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天的大会上,杨学山介绍了牛津大学报告中的预言,“2136年,所有人类的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
牛津大学与耶鲁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未来10年内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是机械性任务;2024年,机器人在语言翻译方面就将超过人类;到2026年,机器人能够比人类写出更好的高中水平的论文。
至于那些更复杂和更具创造性的任务,例如写书和进行高等数学运算,则需要更长时间。
最终,研究人员发现,到2061年,人工智能将可完成所有人类任务,到2136年将取代所有人类职位。
除了现有的职业会被人工智能代替。更恐怖的是,很多职业的产生还没交给人就被人工智能拿去了。
比如,谷歌说其能源管理经过智能优化,下降了40%。这就是说本来有个降能师的职业,还没产生就被人工智能抢去了。
杨学山指出,实际进程也许会有所不同。但是,这些场景终究会实现的。现在,人工智能不再是概念,而是真的来了。
杨学山说,作出以上判断是基于三个理由。首先是找到了一条可以实践的路径。“这条路径就是我们人的知识可以演变成机器可执行的策略,而且能比人更好地解决一些问题。”
其次是相应的计算资源可以得到。“实现人工智能的技术资源已经基本具备。从感知技术、传输技术到处理技术,包括对符号和语音的处理,这些能力已经形成,而且会越来越便宜。”
第三是社会现实有需求。“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社会发展,社会对人工智能都有很强的需求。”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近期也提出,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时机已经到了,今天就是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