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争哥
前Google工程师带你一块学技术!10万人都在学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之美》《设计模式之美》专栏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眼瞎了,羽毛球打的 ·  2 天前  
环球科学  ·  让两台机器人“共脑”合作:与OpenAI“分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争哥

在人生低谷中四处碰壁(一)

小争哥  · 公众号  ·  · 2021-05-27 23:59

正文

在离开Google那篇文章中,我提到了Google的种种不好,很多留言说进Google也逃不了CRUD啊,也没什么好的。 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那篇文章主要讲述我为什么离开Google,所以,只捡着不好的说了,好的方面就没讲了。

实际上,在Google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基本功,比如编写高质量代码的能力,这其中就包括Code Review、单元测试、代码规范等等。在Google 2年的工作时间里,我做了无数Code Review、写了无数单元测试、跟大牛讨论了无数问题,所以,积累了一手的开发高质量代码的经验,也从大牛身上学了很多东西。总之,做事的能力锻炼了很多。

言归正传,这篇文章主要说我的创业经历。我的创业经历虽然不长,只有2、3年的时间,但比起同样上班2年,要狗血不知道多少倍!如果有酒,凑在一起,能跟你们讲上一晚上。不过,公众号还是想主打讲算法,不想走偏了,所以,还是得尽快结束掉这个连载,所以,我就先捡一部分说说。剩下的哪天有空了再跟大家扯。

上篇提到,在上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鼓捣着创业了。记得当时在Google,某一天吃中饭的时候,一群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天,结果就认识了Google的一位产品经理于浩(化名),之后我就经常跟于浩一块聊产品、聊创业。当时,他有个想法,想做一个互联网社交名片的产品,国外有类似的产品aboutme,可以放自己的人人、微博等社交账号上去,也可以写一些自己的介绍等。总之,是一个富媒体的、更生动的互联网社交名片。

当年人人还没死,微博才刚刚开始火热,社交产品是很多创业者比较热衷的创业方向,也是投资者比较关注的赛道。所以,尽管自己觉得类似aboutme这样的个人名片,社交属性不强,产品过于单薄,但作为尝试,练练手,也是不错的!

我跟于浩一拍即合,他画线框图、设计UI,我来开发实现。为了尽快把它弄出来,我就拉了一块来上海的大学同学,一起开发。

网站不复杂,我们三个简单做了一下分工,就开始动手开发了。因为是第一次做,所以在浏览器适配方面,做的有些不好,但总归可以演示,算是一个不错的Demo。于是,周末的时候,于浩就约了一位他北京的朋友,说是做投资的,一块见个面,聊一聊。

当时,我记得是选在一茶一坐碰面,于浩和他的投资朋友先到,我们三个坐地铁过去。因为最终是我集成的,所以,在地铁上,我的两个同学想看下网站最后的样子,于是我就打开电脑给他们演示,结果,就发现出问题了,网站打不开了。于是,就上演了程序员在地铁上修Bug的一幕。

还好,在地铁到站前,终于修好了。成功给于浩和他的投资朋友做了演示,投资朋友也决定回北京之后,就会做商业计划书,见投资人。不过,从聊天中,我也隐约发现,这位朋友也并非真正的投资人,只不过是一个网站运营罢了。不过,有人一块干,总归是好的。我们选择了相信他!

在这期间,我去Google总部出差,一呆就是好几个月,因为时差关系,联系少了很多。之前,于浩的朋友还信心满满,但慢慢地就开始指出产品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之,一句话,产品不够好,融资困难,他再继续努力...毕竟都还在工作,大家也都没把这事太放在心上,慢慢地,我也感觉到,这事估计要黄了...不过,黄就黄呗,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就当练手积累开发经验了。

出差晚上闲着没事干,我在逛人人网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复旦毕业的哥们(诸葛)写的帖子,文采了得,对创业分析的头头是道,而且留了邮箱,说找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于是,抱着多认识一个人的心态,我就往他的邮箱里发了一封邮件,介绍了下自己。结果,很快就得到了回复,说可以约见面聊聊。

从美国回到上海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约他见面了。当时约在星巴克,一块见面的还有另一个大叔。诸葛自己在搞一个PHP线下培训机构,不过,好像不温不火,勉强糊口,想要二次创业,做其他产品。当时, 诸葛 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业想法,想做线上经纪人网站,帮十八线小明星对接赚钱的活动,反过来,帮助活动找小明星。实际上,我对这个也不是很感兴趣,但 诸葛 不仅文采好,口才也非常了得,说的我很心动。

旁边的大叔也有些心动,不过,大叔因为年龄较大,姿态摆的很高,一副要指导我俩的感觉,一直重复着资源很重要,他有资源这样的话。他反复地说, 诸葛 就开始烦了,直接来了句:你别说了,我们没法合作。大叔非常生气,觉得诸葛不尊重人,两人差点吵起来。于是,大叔愤怒离开,临走还劝我,不要跟 诸葛 这种人合作,我也只能微微一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走出来真的可以见识人间可笑!

尽管有些不愉快,但跟 诸葛 聊得还算投机,打算再往前推进一下,让 诸葛 先做个PPT,画一画产品原型图,然后再碰面聊一下。跟于浩的事情黄了之后,现在又遇见 诸葛 ,感觉又重新燃起了创业希望!

接下来,跟 诸葛 的几次碰面,都是在星巴克,一杯30多,喝的我也挺心疼。不是钱的问题,关键是我比较讨厌喝咖啡,但不在星巴克,也没有更好的地方。后来, 诸葛 还介绍了他的另一个朋友小B,一块参与进来。再之后,还认识了小C、小D,他俩也都有参与进来的想法。

我跟 诸葛 商量,大家每人出2万块钱,凑在一起,作为创业启动金,这样大家会更重视一些。一说出钱,小C、小D就打了退堂鼓。 诸葛 同意,小B在读在职硕士,说没钱,但 诸葛 愿意帮他垫上。当过了几天,我马上要给 诸葛 的银行卡打钱的时候, 诸葛 邮件告诉我,觉得时机还不成熟,不想干了!

当时又气又恨,跟他聊了那么久,光去星巴克就去了不知道多少次,创业热情如此高涨,结果被泼了一盆冷水!不过,事后过了很久,才知道,之所以 诸葛 会中途放弃,是因为小C和小D在中间挑拨。他们几个饶过我,凑在一起,做了一个旅游的团购网站。结果运营的也一般,最后也关掉了。之后 诸葛 去360做了程序员,再之后就没有联系了!

经历过这些不靠谱的事情之后,我就觉得,靠别人是不行的,自己得主导创业。这次,我打算做一个英语学习网站。当时还在Google上班,靠晚上和周末,开发出了网站的第一版。


用户可以将优酷或者其他网站的英语视频、资料等,收集到自己的主页里,当然,用户也可以查看其他人收集的资料。网站自己也会优选一些英语资料发布到首页。

说实话,这个产品设计的还是蛮好的。种子用户来自一些英语学习QQ群,粘性非常高,大家也很乐意去看里面的资料。有了这个产品之后,我才敢正式从Google离职。离职的时候,领导和HR问我要去干啥,我也没敢直说,怕混不好被鄙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