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雷思海
雷思海的公众号,在这里与朋友们谈谈政经、趋势、道以及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妇幼保健院医生售卖出生证?刚刚,通报→ ·  3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不靠谱的西瓜 ... ·  3 天前  
财经杂志  ·  宁德时代首次霸榜动力电池海外市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雷思海

《道德经》雷说之二:错读三千年,老子的最秘密

雷思海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09-22 19:0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道德经》中最秘密的一章,即老子讲述如何得“道”的内容。文章涵盖了老子的观点、内观体验以及道的形态等,强调了道的重要性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道德经》最秘密的部分

为什么《道德经》的这部分被称为最秘密,因为知晓道的人不会说出,而说出的人往往并不真正了解。老子本人对此有明确的表述,并详细解释了这个秘密的具体内容。

关键观点2: 老子的内观体验

老子通过内观体验,深入到了道的境界,感知到了道的各种形态。这种体验非常难以达到且不易停留,一旦有任何思想就会立即消失。老子的这种体验为后来的道家、医家、佛家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观点3: 道的形态与特点

道具有无我、广袤无垠等特点,同时也是恒定的存在。它既可以细若微尘又可以锐利伸展,既可以散乱纷纷又可以消解沉寂。这种状态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只能通过内观体验来感知。

关键观点4: 道的价值与应用

道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且难以捉摸的。它不能被用来谋取私利或损害他人,也不能被轻视或珍视过度。老子的这些观点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对于理解政经趋势、货币与金融等领域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文

----见人所未见,才能言人所不能言。

上一篇 《道德经》解读 说到,要 给大家谈谈《道德经》最秘密的一章:老子告诉世人,如何做到玄同,与道合而为一,也就是”入道“的。

这个方法,写在 第56章,讲述如何得“道”,是《道德经》的最核心处。所以,要说《道德经》,这一章是根本。因为,其他章节,都是根据这一章来推理的。所以,把它提到前面来说。其实,正确的排版顺序,第五十六章,应该排到第五章。

之所以几千年来,都这么错误的排着,是因为世人没有真懂《道德经》。不知道对的,自然也就不知道错了。

这一错,就是三千年。

-----------------

老子的最秘密

这一章,可以说是《道德经》最秘密的部分, 为什么说最秘密? 不是我夸大其词,而是老子本人就是这个意思,它在这一章开始前,说了一句话: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道它的人不会说,说的人不知道它。

换言之,这就是一个千古大秘密。先看原文:


第五十六章: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塞其兑,闭其门,

和其光,同其尘,

挫其锐,解其纷,

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这个“之”字代表什么,既是道,也是得道,也就是达到玄同境界的方法。

后世的人,读到这里就犯难了。 活了76岁的唐朝诗人白居易,读到这里也不懂了。写了首诗: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白居易 困惑,既然“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君你写了五千言,你是知,还是不知呢?

老子不是在玩弄文字游戏。后文说了,“言善信”,说话写书,最高的品质是有根有据。

千真万确,在老子之前,是没有人说过的,说的也不对,作为周朝的档案馆馆长,老子应该基本阅尽此前记载,完全由资格这么肯定。

老子不会画蛇添足,加个状语:在我之前。 接下来,老子就打开秘密,坦白自己是怎么得道的。

第一步 是赛兑闭门。

因为道生万物,人是万物,所以人身上也是有道的。闭门赛兑,就是 关闭道进出人身的孔道:人的所思所想,所触所识。

这个闭门赛兑的状态,实际上就是内观,可能是打坐,也可能是站着。但应该是打坐为主。不是瑜伽的冥想,老子说不要有任何欲,念头也是欲。


当人内观到极其深入的状态之后,就能感知到道的运行。老子描述了一下,对道的感知:

道很”广“ (几千年来都作“光”解,但正确的应该是“广”,是“和广同尘”) ,弥漫于时空,但又如尘埃那样微小;道在锐利伸展,但又自挫折返;纷乱无章,但又自行消解 (挫与解,都是道自发的,不是外力导致的,更不是人去挫其锐气,这都是望文生义,离老子的真意万里之外了)

道的运行是同时体现对立属性的。(广与尘,挫与锐,解与纷,都是对立面,它同时呈现在恒道上)

老子说的内观感知,以本人的经验来说,是真实的。

当内观,深入到了一个静的极点,人会进入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绝大多数人可能没有经历过。

这个状态,可以叫“清醒的沉睡”:把两个不可能同时存在的状态,清醒与沉睡,中和到了一起。


----------

清醒与沉睡同在一身


听起来很烧脑。

咱们继续说:


睡着的时候,在人的意识里,世界与我,其实都是“消失”的。但这个“消失”,醒后才知道。睡着的时候,意识是关闭的【类似闭门赛兑】,连自己翻了几次身,有没有打呼噜,都不知道,当然也不知道自我与世界的消失感。


简单一点说就是:

你醒着,你就无法感知,睡着的状态。

你睡着了,你就无法感知清醒的状态。

那如果醒睡同时有呢?

