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市场发展迅速,不断吸引着投资者入场,包含普通投资者,也包含机构投资者。
然而,风险与机会并存。由于缺乏金融专业的人才和工具,市场可谓“危机四伏”:普通投资者面临极大的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敞口,缺乏有效的对冲工具;机构投资者对资金安全要求比较高,但市场缺乏面向机构的投资产品和工具。
8月15日21:30,应「火星财经创始学习群」轮值群主许志宏、副群主若然邀请,BitUP联合创始人彭云做了主题为“BitUP的二级市场逻辑:指数与量化”的分享。
他表示,基于目前数字货币市场的痛点,BitUP定位于数字资产投资管理,一是提供投资咨询或投资顾问服务,二是给用户提供投资工具或投资产品。
具体而言,投顾服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帮助客户降低潜在的投资风险以及帮助用户提高投资收益等等;投资工具或投资产品主要是为这个市场铺设底层架构,目前已推出固收理财、量化及指数类模块。
以下为彭云分享原文,由火星财经(ID:hxcj24h)整理:
投资产品和工具缺乏
我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读的数学博士,后来进入高盛量化投资部,在高盛主要负责全球宏观策略组,今年7月正式辞职加入BitUP。
其实在这之前我和合伙人一直聊这件事。我合伙人黄君贤在谷歌工作,私下都是朋友,很早就聊过比特币,因为去年整个市场发展比较快,我们感觉这件事可以去做,并且宜早不宜晚,所以筹划做这样一家公司。虽然现在来看市场还很小,但是发展还是很快的。
我们统计过,比如在上一波牛市2014年1月见顶时,如果想要进入1亿元的市值门槛,至少需要进入Top12,但是在这波牛市2018年1月见顶时,如果想要进入1亿元的市值门槛,仅需要排名前445位即可。短短4年时间,这个市场其实获得飞速的成长。
市场的飞速发展,吸引着更多的人进入。我们观察到,传统金融机构现在也开始主动拥抱这个市场,比如比特币期货开始上市交易,彭博社推出了数字货币指数,瑞士走的更远,官方已经批准了一家数字货币基金,明年还要推出官方的交易所等等。这些都反映主流金融机构们跃跃欲试,想参与到这个市场中去。
我们进入这个市场,其实也是看到这个市场充满着机会,还有就是看到这个市场其实缺乏金融专业的人和专业工具。
比如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他们面临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要么错失了机会或者买成了空气币,同时很多人在二级市场上盲目追涨杀跌,就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敞口,缺乏有效的对冲工具。
而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由于机构投资者对资金安全要求比较高,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现在的市场却缺乏面向机构的投资产品和工具,包括托管、清算、指数等,所以这些其实都是市场的痛点。
最近看到Coinbase推出的指数基金,其实这个产品便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思路,我们团队现在做的也是类似的事情,一来吸引主流金融投资机构入场,而吸引他们入场则需要架设好底层基础设施;二来为普通投资者提供更好的资产配置服务,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市场仍处出清阶段
其实之前我在高盛的时候也在思考这些问题,比如我们怎么看待数字货币或者数字资产呢?
因为在传统金融圈里待的比较久,我们知道传统金融里有四大类资产:股票、债券、外汇和大宗商品。数字货币现在其实归到哪一类都不太合适,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这些传统资产未来实现上链,也就是通过数字加密技术实现对传统资产的映射,也就是从区块链技术的工具性角度来看,其实这个市场未来还是蛮大的。
另外,从我们现在投资的这些数字资产来看,这些资产是什么呢?
有很多人把比特币比作数字黄金,把以太坊看作是一种平台使用权益,还有最近很多创新项目推出的Token其实也是这样,他们确确实实有现实的需求作为支撑,填补或弥补了传统世界的一些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看到这种创新型资产其实相对于传统四大类资产将成为第五个维度,而不仅仅是在炒作泡沫而已,这里面存在一种权益或需求。
从年初到现在,市场似乎一熊到底,很多人这个时候就会犹豫甚至怀疑市场的逻辑是不是有问题,接下来会不会一直熊下去呢?其实如果我们看去年“94”之前,那个时候比特币最高也就3万一个,现在比特币还在4万元以上,所以感觉到市场凉风阵阵只是因为市场的变化速度问题,但是相对于“94”,市场的温度还是高的。
去年整个市场存在两波大幅上涨,一波是7月份之前缓涨拉升,一波是10月份之后的暴涨抬升,而今年上半年的市场逻辑主要还是对10月份这波基础不牢的抬升进行出清。
虽然市场的逻辑仍然还处于出清阶段,但是我们知道,比特币虽然“死”过很多次了,但是每次都会“春风吹又生”。
