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夜光杯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创刊于1946年5月1日,是目前中国报纸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副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广州港+东方海外,“株洲-广州”海铁联运班列 ...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这家货代巨头,与大货主成立合资公司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浙江海港、福建港口与莆田市政府三方签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夜光杯

人民大道的银杏叶

夜光杯  · 公众号  ·  · 2020-12-14 10:52

正文

身处魔都中心,感触最深的其实还是人民大道两侧的银杏叶,一阵风吹来,金黄色的银杏叶随风摇曳。

许多从外地来上海的朋友,总会到上海中心大厦看看。登上六百多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无论是俯瞰下面的黄浦江,还是远眺天边的天际线,站在上海中心大厦,其感觉正如这幢巨型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的名字一样,颇有身处魔都中心的自得。

其实,人民广场才是魔都这座城市的中心。走在人民大道上,无论是拐个弯走进那个寓意“天圆地方”的博物馆,还是转个身走进另一侧白色弧形拱顶的大剧院,亦或走进有“城市之窗”美誉的城市规划展示馆,“中心”的感觉是由心里升起的。

好多年了,我一直在一个剖面为“一边大来一边小、形似轮船不能跑”的建筑物里上班。由于上班的地方距离人民大道很近,偶尔得闲,便会在下班后,带上身份证,去大剧院买张三五十元钱的“公益票”,过过戏瘾。

我曾独自坐在最后一排,欣赏过乌克兰国家芭蕾舞团《天鹅湖》;也曾偏坐一隅,聆听过上海昆剧院的《牡丹亭》。虽然白天的倦意会让我眯着眼有如深思,其实是在似睡非睡之中,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从飘逸流畅的舞姿、缠绵婉转的唱腔中,让自己有些纷乱的思绪得以些许调整,让卑微的灵魂在这座城市中心暂且有了片刻安放之处。

身处魔都中心,感触最深的其实还是人民大道两侧的银杏叶。作为这座国际大都市的中心,人民广场的管理自然是非常讲究的。穿过人民广场的人民大道,中间的马路是用大块的石头铺就,这种路面不同于一般的弹硌路,也不同于柏油路,车辆行驶在上面,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凡响。边上的辅道则是中规中矩的柏油路,再边上才是人行道,而银杏树就位于辅路与人行道之间。

夏天走在银杏树下,人们会享受到树荫带来的片刻凉爽,但这时,人们的注意力很少会集中到银杏叶上。只有在深秋,翠绿的银杏树转为金黄,叶片三三两两掉落在地上,一阵风吹来,金黄色银杏叶一阵骚动后,又转入平静。

这时正是午后,阳光有点刺眼,朝树上望去,金黄色的银杏叶随风摇曳,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有如乌克兰的姑娘翩翩起舞,又如昆曲唱腔婉转悠扬。

仔细观察人民大道两侧的银杏树,会发现这里的银杏树长得和别处有点不一样,甚至有点奇怪。银杏树生长在铺路和人行道之间,但树冠却只在人行道一侧,深秋时节走在人行道上,人们举头可见满目金黄,但辅路那边却是光秃秃的。再仔细看看,这些银杏树并非天生如此,估计是园林工人为了辅路车辆行驶方便,剪去了那边的树枝。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随着身体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走在人民大道上,并不是每次都是那么轻松惬意。年复一年的深秋,日复一日的黄昏,拖着满身疲惫,深一脚浅一脚走在人民大道上,昏黄色的灯光透过银杏树枝桠随便洒落在地下,脚下昏黄一片。踩在吱吱作响的银杏叶上,身体飘飘然,恨不得立即就能倒到家里的沙发上,纵然银杏叶再漂亮,也无心欣赏,这种身心疲惫的感觉,相信许多上班族感同身受。

318国道的原点就在人民大道。前几年,一位多次户外同行的驴友从这里出发,一个人骑车去拉萨,他到达布达拉宫的那天早晨,把照片发在群里,我既为他高兴,也有点羡慕和忌妒。我知道,自己这辈子大概不可能骑行去拉萨了。

当然,我可以在金黄色银杏叶掩映下的原点转过身,走进那个“天圆地方”的建筑物。在那里,或许会找到不一样的诗和远方。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亮“在看”,给我们留言,把它分享到朋友圈。
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击下面的篇目链接,可重读夜光杯微信公众号11月高点击率美文:
人物 | 林青霞:镜前镜后,人美如一
人物 | 陈薪伊:我最得意的作品是女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