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是一个伟人的生日。他活着的时候,代表了世界上所有被压迫人民的最大希望。伟人已逝,我们深切缅怀。在这军改深入推进之际,我们深深地感到,仍然需要他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
从最近热播的电影《长城》说起。她耗资巨大,场面宏伟,画面炫丽,演员阵容强大,但是从网上的评论看并不妙,豆瓣评分仅为5.4分。创作者本身肯定是花了很大力气的,对于里面的每一个场景设计都煞费苦心,对于故事情节的设计也是仔细斟酌的,但是为什么叫好的人不多,叫骂的人却很多呢?
原因还是在于走的是资本和精英的道路,脱离了人民群众,无法在人民心中引发共鸣。尤其是,里面让一个女孩子当防御军队统帅,显得莫名其妙,与人民对传统的认知完全不符。多少年后,人民可能记住对这部电影的批判,但是很难记住这部电影本身。
对于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毛泽东有一个十分经典的论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句话是他历史观最生动的概括,既是他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继承和升华,又是他领导中国革命多年的经验总结,更是他对于蕴藏在人民中力量的感概。
军改作为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推动这次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最终必然还是人民,对于军队而言就是基层官兵。只有基层官兵广泛地参与到改革当中,军改的车轮才会滚滚向前。
只有相信基层官兵,才会真正地发动基层官兵。毛泽东非常相信群众的智慧,他说:“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相反他对领导干部却要求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他说:“没有你,地球就不转了吗?地球还是照样地转,事业还是照样地进行,也许还要进行得好些。”实际上,基层官兵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对于这支军队的问题在哪,怎么改知道得很清楚。比如微信公众号的很多文章就是基层官兵写的,这些文章反映出来的问题真实性和深刻性都不亚于机关大笔杆子写出来的东西。
在改革的方案、政策、法规制定过程中,广泛地问计于基层官兵。毛泽东非常重视这个方法。在起草宪法草案时吸收了全国有代表性的8000多人参与讨论。现在,网络已经非常发达了,不需要找一群人来专门讨论,对于军改的一些方案、政策、法规基层官兵已经在网上广泛地开展讨论,对于其中的一些成果是不是可以吸收进来?比如岗位轮换制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共识,能不能吸收到新的军官法中去?
发动基层官兵参与需要让基层官兵在改革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毛泽东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只要大多数基层官兵能够通过改革,待遇更好,个人价值实现平台更多,用人环境更加客观公正,就不会缺乏参与改革的热情。
发动基层官兵参与需要建立新的人才选拔体系,让基层官兵的智慧在新体制中释放。依靠现有的人才选拔体系,一级一级向上推荐人员,这无异于同质化繁殖,最终选出来的人,还是符合原来体制要求的人。回想改革开放,正是恢复高考,建立了新的人才选拔体系,才开启了大幕。如果仍然坚持村支书推荐上大学制度,很难想象改革开放能取得成功。
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无序参与将带来灾难。毛泽东的人民主体史观并不是人民怎么说就怎么做,而是着眼人民长远的、全局的利益来引导群众。比如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一些人提出要“施仁政”,减轻人民赋税。毛泽东就反驳:“说到‘施仁政’,我们是要施仁政的。但是,什么是最大的仁政呢?是抗美援朝。要施这个最大的仁政,就要有牺牲,就要用钱,就要多收些农业税。”“所谓的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
毛泽东的人民主体史观告诉我们,军改是一段基层官兵无法缺席的历史进程,无论早晚,基层官兵都将成为这场改革的主人。电影《长城》,花费巨资,耗尽心血,最终却拍出一部华丽而并不叫好的电影,值得我们深思。
图/魏建顺
前一段,剑客君的一篇《70多万元!这真是军官与士官的不同么?》刷爆了朋友圈。这篇文章反映的问题本质是,当革命话语体系淡去后,一些仍然没有变化的人事制度在金钱主导的新话语体系下的尴尬。
我军的干部军官士官待遇制度沿袭了几十年,大体上并没有变。这些制度在革命话语体系中,军官和士官地位的高低是毋庸置疑的,二者的差别在于思想觉悟、能力、荣誉、政治待遇。举个例子,以前军人相亲,女孩子首先看对方上衣是两个兜还是四个兜。
但是,这些制度进入金钱主导的话语体系就尴尬了。现在女孩子相亲,关心的是房子、两地分居、工资收入等与物质利益紧密相关的因素,军官身份带来的荣誉可以忽略不计。过去军官的优势在于可以随军,但是现在哪个女孩子愿意为了几百块随军费和城市户口,放弃工作住在部队里?
