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掌上太原”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精彩内容了。
昨日,省住建厅公示《太原都市区规划(2016~2030)(草案)》。太原都市区将打造“双城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双城”指两个中心城区,包括太原主城区以及太原—晋中共建区。“多组团”指阳曲、泥屯、清徐、徐沟、西谷、修文等6个产城融合的城镇组团。
省住建厅官网截图
为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发挥太原都市区对全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提升省会太原在全国的地位,依据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战略的安排,我省特编制了太原都市区规划。
公示的内容显示,太原都市区规划范围确定为:太原市六城区、晋中市榆次区、清徐县和阳曲县行政管辖范围,面积5457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按照定位,太原都市区将发展成为国家能源服务及创新中心,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示范区,太原都市圈(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主体和引领中心。
规划目标提到,到2030年,太原都市区将实现资源型经济成功转型,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自主创新基地和新兴产业基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单中心的空间结构得到根本扭转,城乡生态系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综合竞争力、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760万,建设用地控制面积980平方公里(含产业区产业用地294平方公里)。
空间布局上,太原都市区全域范围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4大类差别化政策分区。其中,优化发展区包括太原、晋中现有城区范围。重点发展区包括产业园区组团、清徐县城、阳曲县城和若干重点镇规划区。限制开发区包括中心城区外围山前地带、浅山地带和组团间的生态廊道。禁止开发区包括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区、永久性基本农田集中区。
根据规划,基于都市区历史演化阶段性特征、生态格局等因素,确定太原都市区城市空间结构为“双城多组团”。
“双城”指两个中心城区
其中,太原主城区定位为区域性的金融、商业、文化、科教中心,全省产业转型和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
太原-晋中共建区(晋源-小店-榆次)定位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新兴产业集聚区、国际性低碳技术及煤基产业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宜居城市建设主体区。
“多组团”指6个产城融合的城镇组团
依托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和新兴产业园区,集聚创新资源、现代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着力打造山西创新转型新引擎。包括阳曲、泥屯、清徐、徐沟、西谷、修文等组团。
在生态支撑体系上,太原都市区将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四区”,实行分区控制、分级管理,形成“两环一网、四纵四横”的生态安全格局。
其中,“两环”是指,在中心城区和重点发展区周边,规划东西山生态修复圈、环城生态圈。“一网”是指,沿城郊设置旅游公路,沿都市区内的河湖水系、大型绿楔建设步行绿道,将生态斑块连接成网。
“四纵四横”是指,贯穿都市区设置大型生态廊道,既是控制城镇组团无序蔓延、阻止摊大饼、避免城市病的生态隔离带,又是抵御雾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通风廊道,也是区域基础设施廊道和野生动物迁徙通道。
具体来说,四纵——汾河大型生态廊道、沿太中银铁路和干渠生态廊道、沿太原与榆次之间铁路和高压走廊生态廊道以及修文西部沿铁路生态廊道。
四横——卧虎山——涧河——森林公园——汾河——北排洪渠生态廊道、乌金山——太原中心城区南隔离带——晋阳湖湿地——西山生态廊道、榆次东八缚岭——铁路及高压走廊绿带——太原经济区及小店南侧绿带——汾河绿带——晋阳古城保护区——蒙山生态廊道以及潇河及其沿线绿带。
太原晋中同城化方面,将实现金融、电信、社保、人才流动、医疗认证、农产品检测认证、公共交通、基础教育等领域的同城化发展。
其中,以“规划同筹、交通同网、设施同布、生态同建、环境同治”为导向,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将太原、晋中两市行政边界的结合部确定为“同城化重点协调区域”,通过拓展新的城市空间,推进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生态修复的一体化。
在太原—晋中共建城区,依托山西科技创新城,重点进行现状园区的协调与共建;在潇河一带,依托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现时代产业园区,重点进行现代产业园区的协调共建。此外,在国家综改试验区配套政策层面、省部级层面、省各职能部门层面、市级和市各职能部门层面以及金融、电信、市政等专业部门层面,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与法规,建立起多层次的协作机制和机构以及同城化规划的编制、审批、管理和监督制度。
来源:山西省住建厅官网 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