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能源新媒
《能源》杂志官方微信。深度关注能源经济现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发现新西兰  ·  新西兰但尼丁在“招人”,打出的广告太有梗了 ·  2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刚刚开业!奥克兰中餐Fin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能源新媒

揭秘擎天巨人的“安全基因” ——5个角度讲解混塔的安全性

能源新媒  · 公众号  ·  · 2024-07-02 16:02

正文

在风电机组大型化、大功率化的发展趋势下,混塔开始受到关注。根据CCPA风电混塔分会的调研显示,轮毂高度超过140米,混塔就开始展现其经济价值、安全性、稳定性等优势。 现阶段,钢混塔架无疑是行业最优的选择。



2023年,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风电机组中标量为6632.2万千瓦,陆上风电机组中标量为5925.7万千瓦。其中确认为混塔项目的为 1786.9万千瓦,占陆上风电机组总中标量的30.2%。主流的单机容量在 5.X 和 6.X 兆瓦(MW)范围内,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类型为 C75-C80,塔筒高度约为 160-170 米。(数据出自2023年中国风电混塔年度行业发展报告。)


根据中新经纬对“和展能源”董事长王海波先生的采访中得知,若国家每年的风电装机如果按照一亿千瓦计算,使用混塔,从现在的140米升级到200米,大概能增加发电量500千瓦时/千瓦年,20年带来的新增电费收入约3500亿元。相当于只需增加700亿元成本,每年就带来150亿元的收益,产业的商业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混塔行业的健康发展对风电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值得让从业者们团结起来,共同保护好行业的秩序并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消除对混塔的误解,本篇文章将从 设计 生产 运输 安装 运维 方面来介绍混塔全流程的安全管控。



混塔的安全性是一个全面的概念,覆盖了设计、生产、安装和运营的各个阶段,和大家一起了解下每个阶段的关注点,以及对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


1. 设计阶段的安全保障

混塔的安全性是确保风电塔架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承担来自五个主要方面的载荷:稳定载荷、循环载荷、随机载荷、瞬变载荷和共振激励载荷。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混塔的结构性能必须从力学角度确保安全。


2. 生产过程中的严格质量控制

在混塔的生产过程中,工厂的生产环境、设备条件、供应链的管理、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工人的水平是影响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


针对生产环节,CCPA风电混塔分会与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携手,推出工厂生产能力评价工作,为行业提供更优质的选择。本次评价体系,以ISO 9001框架为基础,并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参考多项国家、团体标准,力求打造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涵盖工厂能力的各个方面,包括原材料、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人员能力、质检/记录等。评价形式包括文件审查、现场审查、实验室检查、人员访谈等多种形式,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运输的方案规划

专业的运输公司需要做好详细的路线规划,确保混塔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证安全运抵现场。


4. 安装过程中的安全考量

安装过程中,混塔设计及生产企业在混塔安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混塔企业应派驻项目管理人员,对进场的混塔构件及配套部件产品进行质量、数量交接检查,确保进场产品质量和数量满足设计图纸和安装质量要求;应在混塔安装前,组织对安装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和质量监督。安装团队通过培训后,需具备处理复杂安装任务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从而减少安装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


5. 运维及缺陷修复

尽管在设计和生产阶段已经采取了最严格的措施,风电钢混塔在服役期间,仍可能面临缺陷和需要维修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缺陷都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混凝土塔筒构件的缺陷按其对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缺陷和严重缺陷:


1) 一般缺陷:对构件的外观质量造成影响,尺寸偏差等数据在允许偏差范围,不影响结构的安全。可以通过修补方式,使其重新满足使用功能和出厂质量控制要求。


2) 严重缺陷:不仅对构件的外观质量造成影响,而且影响了结构使用安全,超出了质量控制范围。此时应评估对安装和结构安全的影响范围,必要时进行无损伤或结构监测。对可通过加固等技术手段处理的,应制定专项加固方案,形成结构分析报告。对于结构影响大,加固等技术手段处理后,也无法达到设计技术要求的构件,应进行报废处理。


