任职期间,无数次面对挑衅,她都淡然处之。有一次,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提问关于中国军费不断增长,增强国防力量的问题。她微笑着,坚定不移且毫不客气地反问:
“我们有一个很弱的国防力量,我们就和平了?”
女人,内心都是用水做的,
但傅莹把自己用铁装起来,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她不会帮亲戚“谋路”,却毫不犹豫地把财物给没钱上学的孩子。
她在大千世界的每个角落,
守护着祖国的利益。
她也有自己的家庭,在他们的世界里,每天见面,是奢求,
但
外界的一切都打不败两人的感情,那是一种心意相通的默契,谁都代替不了。
傅莹不是倾国倾城的佳人,但阅读和阅历所给予的气质是其他都替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