再比如,过去军官可以转业是一大优势,但是现在军官安置越来越差,如果士官有关系,安置得还好些。这里并非说士官的待遇就多好,从整个社会讲,士官也牺牲奉献非常多,也是革命话语体系淡出后的受害者。
战争中,金钱等物质因素作用是有限的。我们官兵在作战、急难险中任务面前,总是冲锋在前(其他人想冲锋在前都没有机会),正是革命话语体系作用。因为冲锋在前,能够获得巨大威望和荣誉,这是军人的政治生命。这些是金钱没办法实现的,毕竟在金钱面前,命更重要。而在革命话语体系中,政治生命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自然生命的重要性。所以军改,不是去革命化,而是要进一步强化革命话语体系。
这种评判是基层官兵的真实评判,而不是通过某个领导或者立功受奖证书来评判。如果二者相背离,后者的道德评判非但不能强化道德评判的力量,反而起到负面作用。比如,过去受郭徐影响,在不良政治生态下,一些立功受奖成为利益瓜分的方式,部分品行低劣者反而成了先进典型,给部队造成了很坏影响。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道德评判应该交给大多数人,而不是极少数人。强化基层官兵道德评判就是要通过制度、舆论、评议、组织生活等手段,让说假话、两面人、为私欲所惑等品行低劣者难以在部队生存,更难以走上领导岗位。
还要有纠错的能力,如果品行低劣者走上领导岗位,基层官兵要有通过道德评判把他赶下去的权力。前些年,军队革命话语权淡化的部分原因在于一些品行低劣者反而爬上了相当高的位置,而基层官兵却拿他没办法。
在革命话语体系中,并非只讲道德,不讲能力,而是非常强调能力。没有能力就没有威信,没有威信就没有政治生命。王明、博古虽然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攫取了党内最高权力,但是能力不行,最终被赶下台。
革命战争年代,军官都是靠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威信,走上了领导岗位,所以下级对上级服服帖帖,打心里佩服。革命话语体系的淡化与一些不学无术的人靠溜须拍马、利益输送走上领导岗位不无关系。
和平年代评价一个人的能力绝非易事。过去打仗,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很简单,就看能不能带着大家打胜仗,现在该如何评价?还是需要靠客观实际来评价。这个客观实际就是要多执行任务,也就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是骡子是马,经常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毫无疑问,革命的话语体系在体制外的市场经济中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军人的最终归属是金钱话语体系,那么革命话语体系也就失去了存在基础。这些年,革命话语体系的淡化与转业安置质量差不无关系。
一名军人在革命话语体系中非常珍贵并为之付出心血的崇高理想信念、荣誉、政治生命等,在转业的时候,一夜间化为乌有,很难相信他会信革命话语体系。所以,军改不管怎么改,转业退休安置始终应该是这支军队的主要安置手段。近些年来,因为转业安置发生的各种问题,不是转业安置本身的问题,而是转业安置不够好的问题。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同时,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
实事求是的前提是获取客观事实。改革是一个开创性事业,一不小心就会脱离实际。所以改革过程中,决策层最关心的就是真实情况的反馈。现在的情报获取渠道主要是由下至上一级一级往报,这种情报传递方式难免出现各级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传递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篡改、取舍。
当然,并非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一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情报监察机关,对上报信息进行抽查,对与上报假情况邀功或者误导决策者与贪污腐败同等论处;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直通基层的信息反馈渠道。
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精神,也就是从客观事实出发,研究分析出客观规律,再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规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标准。对于军改而言,就是战斗力标准。毛泽东说“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就是说,不要迷信”,正是这个道理。军改过程必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过程,一些人可能会拿出一些很唬人、玄而又玄的东西来压阵,由于这些东西实践中无法检验,因而陷入无休止的争论。
对此,毛泽东一语道破玄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说到底,不敢用战斗力标准来检验,拿一些很玄的东西唬人,还是私心作怪,维持既得利益的需要。
伟人已逝,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今天,我们军改,仍然需要从这座宝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相信,只要依靠基层官兵,发动基层官兵,在习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军改必然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