会有这种情形么?

是的有。

人都体会过,半梦半醒的状态,那是既非睡,也非醒。


还有一种状态,既是睡,也是醒: 那就是内观到深入境界。

到了这个境界,人体就能进入一种 极度清醒,同时又极度沉睡 的状态。

极度清醒是头脑此刻比任何时候都清晰,触觉、听觉、感觉都极其敏锐,在城市中心,可以听到农田里的蛙叫,很遥远地方的声音。

同时又极度沉睡的状态是,呼吸、心率大幅度下降,氧气的消耗极低,相当于一个人睡得最香甜时候那种状况。

这时候,一幅从未出现的图景,就来到了你的感官世界,注意不是眼前,眼睛基本是闭着的:确实可以说是用感官,在看世界。在这里,尽量给大家描述一下:


人会感知自己,突然置身于一个无边的时空之中,肉身似乎融在了这个时空里,感觉不到了 这个状态, 就是“无我” 。人在醒着的时候,是无时不刻在感知自己的存在的。比如你摸一个东西,实际上你除了感觉到东西,你还感觉到自我的存在。但在内观到极致的状态下,对自我的这个肉身的任何确认,都消失了,包括呼吸。 无我的感受 ,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只要到了清醒与沉睡同在一身的时候,就会出现,因此不是偶然。】 ,细小的微尘一样的东西在时空里弥漫。

你感觉不到肉身的存在,但同时又能感知到,气一样的东西(暂叫它气吧,因为科学根本无法研究到这个层面,也可能是某种机能),在体内的各种运行 【这是有我】。


气在体内的运行是真实的,它顺着尾椎,沿着脊柱,向上走,有时候会像冲关一样,啪的一声,冲开某个身体的部位。后世的道家据此画出了内景图,李时珍叫它内景隧道。

这个内景图,大家可以随意百度一下,基本都可以找到。气的路径,基本就是这么走的。

气每冲开一个身体部位,都有非常强烈的愉悦。所以入静的人,会打坐很长时间,3-4个小时是常事,因为是非常畅快。

这就是后来佛家说的内触妙乐。还有很多内观的感受与身体反应,后面老子会陆续提到。


------------

和广同尘,内观验证


老子的恒道,就是人在内观至极点时候,在达到清醒又沉睡的状态时,所感知到的东西: 无我又有我的时空里,它既广袤无边,却又细若微尘;既锐利伸展又挫折回返,既散乱纷纷,又消解沉寂。

但是, 这种状态非常难以达到,且不易停留,一旦有任何思想,它立即就消失,因为有思想,就脱离了沉睡清醒同在的状态,进入清醒状态了。

所以 老子说:对道的各种形态,不要动心,要无为,就是和、同,做到和、同,就能长久停留在这个境界,也就是住境。

清醒又沉睡这个状态,老子叫它为玄同,也就是同玄,玄就是恒道, 那一刻,人与道合而为一了。 人只有达到恒道的有无、阴阳同在一身的状态,才能真正入道,与道同。

老子的恒道,就是这样感知到的。打坐内观这样的行为,在上古的时候,是巫师做的事情,巫师是主持天子祭祀的。


所以,道的发现源头,可能要追溯到巫。我们看甲骨文的巫字,是人在天地之间,上通天,下通地。


老子没有神话这个道, 没有继续往下想象,这个是什么神仙魔佛,他把这个感知到的东西,当作是世界的本原。

周朝的档案管理官,是个闲差,以老子的地位,可以隔绝外界干扰,专注内观。因此,老子的内观非常深入,并且是经年累月的重复这个状态。他管理着王室千百年来的档案,会接触到远古到春秋时期所有历史记载,因此,也会吸收先人的内观经验,最终形成了他的理论体系。

以上的解读,非常烧脑,因为超越了人们的日常经验。

所以,绝大部分人都会怀疑。

确实,没有体验内景隧道,是很难相信老子的话。所以老子后面说: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又说:

上士闻道,静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无,下士问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意思说:

我说的这些话,很简单,也很容易去践行。但是,实际上,天下没有人能了解,也没有人能去践行 。因为, 没有几个人会相信我的话的。


这是很难怪的,比如你告诉古人,人类坐着会飞的铁疙瘩,登上了月球。估计也是没有一个人会信。

不见者,终不信。

-------------

不同的道路


但老子这个体验,是得到验证,并以其他方式传承下来了。

后来的道家将之进一步演化,进入修仙的路径, 追求此身不老,长生久视;

医家由此发展出来了经络学说,求解生命之谜;

同时代,出现在印度的佛家,则从此内观的体验,进入了涅槃的道路, 追求跳出轮回。

唯独老子从此道开始,推演世间万物的趋势:发生,发展,归宿。


好,到此,可以把《道德经》最秘密的部分,给大家翻译一下了。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塞其兑,闭其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