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P.A
【G.P.A】每天精选深度而有趣的文章与资讯,适合求职阶段的你。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瑜中的  ·  美国经济衰退的八大交易信号 ·  6 天前  
计量经济圈  ·  JLE刚accept!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G.P.A

为什么我们才20岁就开始怕变老?怕一事无成吗?

G.P.A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1-14 12:32

正文




据说,患上「初老症」的特点就是,整天半开玩笑地说自己「老了」,然后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面对镜子,发现自己看起来真的老了。


你躺在床上,想起第一次觉得自己老了,是决定把齐刘海留长的时候。撩开看到隐约的抬头纹,继而颈纹从一条变两条,毕业后比读书时重了10斤,原来的平原变成了小肚腩,这些对女生来说,比没钱没权没人爱杀伤力更大。


算了,你决定不想这么伤感的事。你打开了电视,刚好在播的《请回答1988》的男主阿泽露出了融化人的笑容,你手动搜一下他,「天啊居然比我还小」,岁月感又突然上线,赶紧拿面膜敷上;



你小时候喜欢的剧集、动漫、小说,都逐一完结,《灌篮高手》多少岁你也多少岁了;喜欢的演员、作家一个个息影离开,初中的青春文学全都拍成一出出赚钱的电影,你为你的青春埋单,忽然觉得好像「一个时代结束了」,剩下的只有记忆和怀念,你听张敬轩的《青春常驻》居然也会感触到哭。


啊,你都要赶上妈妈当年生你的年纪了。


廿岁出头的我们,从前曾说过要如何欣赏世界的美丽,现在却只懂得放假去消费。为了这些一步步变老的生活场景而郁郁不欢,转头又埋进讨好世界的盲目奋斗中,却也没有得到世界的赞美,换来的可能只是“为什么你工作了这么多年还没买房买车”的嘲讽。


为什么你这么害怕变老?

因为你不想过别人给你的年纪。


在「过来人」的眼中,一个成功的「二十几岁」该是这个样子的:二十几岁的你,应该拿着名校的毕业证,在大公司找到一份报酬不错工作,西装革履,和商业巨头相谈甚欢,往来无白丁。



可你眼中理想的「二十几岁」,可能是刚选择辞掉了一份工资堪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在间隙年拿着存下来的一万块走遍半个中国。二十几岁的你觉得自己应该要保持十八岁时追求自我的勇气。


而无论是对你还是那些「过来人」来说,三十岁都似乎是一个分水岭。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

烦恼大概会少一大堆


等你到了三十岁,他们又开始觉得你该买房啦买车啦结婚啦,你要开始考虑很多曾经以为“离我很远”而毫无头绪的事情,也为之和你理想中的自由生活之间的不兼容而苦恼。更可怕的是,到了三十岁,时间也不再站在你身边,因为这个社会似乎也开始不允许你继续试错了,你耳边会开始响起越来越多烦人的声音:


「如果到了三十岁,你还不能做成某某,那你这辈子也很难了。」

「你都三十好几了,要像小年轻一样重新起步也太难了吧。」

「你不会想要到三十岁还一事无成吧?」


......



有一天,在咖啡店被一个保险从业人员逮到,和我聊保险投资,他好言相劝:“保险投资其实是一份人生的保障”,blah blah blah,他开始不停地和我分析,我现在收入多少,多少年后应该结婚生子、有车有楼,多少年后该给孩子供书教学...


我回答:“买保险当然不是一件坏事”,同时忽然不安地想,我要坐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听一番他和无数人说过的话(尽管不无道理),然后就要做一个决定,把自己的一生放进去,这未免太荒唐了。


所以我们害怕变老,害怕二十岁后半,人们称之为「后青春期」的你,生活还没能完全独立,就只剩下妥协,而这些妥协却没有换来对你有价值的东西。你害怕那些你憧憬的改变世界的年轻人被生活招降,转过身来对着年轻人说教。你也害怕一眼可以看到底的未来,尽管在另一些人看来这种叫做「有保障」。


所以 Kurt Cobain 的自杀才会影响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直到今天,还有人一边说着「活在永远的二十九岁」,一边梦想到北欧去。


     

在二十七岁时吞枪自杀的 Nirvana 乐队灵魂 Kurt Cobain



死于三十

葬于七十


对很多人,尤其是那些热衷于侃侃而谈各种人生投资学的人而言,他们虽然没有在肉体上自杀,却早在“七十岁下葬”之前,就已经“死于三十岁”了。


他们把人生分成两截,一截奋斗积累,一截坐享其成他们会说,「做人,总是先苦后甜好过先甜后苦」,然后用那则草蜢与蚂蚁的伊索寓言教训我们。这当然很有道理,如果我们真的只需要在两个选项里面选一个。


比如,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进入一个公司工作,在里面如何如何刻苦练习,一步步往上爬,然后三十几岁的时候,他终于成为一个一般人眼中的「牛人」,可以到处去宣讲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成功可以被复制,只需要跟着我做」,名利双收。这听起来是一个成功的故事,但如果他仅仅满足于此,那么他的成长很可能只持续到30岁,然后到他70多岁退休 / 去世之间这段时间,除了「日常」的累积,便没有其他任何成长了。



正如我们会质疑年轻的时候去积累房子、车子、票子,我们将来就真的可以安享晚年了?可能一个违法工场的爆炸,或者仅仅是通货膨胀上十年八载,就能把你的半生积累毁于一旦。同样地,我们只靠年轻的时候,立足在「术」的层面去学习技能,又怎能保证它就终身有用?我们要学多少样本领,才可以穷尽所有需要应对的问题呢?


被称为「世界教育部长」的 Ken Robinson 爵士就曾经请我们思考这个事实:在2006年出生的人,将在2066年退休;我们能想到2066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吗?明明我们今天很多司空见惯的职业,例如「新媒体运营」,在仅仅五年前都还根本不存在。如果我们还去那样「先苦后甜」,估计我们真的会在三十岁饿死。



Sir Ken Robinson


可惜的是,这种「死于三十,葬于七十」的价值观,依然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而我们敏锐的直觉已经察觉到了其中不合逻辑的地方。所以,如果我们不去讨论容貌的改变,在二十几岁,我们的「老」,大概就来自于这些被强加的期限、被停滞的时间里的得不到成长。


而我们的「怕老」,则是我们潜意识的一种提醒和反抗吧。


今日互动话题:


二十岁左右的你,在怕什么?


欢迎互动留言~


P.S.公众后台回复“怕老”,看看你是否也遇到四分之一人生危机了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一起开工社区(ID:yi-gather),作者Carc & Lance。


合作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G.P.A 保留所有权利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懒癌晚期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佟掌柜手把手带你破冰咨询、斩获offer

【咨询行业求职社群】第二期

仅有100席位

有意向求职【咨询行业】的朋友

手速要快哦~

扫码填写报名申请表

即可获社群席位

这就是二维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