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对爸妈撒谎:我不舒服,想请假,不去上课了。
长大后对爸妈撒谎:我挺好的,身体没问题,你先休息吧,我做完手头工作就去睡。
小时候问爸妈要钱买东西,报双倍价格,长大后花钱给爸妈买东西,只报一半的价格。
小时候为多要零花钱对爸妈撒谎,长大后为不让爸妈担心,总骗他们说自己有钱。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成年人说话,怎么能叫撒谎呢?
我上大学那会儿,有次在QQ群里,一个年长一些的朋友说,曾经有个熟识的网友问她借几百块,她二话不说就借了,后来那人还了钱,还寄了一份家乡的土特产给她。
我说:“你真是胆子大。一般人有了困难,都先找家人,再找身边朋友,再不济才会想到有些距离的网友。这样的人找我我肯定是不借的,他到底是掏空了亲朋好友的家底,还是掏空了亲朋好友的信任?”
朋友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还小,还不知道,有很多难处,是不想向家里人开口的。”
后来我慢慢长大,才慢慢懂得这样的感受。
有位朋友,前几年离了家乡去大城市打拼,每月2000块工资,1000块房租,宁愿吃半个月泡面,也不向家里开口要钱。
另一个朋友,前阵子创业失败欠了十几万,拿着信用卡+各种贷款+工资,拆东墙补西墙地周转了好久才慢慢还上,每天急得睡不着觉,一嘴的燎泡。和我们一起喝酒的时候抱头痛哭,家里一来电话,他立刻换上漫不经心的口吻:我在外面玩儿呢,最近挺好的,放心。
我有一段时间流离在外地,失业,租400块一个月的破房子,床紧挨着厕所,马桶动不动就堵,我拿马桶戳子通半个小时,毫无动静,搬个凳子,坐下歇歇,再通。
有一次我在朋友圈里抱怨了一下热水器忽冷忽热的问题,我妈评论了一句:赶紧找物业啊!吓得我赶紧删了朋友圈。
——哪有什么物业啊,我住在离市区五十几站公交的大农村,一下楼尘土飞扬,四处的狗叫声和着身后的大铁门哐啷啷地响。
——我从没让我妈知道这些,更不敢让她知道,我赚着微薄的稿费,吃个面条都不敢点带肉的。
我怕因为我们距离遥远,我的痛苦传达到我妈那里,会被无限放大,她会愧疚、会自责、会担心、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帮我又觉得无从下手,这些情绪,比我的艰难更艰难。
《我家那闺女》里,焦俊艳父女有这样一段对话。
焦俊艳爸爸说:“幸福一起分享,那大家都幸福,痛苦你也得分担,那你就只剩一半的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