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地图
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叫有思想。绝不浪费你的时间。轻松又有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埔寨火龙闹元宵 ·  16 小时前  
南方人物周刊  ·  冯骥 我们只是一群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全能王”韩梅:不再平平无奇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既然要公然寻求爱情,不如在脱口秀剧场找对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地图

台湾张忠谋:大陆举国之力也造不出高端芯片

思想地图  · 公众号  ·  · 2021-05-05 20:00

正文



一、为何有这样的看法?


对于中国芯片技术的开发,也许业内人士和普通民众的看法大相径庭。 张忠谋先生和荷兰光刻机巨头表达出这样的观点,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缺少在芯片半导体,以及光刻机方面的人才培养,没有足够的人才就无法冲击高端;另一方面是制造光刻机的高端零件被国外企业垄断,想买都买不到,更别提制造了。由于美国掌握着世界顶级芯片技术的众多专利,中国想要绕开研究出替代芯片技术难度很大。所以,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国。

台积电是世界最领先的芯片和半导体制造的厂商,而张忠谋就是该公司的创始人。目前全球能制造最先进的 5mn 芯片厂商只有二家,台积电就是其中之一。张忠谋说“中国就算举国之力也难造出顶级芯片”,就目前来看确实是事实, 只不过扎心的话由台积电老总说出来,国人有众多不甘心。 之前华为的大多数芯片都是向台积电订制的,在美国禁令下,台积电突然断供华为实属无奈之举。其实,台积电也是不愿意失去华为这个大的客户的。

当时比亚迪的总裁王传福就回应了一句话: “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 他认为别的国家的人能造,中国人也一样能造。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我们还能从无到有造出原子弹,难道造芯片比造原子弹还难吗?要知道,我们之前花钱从国外买回的一些光刻机零件,有不少都是中国人研究出来的。当时很多人就觉得他这是匹夫之勇。然而,在美国一再打压下,中国只能前进,很多国人都自信能够突破。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后来则表示, 中国无法制造高端芯片,问题不在硬件层面,而是缺少高端人才! 什么专业火,中国学生就上什么专业,大学就建什么专业。近几年最多的就是计算机,以前还有会计、法律也是非常多的人,反倒是工科的学生越来越少。不少学生上了研究生之后,也是跨专业到赚钱的行业去了。为什么华为的鸿蒙班设立在西北工业大学?原因在于国内某些名校的学生坐不了冷板凳,耐不住寂寞,学有小成后又跑到国外去了。

芯片技术的开发不在一旦一夕,不能急于求成,但是我们最终会迎来爆发的一天。 或许需要时间或许需要钱和精力,现在已经有许多的人和公司投入进去了,期待有一天能从封锁里闯出一条路来。如今再看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变得沉稳了不少,多家大学的集成电路学院相继成立,人才培养开始进行,企业们还花大价钱从台积电等企业挖人,光刻机的各种零部件,中科院各个研究所,各大学的研究机构在各个击破。


二、赞同者:大实话!


赞同张忠谋所言的人表示: 他说的是大实话、真心话。我们的短板从基础材料,到精密机床,跟发达国家差了至少 30 年!而这 30 年,是自废武功的 30 年,上世纪 70 年代中国半导体计算机行业世界第三,落后美日 3-5 年,领先韩台 2-4 年。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制造芯片的碳元素,我们现在纯度最多提炼到小数点后五个 9 ,现在阿斯麦都提炼到小数点后 11 9 了,更不用提什么精密机床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外的科研环境的确比国内好,科技人才外流的问题要解决好。

其实,这句话对在看到了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 中国的教育大多都是为了生存甚至是金钱,不像西方国家大多是兴趣和理想,所以很高端的科研人才极少。当今的教育是培养追富、追星、追网红的时代,教育观不改变,很难出科技有用之才。很多内陆城市,给你一个打印机等塑料配件,估计很多城市都造不出来,别不服。光刻机毕竟是集整个资本主义强国之力搞出来的,中国想在短期内研发替代很难。如果人才机制、薪资待遇改善,会有大量人才涌现!

搞芯片研发要尊重客观事实,正确看待问题。 你说原子弹能造就能造出顶级芯片?原子弹真的不过是芯片内的几条线路而已,科学发展到今天,原子弹连巴基斯坦和朝鲜都可以搞出来,真没什么大不了的。举全国之力本身就是个错误的想法,科学需要创造力,创造力的前提是兴趣与包容试错的宽松环境,把科学作为任务甚至是命令,只能适得其反。不是所有东西都有三山寨版,一个航发、一个芯片、一个光刻机就是给你样品也是难仿制的。

芯片制造需要技术、技巧和技能积累,需要有十年磨一剑,还需要面对失败。 现在的问题是,人才都一窝蜂的跑到国外,没人在国内积累 ... 这是硬伤。梦想不是现实,不解渴,不顶饿!中国需要从培养科技人才开始,而且还要建立留住科技人才的国家机制!不然,好的人才学成后都留在了国外,回国的都是二三流,怎能成事?还有,施一公教授说过一句话:清华最优秀的人才都去了金融领域,难道国家还不应该反思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