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江南早报】突然宣布:即将停止运营! ·  昨天  
新闻晨报  ·  刚刚!陈晓、陈妍希官宣离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时报

可怜的曹德旺,让我们听一句真话其实真是太难了

环球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21 20:29

正文

这两天,曹德旺这个名字突然成为了网络上最火爆的一个名字。

因为这位中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公司“福耀玻璃集团”的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一番批评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的言论。

倒霉的是,他的言论却被媒体断章取义地说成了他认为“中国除了人比美国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甚至被一些媒体认为他这是在鼓励“中国企业逃出中国,去美国发展”,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

可是,这些媒体又是怎么“断章取义”曹老板的话的呢?小编想结合两篇文章给大家讲讲这个事情。


首先,在曹老板最初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的那段视频采访中,虽然他确实说了在美国办厂“土地基本不要钱,电价是中国一半,天然气只有中国的1/5”这样的话,但这段采访却未能交代曹老板说出这段话的一些不能忽略的背景。

《观察者网》刊登的一篇学者陈经撰写的文章,就对这些重要的背景进行了补充:



1

曹老板从事的玻璃行业涉及到的一项重要工艺,即“浮法玻璃生产”,因为如今国家看重环保,无法再使以往高污染的重油与炉煤气,只能使用成本高出很多的天然气,而天然气的成本更是占到了他们总成本的40%多。

然而,受到我国资源方面的先天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天然气确实要比美国紧缺许多许多,价格也就无法避免的贵出很多很多。

而在用电方面,中国其实是工业用电的价格比美国高,但中国民用电价却并不高,还有国家补贴,因为要照顾低收入群众。而美国正相反,民用电价格很高,有月服务费、管道费之类的附加费。



2

曹老板之所以说美国“土地不要钱”,是因为他在美国开设的工厂要招2000多个工人,而且还都是亟需解决就业问题的大龄工人,这可是对美国制造业与当地政府就业的重大支持;而且他也不是投资3000万美元开设新工厂,而是对当地旧厂房的改造,所以当地政府才会补贴给他3000万美元,这也才有了 “土地不要钱”的说法。


3

另外一个被忽视的大背景是,曹老板的公司一直想进一步占据美国市场,特别是美国的汽车玻璃市场,这也才是他去美国办厂的主要原因,他希望更好的与当地的产业链结合在一起。



所以,我们不能单看曹老板对中国电价和天然气价格的吐槽,却不考虑他所在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中美两国在能源储备上“与生俱来”的巨大差别;也不能单看他说美国土地不要钱,却不了解美国给出这些优惠政策的条件,就匆匆得出“中国除了人,什么都比美国贵”这一“断章取义”的结论。

令人遗憾的是,某些财经媒体在转发这段对于曹老板的采访时,却未能补充这些背景,而是把他的吐槽更加断章取义地突出了出来,直接给网友造成了很严重的误导,甚至还有一些媒体竟然认为曹老板是觉得中国制造业很悲观,乃至中国很悲观,所以在美国开设工厂是要“跑路”了。


不得不说这些媒体的操守着实令人汗颜,特别是当你发现曹老板在最初那段引爆网络的视频采访中,他自己其实就表示他并没有说制造业悲观,中国悲观,并斥责向他这样提问的媒体说:


“我认为媒体有问题,中国问题先从媒体身上解决。”


甚至,他还详细地阐述了为什么他不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悲观的原因:像美国那么强大的国家,经济也是又上又下的波动,所以看待中国也要坚持一个客观态度来评价。



另外,这些媒体如此对曹老板的观点断章取义,也模糊了曹老板真正要批评的对象。

那么,什么是曹老板要批评的对象又是什么呢?


1


企业的负担问题,特别是税收和运输方面。这方面我们必须承认问题确实存在,而虽然政府也在做出改变,但改革是否有效,还是得看企业主本人的感受。但从目前看来,企业主们的压力仍然很大。

不过讽刺的是,由于曹老板这里批评的是政府,所以那些在微博上断章取义他观点的媒体,立马就把他的这段批评给突出了出来,有的甚至转发了数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