另外,我个人认为,这个市场因流动性而暴涨,还因为流动性而暴跌,但是流动性逐渐枯竭后并不是流动性就消失了,市场离席人数越多,流动性越少,稍有刺激因素,仅有的流动性便会展现出整个市场的活跃性,也就是20%的流动性便会展现出100%的画面。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出清虽然是个趋势,但是出清总有个限度,就像上一波比特币市场的低点到了1000元左右,市场其实很难再降下去,因为流动性,反而这个时候起到了反抑制作用。
我们定位是数字资产投资管理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数字资产投资管理,包含两方面,一是投资咨询或投资顾问服务,二是给用户提供投资工具或投资产品。
投顾服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帮助客户降低潜在的投资风险以及帮助用户提高投资收益等等。
提供投资工具或投资产品主要是为这个市场铺设底层架构,为整个行业提供底层基础设施。目前,我们平台先后推出了三个大块,比如固收理财、量化以及指数类。
固收理财类似于余额宝,它背后其实是银行间的货币基金,而我们推出的叫“币币宝”,这其实是一款结构化的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很多投资者对低风险稳健收益的一种需求考虑。
指数类主要是考虑架设各种基础设施,比如已经推出的BP10指数,这个指数就是严格按照流通市值Top10的币种构建的一个指数,并且由于Top10的整体市值接近市场80%权重,所以可以看作是市场的大盘指数,推出这个产品为基金公司追踪提供了标的,也让看好这个市场的投资者长期定投提供了一个工具,所以说其实是多赢的。
接下来还会推出更多的指数,比如在华尔街常用的一些指数工具,像BTC长期趋势指数,就是根据设置好的买卖算法提供一款结构化指数,既能让投资者追踪长期趋势,又能获得市场平均水平以外的收益等等。
量化这个模块主要通过一些算法来自动进行交易,目前在华尔街那边比较火,包括利用趋势策略、多因子策略、套利策略等来设计一套模型,经过回测不断优化,再结合基金经理自己的投资经验来管理,这也是一个方向。另外,指数类工具其实还可以作为量化投资的载体,这样就把这两个方向打通了,这也是我们当初的设计思路。
问答环节:
Q1:关于币币宝这种类型,很多公司会发现面临比较大的资金流通压力,你们有自己的优势吗?
A1:我们的思路是并不给客户以承诺的收益,更多的是一个低风险的投资方式。尽我们的能力,能获得多少收益就获得多少,然后是注重合规性的问题。
Q2:固收是指哪方面的固收?
A2:固收产品我们是用结构化的产品,就是币币宝一类,主要满足客户低风险、稳定收益的需求。但是固定收益并不是确定收益,这个只是一个翻译上的问题,债权类产品在国外称为FixedIncomeProduct,翻译过来就是固定收益。
Q3:你们在做的指数基金,什么样的数字资产会纳入指数?在选择这些数字资产的时候会面临虚假交易数据的困扰吗?
A3:目前的指数基金主要还是投资在比较大的数字资产上面,即使在大类资产中,也有很多指数可以投。
小币种的确存在很多虚假数据的问题。而这类币种我们一般不会去碰。我们会选择市场流动性很好,或者明显是市场头部的项目进行配置。
另外我们也会把传统金融中的一些风险或alpha因子作为指数,让投资人可以灵活配置。
Q4:很多人认为这一轮熊市跟项目方抛售ETH是重要原因,对于项目方来说,在当下的环境里如何管理手头的数字资产,有什么建议吗?
A4:这个我们还真为项目方都考虑过,并且也提供这方面的顾问服务,我们的建议是项目方应该按照自己消耗的需求去配置手中的资产。
这一轮熊市的来临是因为过去ICO产生了大量ETH的购买需求,而这部分需求并没有在短时间内被项目方消费ETH来消耗掉,导致了过去下半年的疯涨。所以如果项目方募集的都是ETH的话,我们建议至少在募集完的一段时间内出清一大半以上的ETH,配置成其他资产,比如USDT,再比如我们的BP10类资产。
如果项目方募集ETH后尽早做了更合理的配置,也许从去年初到现在的数字市场曲线会平滑的多,而不是现在一个半年的疯牛跟随一个半年甚至更长的寒冬。
Q5:你现在还会关注古典金融市场吗?
A5:必须关注,这是职业习惯。我之前在高盛做全球宏观量化,7人小组AUM大概150亿美元左右,这些每天都要看。
Q6:如果BTC和腾讯明天都腰斩,你的现金来接什么?腰斩后这两个怎么配置?
A6:BTC和腾讯在我眼里都是优质资产,当然腾讯从财务数据和游戏数据来看最近有所下滑。如果是我,肯定是做分散化投资。事实上我的传统金融资产也是持有不少腾讯的,略多于BTC。
至于如何配置,要看腰斩的基本面逻辑。腾讯如果基本面不变,价格腰斩一定是被短线低估了,BTC价格还反映其共识基础。
嘉宾简介
彭云/BitUP联合创始人&CSO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数学博士,曾任高盛量化投资策略部副总裁,负责全球宏观策略策略组,管理包括alpha因子实现,基金风险控制等基金运行的整个流程;负责管理CTA趋势跟踪策略基金,总AUM价值3亿美元;参与管理全球多策略宏观量化基金,总AUM价值150亿美元。
►
本文为火星财经原创稿件,
转载请添加微信:huyalu08,须
在文章标题后注明:“文章来源:火星财经(ID:hxcj24h)”。
点 击 关 键 字 查 阅
[
火星公开课墙裂推荐
]
本体创始人李俊
|
超脑链郭睿
|
CK-Lab张十一
币牛牛
黄锦
|
BGogo王启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