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研究
发布经济学研究会议信息、经济学研究前沿进展信息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封神》展现的是何种民族心理? ·  9 小时前  
中欧商业评论  ·  西门子管理学院:赋能员工成长,驱动企业战略落地 ·  15 小时前  
FT中文网  ·  “米莱经济学”能否破解“拉美陷阱”?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研究

赵旭霞、田国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杠杆率监管压力与影子银行

经济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6-13 19:08

正文



文章标题: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杠杆率监管压力与影子银行

作者及单位:

赵旭霞,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田国强,湖北经济学院财经高等研究院

本文引用格式:

赵旭霞、田国强,2024:《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杠杆率监管压力与影子银行》,《经济研究》第2期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
选题背景和意义


影子银行具有高杠杆、低透明度、风险隐蔽性强等属性,蕴含着较大的风险。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落地,中国影子银行扩张的势头虽得到了遏制,但部分影子银行产品杠杆水平高、隐藏风险大的问题尚有待解决,影子银行依然是金融体系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点。从现实经济运行来看,影子银行是在地方政府融资需求急剧扩张的过程中产生的,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增加和潜在的债务风险是促使银行表内外资产负债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
虽然部分文献已经注意到地方政府债务对影子银行的影响,但主要是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助影子银行融资,造成影子银行规模增加。那么,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满足融资资金需求的情形下,为什么地方政府会选择用影子银行融资?内在的市场化选择机制是什么?日益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对影子银行有何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现有文献尚未给出明确答案。在当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探究影子银行的内在形成机理既是防范影子银行反弹回潮的理论基础,也是促进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主要内容和结论


目前学术界关于影子银行成因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大多集中在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等外生性制度调整方面,较少关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影子银行的影响。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试图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角度探究影子银行的成因,这会涉及家庭、企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等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单纯采用“就债务论债务”和“就金融论金融”的静态局部均衡分析范式无法满足本文研究需要。有鉴于此,本文立足中国财政金融体制特征和影子银行运行模式,首先构建多部门DSGE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影子银行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造成银行自有资金缩水等问题,由于银行面临杠杆率监管约束,银行会改变其信贷配置决策,选择用影子银行代替传统信贷渠道放贷,使得影子银行规模增加。进一步地,通过针对不同杠杆率监管压力情形下的反事实模拟发现,当杠杆率监管压力增加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导致影子银行的规模增加更多,即杠杆率监管压力是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造成影子银行规模增加的重要机制。
为进一步验证理论研究结论的有效性,本文使用2008—2018年中国178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和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对上述理论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造成影子银行规模增加。同时,本文还做了两方面深入分析以确保上述研究结论稳健可靠:一是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工具变量回归方法,以消除潜在的模型设定偏误和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仍然造成影子银行规模增加;二是从更换核心变量的度量指标、变更样本研究范围和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等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不仅如此,本文还分别基于中介效应和交互效应的作用机制检验方法,实证检验了理论传导机制的合理性,发现杠杆率监管压力是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影响影子银行的重要作用机制。
//
政策启示和建议


第一,鉴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造成影子银行规模增加,并可能引致宏观政策调控失效等经济后果,政策当局需加强和完善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避免地方政府过度或过快举债问题。首先,需规范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和财政支出制度,可以通过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监督制度,并设定地方政府债务法定上限等措施,确保政府支出符合财政规划,避免超支和过度举债。其次,设计改进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并继续深化地方官员晋升制度改革,转换以GDP为核心的单维政绩考核模式,使地方政府改变债务驱动发展的思维模式,激励地方政府更关注财政绩效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简单追求短期经济增长,从根本上抑制地方政府的过度举债冲动。
第二,健全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机制。影子银行大多游离于传统监管体系之外,监管套利等问题普遍存在,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更新法规和监管框架,划清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业务范畴,明确监管责任和权限,加强和改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考虑到传统信贷业务面临的杠杆率监管压力是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影子银行的重要机制,这说明传统信贷业务与影子银行业务面临的杠杆率监管压力是不同的,这种监管模式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因而央行和监管当局需针对影子银行业务的资本要求、杠杆率等指标制定特殊的监管规则,逐步实现传统信贷和影子银行监管规则和标准的统一性,以减少影子银行的监管套利空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