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不少孩子都经历过,父母嘴里总是拿你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好像自己一无是处。
不是父母不爱儿女,只是他们更崇尚这种“打压式教育”。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这种教育方式,早早的在孩子心里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3月27日晚7时许,鹤壁市外国语中学初三学生姬智慧在抢救34天后不幸离世。
▲抢救无效,少女离世
监控显示,2月21日下午6点左右,姬智慧向同学借了卫生纸后走上了三楼的卫生间。
据在卫生间见过她的同学回忆,姬智慧在洗手间的窗台边站了10多分钟。
6点15分左右,姬智慧纵身从窗台跳下。
▲姬智慧留下的课本
据姬智慧父亲介绍,她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并不差,年级排名100左右。
孩子平时比较开朗,出事前还和爸妈、弟弟一起到北京游玩,期间也没有显出任何异样,也并未与家人发生矛盾或冲突。
这样一位“开朗”的少女,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选择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透过她的笔记,似乎能收获一些答案。
从2018年11月20日到2019年2月21日,历时三个月的折磨与挣扎。
她努力了,克制了,但最终却没能战胜心中的恶魔,选择以最极端的方式结束掉自己年轻的生命。
考试焦虑,姬同学的情况绝非个例。
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人格调研报告》显示:
超过80%的小学生存在考试焦虑,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招致家长的打骂。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总检出率为68.8%,初中生考试焦虑状况比较严重:中度或重度考试焦虑的初中生占25.4%,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父母的过度期待,是孩子考试焦虑的一大主要因素。
有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说:“我害怕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我怕考不上重点大学,使他们失望”。
如何积极面对孩子的不优秀,甚至平庸,成为父母的必修课。
近日,抖音上一位有700万粉丝的妈妈,她的一条“关于孩子平庸”的视频刷屏。
▲“关于孩子平庸”的视频,
建议WiFi条件下
有一回,在婆婆家聚会。
小叔家有两个孩子。女孩8岁,画画特别好。男孩5岁,数数能从1数到1000。
我儿子就在旁边看他俩表演。
看完以后,我老公就说:“来,走了儿子!去滑滑梯去。
”
我当时就觉得,我老公真的特别牛,是一个特别伟大的父亲。
我老公在面对儿子的平庸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从容和不屑、那种无所谓。
我老公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我养出来的儿子,啥都不会他以后也会特别快乐。
其实,我和我老公,都是特别平庸的人,但是我们现在过得很开心啊。
所以,家长真的不要过度地消费孩子的童年。
你要有这个信心,你的孩子,以后错不了!
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时,爸爸能够以最轻松的态度站在孩子身后,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对大多数父母来说,
“望子成龙”或许是潜藏于内心的一种意识或潜意识层面的欲望。
但平庸,或许才是人生的常态。
知乎上有一对老人似乎很“乐意”接受孙子的平庸:
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两个老人家乐天安命什么都看得开,经常和我说:
‘大孙子,我们不指望你出人头地,就希望你一辈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好。’
但是,当我跌出全班前五那次,把我收拾得连亲妈都不认识的也是他俩……
可能他们觉得“考进前五”是平平安安的必要条件吧……
接受孩子的平庸,有时比接受自己的平庸还难上百倍。
但接受孩子的平庸,并不代表允许孩子不去努力奋斗、努力学习。
唯有教育才能斩断贫穷,
这句话对大多数的家庭与孩子,依然适用。
为什么让孩子用功读书?有一段采访,可能代表了一部分父母的心声:
▲为什么让孩子用功读书?视频
建议WiFi条件下观看
您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吗?
我现在不能!
我记得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
“我让我家孩子用功读书,好好学习。不是为了跟其他人比成绩。是为了让我家孩子长大了有选择的权利,选一个有意义的有时间的工作,你觉得你的工作有意义,你就会有成就感。你觉得你的工作不霸占你的时间,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加尊严就是快乐。
”
......
龙应台这段话,被很多父母拿来告诫孩子为什么要读书,堪称“教科书”级别劝学。
确实,在物质生活不丰富的年代,孩子从小对生活的艰苦便深有体验。如果通过学习就能谋一份体面的工作,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