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会提出异议:这样的AI会扼杀各种机缘,用我们的过往喜好织成狭小的音乐之茧,将我们束缚其中。我们该如何探索新的音乐喜好和风格?
不用担心。你可以轻而易举地调整算法,让5%的推荐曲目完全随机化,冷不丁地来一支印尼民族乐器甘美兰演奏的曲目,或是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创作的歌剧,又或是最新的墨西哥“贩毒民谣”。
久而久之,通过观察你的反应,AI甚至能确定理想的随机比例,既让你接触到不同的曲风,同时也避开那些你不喜欢的歌曲。随机播放的比例或是降至3%,或是升至8%,皆为可控可调。
可能还会有人提出另一种异议:对于算法是如何确立情感目标的,这一点尚未明确。如果你刚和男友大吵一架,算法是应该让你伤心呢,还是让你快乐?它会不会盲从一个死板的“好”情绪和“坏”情绪衡量表?也许有些时候,伤心反而对你有好处呢?当然,人类音乐家和DJ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对于算法而言,这个谜团有很多有趣的解决方式。
方式之一是让用户决定。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评定自己的情感,算法会听从你的指示。你想沉溺于自叹自怜也好,想高兴得蹦起来也罢,算法都会乖乖听令。甚至你自己都没意识到,算法就能知晓你的心愿。
另外,你若不信任自己,还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知名心理学家,让算法遵从他们的推荐。如果男友最终将你抛弃,算法也许能伴你走过“哀伤的五个阶段”。
先来一首鲍比·麦克弗林的《Don't Worry, Be Happy》(别担心,要开心),帮你否认现实;然后,用阿拉尼斯·莫里西特的《You Oughta Know》(你该知道),激起你的愤怒;
继而搬出雅克·布雷尔的《Ne me quitte pas》(不要离开我)和保罗·扬的《Come Back and Stay》(留下来),鼓励你再去争取旧爱;
接着,用阿黛尔的《Someone Like You》(像你一样的人)和《Hello》(你好吗),随你坠入抑郁的深渊;最后,抛出格洛丽亚·盖诺的《I Will Survive》(我会活下去)和鲍勃·马利的《Everything’s Gonna Be Alright》(都会没事的),帮助你接受现实。
算法发展的下一步,是改动歌曲和旋律本身,通过微妙的调整,使之契合你的喜好。也许你很喜欢一首歌,但对其中一处地方不太满意。算法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每次播到那一段,你的心都要沉一下,催产素水平也会轻微下降。算法可以重新谱写或是删掉这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