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薛定谔的菌
权益事,事无大小;权益部,亲力亲为。物院学生会权益部为给广大物院学子提供一个接收消息的优质渠道,设立了物院权益的微信公众帐号。通过权益的微信平台,同学们能够接收到由学院院办、学生会、社团所提供的通知,以及与同学们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提示与消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单  ·  6 个冷知识,第一个就惊掉下巴! ·  3 天前  
国际家居  ·  简约好气质,看着就舒适! ·  2 天前  
国际家居  ·  简约好气质,看着就舒适!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薛定谔的菌

【新闻速递】国家宪法日,检察院公开硬核数据!

薛定谔的菌  · 公众号  ·  · 2019-12-04 21:17

正文

◆◆
国家宪法日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超硬核!

最高检第33次检察开放日

公布几组重要数据


全国检察机关持续加大

办理涉黑恶势力案件力度

2019年以来

批捕涉黑恶犯罪18421件


2019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捕涉黑恶犯罪18421件53015人,提起公诉涉黑恶犯罪11737件77152人,针对云南孙小果涉黑案、湖南新晃县“操场埋尸案”等社会影响大的涉黑恶案件,组成专家组跟踪指导,推动了案件的依法深入查办。这是记者12月3日从最高检第33次检察开放日上获悉的。


检察机关落实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针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黑恶势力犯罪,全国检察机关持续加大办理涉黑恶势力案件力度。充分发挥“捕诉一体”优势,与公安机关共同研究涉黑恶案件提前介入的举措,促进提高侦查取证质量。全面落实省级检察院统一对涉黑和重大涉恶案件严格把关制度,做到“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


检察机关依法办理正当防卫案件,引导弘扬社会正气。各级检察机关坚持把客观公正作为履职的本质要求,持续更新检察理念,追求最佳的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根据去年昆山龙哥案情况,最高检专门下发第十二批指导性案例,通过福建赵宇案、河北涞源反杀案、邢台董民刚案、浙江盛春平案、云南张世才案等一系列案件的成功办理,司法政策得到引领,昭示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进一步鼓励了见义勇为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


深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检察机关又一个发力点。今年以来,各级检察机关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围绕主导责任更积极、更主动、更充分履职。前十个月,全国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493492件,占同期办结刑事案件的44.1%。为解决制度适用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促进这项制度的落实,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下发了《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


2019年前10月

检察机关信访答复率达98.9%


落实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是最高检在2019年两会上向全国人大作出的承诺。2019年前10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收到630403件信访,能够回复的都已在7日内程序性处理;其中符合检察机关管辖的有近8万件,答复办理结果或进展的有78996件,答复率为98.9%。检察机关交出的这一份答卷,得到了参加最高检第33次检察开放日活动各方人士的由衷点赞。


落实宪法关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扎实办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检察机关一直在努力。2019年,最高检采取调研督查等方式,先后到贵州、浙江等省检察机关专项调研落实情况,推动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逐步落地、生根、见效。最高检还先后对5起典型申诉案例进行公开听证。


检察机关结合服务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强对被害人及其亲属合法权益的保护,积极探索实行刑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司法救助制度。2019年前10个月,全国检察机关提起国家司法救助10126件,对贫困户、刑事被害人的未成年近亲属等其他当事人,共开展救助3059人。


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对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司法保护。去年最高检针对校园性侵问题向教育部发出“一号检察建议”,为确保“一号检察建议”落地落实,最高检单独或会同教育部,先后赴多地进行调研督导,还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守护明天》第三季,提高法治宣传效果,扩大“一号检察建议”在广大师生家长中的知晓度。


检察公益诉讼积极稳妥推进

2019年前10月共立案

环保公益诉讼案件58785件


2019年前10个月,检察机关共立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8785件,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3.7亿元。这是12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33次检察开放日上透露的信息。


全国检察机关落实宪法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今年以来,检察机关助力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门对公益诉讼检察参与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出部署。合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对38起破坏长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挂牌督办。扎实推动黄河“清四乱”,自2018年12月起共受理水利部门移交“四乱”问题线索2339件,立案公益诉讼案件1097件。认真开展“守护海洋”行动,沿海11省区市检察机关开展“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


贯彻“四个最严”,紧盯食药安全不放松。检察机关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2019年前10个月,共立案相关公益诉讼案件31645件,通过办案督促查处、回收假冒伪劣食品14.8万千克,假药、走私药品2.8万千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各地检察机关主动回应群众诉求,在办理好法律明确赋权领域案件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办理问题突出的其他领域案件。尤其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生产、互联网、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扶贫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公益损害问题,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依法履行职责。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微博)



◆◆

浙江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

入学就业不归入档案

◆◆



日前,浙江省检察院联合浙江省委宣传部、共青团浙江省委等12家单位,共同出台《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规定对于犯罪记录被封存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应当出具无犯罪记录书面证明,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也不得将有关法律文书归入学生档案、劳动人事档案。据浙江省检察院统计,自2016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通过及时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让145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考上了大学。


修订后的《实施办法》对犯罪记录封存的内容、犯罪记录查询程序以及监督追责机制都做了进一步完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不仅要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于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进行封存,对2012年12月31日以前审结的案件符合规定的,相关犯罪记录也应当予以封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