下面重点解答大家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


在混凝土塔筒结构设计时,应进行安装阶段的吊装、涡激等方面的结构安全复核。


1) 吊装/安装

混凝土塔筒结构吊装时,应根据吊装的特点,确定环间座浆时调平垫块的面积、数量和材质,满足塔筒段顶部调平以及承受上部塔筒吊装时的自重荷载要求。应根据塔筒段自重和吊装安全要求,确定吊装时每段塔筒吊点荷载大小,计算吊点数量和预埋吊具的选型。


2) 涡激计算

混凝土塔筒设计时,应根据当地的风况条件,通过数值模拟或理论计算,分析涡激效应对塔筒结构的影响,判断混凝土塔筒的吊装安全,以及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


在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发电过程中,风力作用于叶片引起其变形和挠度 ,尤其在叶尖处由于风速较大,风荷载随之增大,导致叶尖挠度最为显著。塔筒直径的增加将减少叶尖与塔筒之间的距离。当叶尖的变形挠度过大,使得其与塔筒的距离过小,便可能发生扫塔现象,即叶尖在运转中触碰到塔筒。


为避免扫塔现象,在设计混凝土塔筒结构时,应详细考虑主机厂提供的叶尖处扫塔距离控制值的要求。方案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叶尖处的塔筒荷载,计算塔筒直径,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满足扫塔安全要求。如果扫塔安全设计不满足要求时,则必须对方案进行迭代修改、优化结构设计,优化风机荷载,直至满足安全设计要求。


在混塔设计中,应进行塔架频率计算,避免与风机频率相交,产生共振,确保塔筒结构安全。应根据混塔形状尺寸、材料性质等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出塔身结构的自振频率。根据风机的运行控制频率要求,判断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应进行结构设计迭代优化,直至满足设计控制要求。


对于混塔的频率控制,由于混凝土材质的离散性较大,设计频率与实测频率之间存在差异,应加强实测频率与设计频率之间的数据收集,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设计频率进行计算修正。


要做好混凝土塔筒构件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


1) 模具验收

在使用模具之前,对模具进行验收,确保模具表面平整、无裂缝、无变形等缺陷,保证模具的质量符合要求。


2) 首件制作

在正式生产之前,对生产的首塔每一片构件,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确保生产工艺和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3) 生产操作

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确保其了解操作要求和流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避免操作失误导致质量问题。


4) 工序检查

在每个工序结束后进行工序交接检查,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止问题扩大。


5) 原材料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对水泥、骨料等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企业内控技术要求。


6) 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控制

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水灰比等参数,确保混凝土均匀一致,防止出现大面积气孔和质量缺陷。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振捣方法,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的质量问题。


7) 养护及拆模控制

对浇筑好的混凝土进行及时养护,保持其湿润和适宜的养护温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控制拆模时间,确保混凝土脱模强度满足设计和工艺制度控制要求,避免在拆模过早时出现损坏或变形。


8) 加强堆场养护

对已经拆模的构件进行堆放贮存时,注意平整堆放,避免出现变形或损坏。同时进行必要的浇水养护,保持构件表面的湿润。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塔筒构件生产过程的质量,确保生产出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的高质量构件。


混凝土风电塔筒 构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出厂运输并安装:


1) 构件出厂龄期

构件出厂前应充分养护,出厂时必须满足设计和相关标准规范规定的龄期要求。


2) 强度和质量要求

构件出厂前需要进行强度检测,确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出厂强度控制要求。


构件在出厂前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构件表面平整、无裂缝、无明显的缺陷。


3) 随车资料要求

构件运输应随车携带完整的出厂资料,包括构件生产质量证明书、强度检测报告、运输安全合格证等文件。


4) 运输时的固定和保护措施要求

构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固定和保护措施,以确保构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通常可采用专用的运输车辆,并采取固定绑扎、加固支撑等方式固定构件,并加装保护垫等防护设施,以防止外界碰撞和挤压造成的损坏。


5) 现场二次验收

构件到达安装现场后,需要进行二次验收,确认构件在运输过程中未受损坏,并满足安装要求。如发现损坏或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生产厂家进行处理。


6) 缺陷的修补

如在二次验收中发现构件存在缺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补。轻微缺陷可进行修补处理,严重缺陷则需重新生产或更换构件。


混塔设计及生产企业在混塔安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产品进场验收交接

混塔企业应派驻项目管理人员,对进场的混塔构件及配套部件产品进行质量、数量交接检查,确保进场产品质量和数量满足设计图纸和安装质量要求。


2)技术交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